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随着网络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有序的网络民主参与路径,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文章论述了网络民主参与具有提高公众参与国家事务积极性、提高网民政治素养和道德觉悟、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伦理意义。讨论了当前网络民主参与存在少数网民网络民主参与的理性不足、在一些舆情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地舆论引导能力等问题,并认为网络政治伦理体系建设的滞后等是导致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培育网民公共理性,加强和完善舆论引导能力,特别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政治伦理体系,可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民主参与的诸多问题,筑造网络民主参与的有效路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微博以其便捷、开放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参与,大学生也成为微博用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微博成长为一种新兴的公共参与路径,大学生微博公共参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大学生作为微博公共参与主体的角度分析总结大学生微博公共参与中的问题,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情绪管理和观念引导解决问题,引导大学生进行有序微博公共参与.  相似文献   

3.
继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在线交流之后,2009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与网民"零距离"交谈,再次激发了广大网民的参与热情。网络政治参与使普通民众有了更为自由表达意见和愿望的话语权,其引导社会舆论进而影响政府公共决策。因此,探讨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公共决策的正面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会的风险属性突出而复杂,是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的重要变量,网络舆情是客观危机事件在网络上的反应,同时是网民对风险认知的自我表达,是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感器”“建构场”“放大器”“情绪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需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兼顾治理工具性与价值性;完善多元共治的舆情风险治理机制,减少风险不确定性;同步推进舆情引导与风险化解工作,源头预防内生风险;培育网络社会共情与共识,促进理性风险建构。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学生的互联网参与率不断提高,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公共事件资讯的重要渠道。那么,与之相关的网络舆情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构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汇集分析和引导反馈机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网络公共事件的频发对我国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认识和应对网络公共事件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关注的重大课题。把握网络公共事件的特征,厘清网络公共事件的性质,是应对、处置和治理网络公共事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涉案网络舆论的研究视角,是从网络热点案件的公共属性展开的讨论。涉案网络舆论是网络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网民议论有着监督执法和公共参与初级阶段的性质。沟通引导,是以互动的方式、以增加信息量的方法说服网民,并把网民从情绪化引向理性。  相似文献   

8.
以公共危机事件产生的网络谣言为辐射中心,通过构建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影响程度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研究其对网络舆情产生的影响程度。据此分析出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变量对网络舆情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并反映其变化规律,为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理论支撑,以利于政府和网络监管部门及时地,准确地做好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网络公共事件的井喷式发展,给党和政府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现实中一些基层党委政府对网络事件总是被动应对、匆忙应对、紧张应对甚至胡乱应对,严重损伤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对迅猛发展的网络公共事件和网络舆论,我们必须进行管理理念、方式方法和管理机制的创新。本文分析了南京市网络公共事件的易发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市网络公共事件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会一些发展性议题借助网络的传播往往容易形成公共事件,其根源在于社会深度转型过程所产生的群体成员构成的复杂化、个体自我认同的差异化以及社会整体心态的情绪化。公共事件借助新兴媒体传播方式催化了社会情绪的形成与扩散,由于阶层壁垒与流动失衡产生的部分群体不满情绪以公共事件为宣泄渠道,冲击网络秩序。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引导与社会治理需要发挥多元主体参与作用,明确法制化的规范责任,形成统一化的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中国公民表达民意、讨论和参与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生活以及进行监督政府的重要工具,网民通过网络进行政治沟通、政治讨论、政治表达、政治支持、政治监督,从而也对政府行为监督,网络营造了对政府行为监督的公共空间,借助于网络人们扩大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总之,网络越来越成为对政府行为监督的重要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同互联网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道德文化的建设,是引导大学生积极正确地进行政治参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网络传播媒介相结合的产物。它在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因而需要对网络舆论特点及过程演变的规律进行研究,以便引导调控网络舆论。对此,应认真分析网络舆论特点,对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过程演变规律进行探索和总结,并由此提出政府引导调控网络舆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网络在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正成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公共空间。如何利用"网络公共空间"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网络公共空间"的特点; 大学生网民的特点和"网络公共空间"与大学生公民教育这三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网络问政自本世纪出现以来,以其快捷性、互动性而备受瞩目。网络问政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政府治理的优化,为民众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新的公共空间,扩展了民众的公共话语权,为政民互动、有效沟通提供了新的渠道。政府治理视域下的网络问政面临现实的挑战,要实现网络问政的善治就必须提升政府网络问政的认识和引导能力,继续完善网络问政的平台建设,积极借鉴西方网络问政的经验,不断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公共领域"是一个独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所有参与的公民基于对公共事件的理性批判形成一定的公共舆论。开放性与批判性是公共领域最重要的特征。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网络公共领域是对传统公共领域的延伸。网络公共空间边界被微博拓展的同时,也正在被现实社会主导话语的各种精英和利益群体再建构。网络公共空间里个体的"沉默追随"或"情绪发泄"阻碍了具有理性批判的声音表达。公共领域的核心特质批判性与开放性在微博的现实语境中面临着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群体更加倾向于在虚拟世界中寻求一些能够满足自己价值认同和情感诉求的互动团体。大学生网络结社是大学生主动建立或者参与网络群体组织的行为。它源于虚拟社团的权威服从,现实生活中的孝道投射和环境间的灵活转换、自主性的连结。规范大学生由虚拟到现实的网络结社管理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敢于质疑和挑战不当权威的勇气,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健全网络干预机制,在尊重大学生网络自主选择的前提下,适当引导,使其树立文明、有序的网络参与理念,促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海南大学311名大学生进行实证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等方法,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状况。由于电子政务建设滞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不足、网络法规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还存在对网络政治信息关注度不足、容易出现盲目跟风等非理性行为、参与意识和实际行为脱节等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政府、高校和制度建设三个层面来探究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政治参与意识,具备应有的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推动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理性、有序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手机网络发展飞速、使用普遍,基于其环境下的高校群体性事件频发,且很难掌控。本文以传播学5W模式和危机管理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编制以信息来源途径、信息特征及个体素养为三大模块的调查问卷。对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信息来源途径和特征具有习惯依赖性,主体素养及特征影响着事件参与行为等结论。结合高校实际,提出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河南省五所高校493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因子分析发现,大学生社会资本包括特殊信任、社团参与、交往、普遍信任和互惠五个维度。回归分析发现,社会资本诸因素中特殊信任、社团参与、交往和普遍信任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都具有正效应,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和政治效能感对其网络政治参与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