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云 《思想战线》2002,28(2):58-62
西藏历史上有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被来自各方面的研究和学说披上了一层面纱 ,如历史上中央王朝与西藏地方政治关系中的“供施关系” ;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理 ;西藏地方行政区划的沿革 ;中国历史与西藏地方历史的关系等。通过史料研究 ,这些重大问题都可以有较明晰的文字阐述和资料佐证。弄清这些问题 ,对于研究西藏问题、了解西藏、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松赞干布是藏族吐蕃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赞普。他不仅在藏族历史上开拓疆域,统一西藏地方各部落,建立一个强大的吐蕃王朝,还从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等改革,发展了西藏的地方经济,创造了灿烂的藏族文化。同时,他也为加强藏、汉民族的团结,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及内地和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松赞干布生年和享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松赞干布生年和享年的研究和讨论普遍展  相似文献   

3.
何星亮 《思想战线》2007,(4):115-116
杨福泉先生的新著《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是近年来民族史学和民族学界一部力作。作者根据自己多年调查积累的丰厚民族学资料和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基础,对历史上纳西族和藏族的族源关系、政治关系、宗教关系、经贸关系、语言和文学艺术关系等,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其一  相似文献   

4.
自从西藏顺利归附元朝中央政府以来,元朝针对西藏地方各个教派的势力,元朝上层社会大力吸收藏传佛教的同时,在中央的职能部门和地方重用和任命了一批藏传佛教人士,颁发封册,授予玉印或金印,册封帝师、国师、国公等僧官封爵,以此来显示元朝中央的绝对权威。与此同时在元朝中央的领导下,显示昆氏家族成员在西藏地方行政管理上的权威。  相似文献   

5.
文化传统与社会转型的关系问题,是一切文明国家历史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从人类文明史的总体过程看,传统通常要比变革具有更为强大的历史力量。社会历史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地传承和创造的过程,社会转型归根到底是传统的转型,即社会成员由新的时代精神整合扬弃原有社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对藏族史的研究要注意藏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点;把研究置于人类共同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加以考察;更要看到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藏族地区随着历史的发展早已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庄严史实,同时对藏族史的分期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西藏地方政府班禅堪布会议厅委员会:一九五五年一月十九日(藏历十六甲子木马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由西藏地方政府和班禅堪布会议厅委员会双方代表签字的「西藏地方政府和班禅堪布会议厅委员会之间关于历史和悬案问题的谈判达成的协议」已经阅悉。国务院对这个协议表示满意,准予备案。  相似文献   

8.
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富有革命斗争传统,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光荣成员。考古学的材料证明:从远古时代开始,藏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今青藏和川西高原地带,并与祖国内地各民族的先民,结成一个共同发展的整体。研究藏区的古文化遗存,对于认识这个整体形成及其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作为个体的所有集体成员同他们所构成的集体组织体系的关系(以下简称关系Ⅰ),实质上是群众同集体组织体系的关系。其二是指单一社会成员同他所归属的集体所有成员和组织的关系(以下简称关系Ⅱ)。人们往往把这两种不  相似文献   

10.
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作为四川十大名节、甘孜州六大旅游文化节日,蕴含丰富的文化旅游价值。系列颇具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以其特有的方式向现代人展示嘉绒藏族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折射出那个时代所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本文在阐述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基础上,对民族节庆所具有的旅游价值,如历史文化价值、自然资源价值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剖析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旅游开发的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胜利的全线通车,是我们祖国建设事业中的重大成就之一。这两条公路的通车,对于密切西藏地方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加强藏族和其他各民族间的团结、促进西藏人民的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为了加强西藏交通运输工作,现作如下决定:一、在拉萨设立西藏交通局(由交通部领导),统一领导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运  相似文献   

12.
藏族习惯法中的赔命价与伦理刑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习惯法中的"赔命价"虽然带有藏族奴隶制社会等级森严的不公平特色和实体程序方面不完善的弊端,但它具有着藏族独特的伦理文化属性,对青藏高原的人伦关系和道德文化起着保护的作用.属于中国古代刑法的"伦理刑法"和属于藏族传统法文化的藏族习惯法中的"赔命价",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法律文化制度具有重要的补充和指导作用.虽然二者之间存在诸多区别,但并非相互排斥的独立系统,而是客观地存在着相互依存、互相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总结历史,立足现实,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和平解放西藏.立足民族平等,消除民族隔阂,加强藏、汉民族团结,强调民族工作要"慢",不能急躁,采取灵活、"慎重、稳进"的方针开展工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主张.坚定不移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藏族人民在政治上实现当家作主.帮助西藏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尊重藏民族的生活习惯,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对达赖喇嘛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是,停止独立活动,欢迎他回来.  相似文献   

14.
“世界屋脊”的西藏雖然已不是神秘的地區,但仍是世人注目的地方。本期以三篇文章介紹了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年來所發生的深刻變化,最主要的是藏族知名人士阿沛·阿旺晉美的自述。他今年八十高齡,是西藏重要的歷史見證人,曾擔任原西藏地方政府的高級官員,今天仍是全國人大砃瘯蔽瘑T長和西藏自治區的主要領導人。  相似文献   

15.
我原是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政府,以下统称噶厦)四大噶伦之一。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发动罪恶的叛乱时,我是叛乱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担任叛匪司令。现将我在叛乱前后时期的情况,追忆如下。晋京 早在1955年,西藏地方政府派我出任赴内地参观团团长,副团长是扎什伦布寺堪厅的丁杰活佛和昌都的仁青顿珠,  相似文献   

16.
查西藏地方政府多数噶倫和上層反动集团,勾結带国主义,糾集叛匪,进行叛乱,殘害人民,劫持达賴喇嘛,撕毀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并且于3月19日夜間指揮西藏地方軍队和叛乱分子向駐拉薩的人民解放軍發动全面进攻。这种背叛祖国、破坏統一的行为,实为国法所不容。为維护国家統一和民族团結,除責成中国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区徹底平息叛乱外,特决定自即日起,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員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仅。在自治区筹备委員会主任委員达賴喇嘛·丹增嘉錯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在北京签訂「中華人民共和国、印度共和国關於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的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夫与印度共和國驻華特命全權大使賴嘉文所互換照會的第二項和第三項規定,中國外交部和印度駐華大使館隨後商談的關於印度政府將其在中國西藏地方所經營的郵政、電報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统一战线》2009,(5):F0004-F0004
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颁布命令,宣布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号召西藏人民为建设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新西藏而奋斗。由此西藏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奴解放运动,西藏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记者 《黄埔》2013,(3):32-37
最后谈谈关于"西藏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说法。1950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斥美国对西藏的阴谋》指出:"西藏一向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1981年7月出版的《藏族史要》(王辅仁、索文清著)指出:藏族是我们伟大民族大家庭中光荣的成员之一。高度发达的藏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蒙古国双方关系全面发展时,国内外总出现一些违背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事件,究其原因,我们没有对双方关系的历史给予全面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没有把两国之间从民族关系走向国家关系的历史本质剖析清楚。这需要对中蒙之间的历史特殊性进行坦率分析,这样才能消除合作过程中的疑虑,开启顺畅道路。民族发展的历史是一个彼消此长、逐步溶汇的过程,正如"没有百代的王朝"一样,没有永恒单一的民族,这是我们思考民族历史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