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华 《桂海论丛》2005,21(3):15-17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从思想建党到能力建党的新跨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本质上说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密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报告指出,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科学的党内领导体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键因素.按照"三执政"的要求建立科学的党内领导体制,首先必须理顺党内权力关系,建立健全党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以此保证党内权力的健康有序运行.在此基础上,要把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与完善充分体现党内民主的工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完善民主机制.使党员在党的事业中的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建的根本指导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必须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其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之义;其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其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作指导.  相似文献   

4.
黄坤宇 《前沿》2004,(8):51-55
执政意识是党的执政地位这一客观社会存在在党的组织和党员头脑中的反映。党的执政意识是维系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资源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思想前提 ,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源泉。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自身情况的变化 ,党的执政意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必须将党的执政意识建设作为党的全面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意识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来丽梅 《新东方》2006,(9):15-17
树立党的执政意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树立执政意识,首要在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执政党意识的科学内涵。界定和把握执政党意识的理论内涵,明确作为执政党及其成员,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出发,用执政党意识来执掌国家政权。只有树立和增强执政党意识,才能真正搞好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真正得以巩固。我们党今天要增强的执政意识,其实质是执政党意识。这是必须明确的一个基本理论前提。毋庸讳言,我们党在执政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忽视了对增强执政意识的深层次思考,使增强执政意识更多的停留在强调政权的不可转移性…  相似文献   

6.
合法性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合法性与执政能力建设是现代政党政治中的两个重要变量,也是我们当前加强党的建设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我们党的建设置于现代政治文明发展潮流之中,也才能更加有效地巩固党的合法性基础,更好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本文从两者的关系入手,提出合法性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取得执政地位之后,执政合法性与执政能力建设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合法性统一于"为民"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关键是要走出"四个误区".  相似文献   

7.
韩勇  杨秀红 《前沿》2005,(6):13-15
强化执政意识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思想前提。只有强化执政意识才能巩固执政地位、夯实执政基础、树立执政理念、掌握执政规律、完善执政体制、改进执政方式。要强化忧患意识、法治意识、发展意识和公仆意识。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仅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也对新时期统一战线提出客观要求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整合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协调和处理人们思想观念多样化造成的人民内部矛盾;面对社会控制和社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社会现实.统一战线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整合党的政治资源;提高党领导社会发展的能力;改进党的执政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增强党的执政意识,关键在于确立正确的执政思维。正确的执政思维应着力思考和解决好围绕党的执政活动形成的三个相互联系且密不可分的基本问题:一是何谓执政党?二是执政党为谁服务?三是执政党应该怎样执政?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即所形成的执政思维,本质上解决的是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洪波 《桂海论丛》2005,21(2):5-7
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工作部门,担负着为党执政选拔、使用、培养干部尤其是优秀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具有直接服务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显著特点。干部人事工作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种既服务、又促进的关系,要求组工干部不仅要增强自身的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还要善于为党的执政建设储备新鲜血液和谋划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1.
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琴 《前沿》2005,(6):19-2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本文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首先着力解决为谁执政、为什么目的执政,以及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阐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提出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认识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身体力行、锲而不舍,使之切实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该正确处理执政与领导的关系,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执政方略的关系,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关系,党的整体执政能力与领导干部个人执政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薛瑞汉 《长江论坛》2005,(4):19-20,63
执政党的执政成本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执政成本就是指执政所付出的代价,它一方面包括为了执政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包括没有执好政而造成的一系列风险、危害和负面影响.分析执政成本,最重要的是要对无形成本进行分析.执政成本问题关系到执政基础是否巩固.而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成效,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现代执政党必须具有的意识,也是党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经过50多年的执政经历,我党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执政精神状态.执政精神状态是衡量一个个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深入对党的执政精神状态的研究,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深化"三大规律"的探索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试着对党的执政精神状态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科学执政与执政成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科学执政要求执政也必须讲执政成本,讲成本投入与效益的关系.当前我们的执政存在"粗放式经营"的痕迹,这与科学执政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加强执政成本的研究,用科学的执政成本计量方法、科学的执政机制来科学执政,以节约党的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利益的表达与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在新的利益关系条件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执政合法性资源,是新时期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领导干部执政素质的内在要求是:深厚的执政理论素养;高超的执政领导才能;强烈的执政服务意识;开拓的执政创新勇气。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执政素质高的领导干部,是执政党的庄严使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就必须改革和完善其执政方式。在当代中国推进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执政方式法制化是一种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理性选择。树立依法执政意识、规定执政权限、建构执政程序规则等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法制化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19.
依法执政的内容;一是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二是执政过程中执政党将民众意识上升为国家法律,通过国家法律控制政府,属执政者的能力体现.两者都必须依靠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同时,依法执政的能力体现又是推进整个民主发展的动力.认识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的统一性,且着眼于世界范围的整体认识,更好地把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就必须改革和完善其执政方式。在当代中国推进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执政方式法制化是一种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理性选择。树立依法执政意识、规定执政权限、建构执政程序规则、完善监督执政行为的法律制度,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法制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