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亚平 《各界》2008,(10):50-52
在皇太极著名的崇德五宫中,位居第五位的永福宫庄妃,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太后.她在娘家的蒙古名字叫布木布泰.有人认为和喇嘛教教义有关,含有"出世之人"的意思;还有一种看法则认为,布木布泰是当时蒙古人用来装东西的大口袋,是很重要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用粗制毛线编织而成.从当时游牧渔猎民族的习俗上判断,后一种可能性似乎更大,姑且存疑.布木布泰嫁给争太极是在公元1625年即大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的二月初二日.当时,她是虚岁13岁.她的丈夫皇太极比她大21岁,时年34岁.……  相似文献   

2.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即清太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皇太极在战略上确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  相似文献   

3.
项勇 《各界》2007,(12)
清朝是由满族所建立的政权,由于自身人口不多,在后金崛起初期,满族贵族便十分重视团结和利用蒙古族的力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经说过:"蒙古之国,犹此云然,云合则致雨,蒙古部合则成兵,其散犹如云收而雨止也.俟其散时,吾当亟取之."[1]于是以分化、拉拢的方式,成功争取到内喀尔喀与科尔沁蒙古,并且开启了满蒙联姻,奠定满蒙一体的基本方针.清朝建立后为了有效统治蒙古,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统治思想.  相似文献   

4.
绍兴是黄酒之乡,在男娶女嫁诸多习俗中,酒是“重头戏”。订婚时男家向女家行送聘和,必须备酒,完婚时女儿的陪嫁之物,更不能没有酒。这陪嫁之酒就称作“女儿酒”。关于女儿酒的习俗,古代文献多有记述。其中晋人科含所著精方草木状》一书中载: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女将嫁,乃发吸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清人梁章短在其《浪迹丛谈》中说:“(绍兴酒)最佳者名女儿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即开酿数坛。直至此女出阁,即以此酒陪嫁。其坛率以彩绩,名日‘花雕”’。这里已经把绍兴女儿酒之习俗说得十分明白。女儿酒一般在女孩…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去某大学听讲座。主讲学者讲述清代的官制时,把清朝和元朝相提并论,认为:“清朝和元朝一样,都是少数民族掌握政权.都歧视汉人。两朝官制也基本相似。都压抑和排挤汉人,即或任用汉人,也多安插为副职。”笔者谫陋,不通史学,但就泛览所及,对主讲学者的这个论断,实在不敢苟同。先说元朝的官制。元朝版图辽阔,民族众多,民族等级的划分则极为森严。蒙古皇帝利用和笼络各族上层阶级在全国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元朝封建统治的实质。就是蒙古贵族及其  相似文献   

6.
傅铿 《各界》2010,(1):32-35
1749年9月3日,伏尔泰早已过了知命之年。这天晚上,在巴黎以东四百多公里的洛林省卢纳维尔(Luneville)的一座波兰流亡国王的别墅里,和伏尔泰断断续续生活了十多年之久的恋人爱米丽生下了一个别人的孩子——一个女孩。爱米丽已经42岁多了,是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的女儿,父亲曾是国王路易十四的外交礼仪司长丈夫佛伦特一克劳德·夏特莱侯爵则出身于一个高等贵族的军人世家,  相似文献   

7.
裘真 《学理论》2008,(15):67-69
努尔哈赤死后,其八子皇太极继任汗位。皇太极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还具备着非凡的政治头脑,亲手缔造了满清王朝,并使女真民族空前统一。  相似文献   

8.
老李船长 《各界》2010,(3):49-53
刘彻的母亲王姑是二婚,入宫之前嫁过一个姓金的人家,还生了一个女儿。当然这事儿大家一般是不提的,虽然谁都知道。所以刘彻不知道民间还有一个亲大姐。刘彻即位后不久,从小就跟在刘彻屁股后头的韩嫣(韩王信的曾孙)把这事儿告诉他了。刘彻很兴奋,马上让人查,查到这个姐姐叫金俗,早就嫁人了,现家住长安边上的长陵县。  相似文献   

9.
1995年时,香港打工仔中的高收入者,每月至少要收入三四万港元。香港蓝领工人平均月工资7000多港元,白领职工月平均工资不过1万港元多一点。在香港,最典型的“打工贵族”应该算是专业人士了。香港的专业人士是一个有明确定义的称谓。他们在有些方面与内地获得工程师、医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职称者相似。香港的公务员,特别是中高级公务员收入较高,并且职业稳定,福利完备,也应被列入“打工贵族”之列。公务员不仅享受比较优厚的薪金待通,还可享受很多中小私人企业难以向员工提供的福利待遇。公务员最大一项福利是房屋福利。在…  相似文献   

10.
《各界》2012,(6)
这首诗,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之一,以小见大描写贵族的盛衰变化。而后两句千载传诵,脍炙人口。通常,这后两句诗的解释是:从前在王谢世族广厦华堂中筑巢的燕子,现在则因为那些第宅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只好飞到普通老百姓家去筑巢了。  相似文献   

11.
何为大人物     
翁义钦 《党政论坛》2013,(18):52-53
社会上很多人被称为“大人物”。所谓大人物者,不是地位高、学问好,更不是长得高大帅气,而是要能对世间、对人类有所贡献,让入感恩戴德,才够资格被尊称为大人物。大人物者必须具备:1.心量大。俗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佛教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因为心量大,所以才能成为佛祖、菩萨。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你的心量能容一家人,多能做家长;心量能容一县之人,就能做县长;心量能容一国之入,就能做国家领导。如果心量不能包容他人,就不够资格称为大人物。  相似文献   

12.
正陈天华语粹保国急于一人之富贵也,国不保则一人之富贵将焉取之?故我等当以保国为第一义,一人之富贵为第二等义。……彼亡国不恤,而惟一人之富贵是急者,亦不过于各国多一顺民也,于政府何益?人物简介陈天华(1875-1905),近代革命家,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省新化县荣华乡栗树凤阳坪人,华兴会创始人之一,同盟会会员,清末革命烈士。1896年入新化资江书院,1898年  相似文献   

13.
“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个历久不衰的老理儿,齐家与治国皆可适用。但中华民族奉为至宝的这种勤俭观念,今天正在经受着奢靡之风的无声浸淫。 放眼四顾,社会上一浪未退一浪又起的追求浮华奢侈的风气,确实令人咋舌:哗众取宠、好大喜功、图好看、搞形式主义者有之;夸富比阔、讲排场、图享受者有之;花天酒地、穷奢极侈、挥金如土者亦有之。出则名车,衣则华裳,食则豪宴,声色犬马,玩物丧志,如果是掏自己腰包,败自己的家,自可另当别论,倘若开销的是公款,那就是腐败,就是误国了。令人痛心的是,一些掌握着大大小小权力的干部,挥…  相似文献   

14.
外曾祖父在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亚历克斯·德·托克维尔生于1805年,出身法国穿袍贵族,相对于佩剑贵族,他们主要出任文官。托克维尔家是法国“世族”,历史可以上溯至12世纪,其先祖参加了征服者威廉入主英伦的黑斯廷之战,获得了在诺曼底的封地。  相似文献   

15.
正张之洞语粹鄙人立身立朝之道,无台无阁,无湘无淮,无和无战。其人忠于国家者敬之,蠹于国家者恶之,其事忠于国家者助之,害于国家者攻之。中立而不倚,论卑而易行。当病而止,而不为其太过,奉公而不为身谋,期有济而不求名。此则鄙人之学术也。人物简介张之洞(1837-1909),早年由科举入仕,居京官近二十年。1882午后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湖广总督。晚年以体仁阁大学士入值军机处。他任湖广总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用20年时间,把深圳建设成为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这是一项跨世纪的战略抉择。然而,多年来积聚于深圳的几十万“三无”入员,对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无疑构成7一个巨大的障碍。彻底清理“三无”入员.是建设国际性城市的需要,势在必行。一、“三无”人员的涌入,给特区城市背上了沉工的包袱滞留在深圳的无有效合法证件、无合法正当职业、无合法居所的“三无”入员,构成相当复杂.乞讨、卖花、拣破烂、摆地摊、做小买卖者有之;居住在山边、水边、沟边、村边、路边和乱搭乱建场所的无证者有之;此地入…  相似文献   

17.
李新科 《学理论》2010,(20):142-143
春秋时期,劝谏之风盛行,贵族士大夫阶层主动承担起劝谏的职责,自觉维护、重建即将失去的礼乐文化,这种谏诤意识不仅源于贵族士大夫阶层自觉的治国责任感,更因为谏本来就是一种仪式、制度。春秋之时将“谏”这一传统发展成为制度与礼仪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18.
“爵 士”一词 ,源自英文古字cniht,意为“仆从” ,后演变为由王室授予有功勋者的一种封号。英国的贵族分五个等级 :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 ,“爵士”位在男爵之下。贵族爵位和爵士封号都由王室册封 ,但“爵士”不属“贵族”。也就是说 ,“爵士”仍在“平民”之列 ,所以不能享有贵族的特权 ,如不能进入由全体贵族成员组成的英国议会上院(即“贵族院”)等等。在英国 ,人们通常把有“准男爵”和“骑士”封号的人称作“某某爵士”。1964年 ,英国通过了《终身贵族法》 ,规定以后将只册封“终身贵族”(即只能本人享用其贵族封…  相似文献   

19.
蒙古正在回归亚洲本刊特约记者王义民,常万隆乌兰巴托专电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蒙古人似乎不约而同地纷纷脱下了西服,换上了蒙古袍。苏联集团既已烟消云散,其成员自然也要各奔东西。东欧国家趋向西欧,东方的蒙古则回归亚洲,顺理成章。蒙古的这种趋向,...  相似文献   

20.
<正>唐代入幕之风盛行,"大夫公卿者十八九"为幕僚出身唐代入幕的士人大体可分为白身、现任官、前资官、科举及第者等四类人员。其中前资官是指曾担任过官职、任满待选的官员;科举及第者指科举及第后,尚未担任官职的人员。由于幕府用人不问出身、资格,唯才是用,因此在这一时期,幕府中聚集了大量人才。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颁诏,允许诸道自行简择人员,辟署权一经放开,诸藩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