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上海是宁波人的第二故乡,自近代以来,宁波人揖别故乡、负笈以来,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社会创下了不朽的业绩,形成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商邦帮--宁波帮;新时期,新一代宁波人秉承先辈衣钵,在各行各业创造了辉煌业绩,再一次崛起申城,这是必然的.重新关注和审视这一群体,对于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富有经商传统的宁波商人,深刻认识到上海崛起的地位和作用,抓住开埠的机遇,抢滩大上海,涉足近代上海经济各个领域,先在沙船业,后在金融、商贸、工业、交通、医药、房地产等各个经济领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尤其在商贸、航运、金融更是独占鳌头.宁波人在上海社会经济生活中至少创下了50个第一,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上海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第一代闯荡港岛的宁波人,人数相对较多的是在抗战前后一个时期.第二代赴港宁波人,多在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在香港崭露头角.第三代在港宁波人,不少已成为在港商界有相当实力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4.
宁波服装业在全国属于起步比较早、实力较强的,也一直是宁波人引以为傲的一张“名片”。但去年,温州服装业这匹“黑马”突然杀出,而且渐成气候。温州服装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值得宁波服装业人士深思。  相似文献   

5.
从外地调回家乡定居或工作的宁波人,新鲜感一旦消失之后所产生的头一个疑问往往是:宁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吗?笔者大学毕业后去西北边地工作了多年,86年满怀憧憬调回家乡,虽然身在文化部门工作,但安居后所产生的第一个感觉也是:宁波经济确实发达,但文化气氛却不太浓。到了近几年,这问题更是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谈文化建  相似文献   

6.
闻班 《党建》1995,(10)
重形象塑形象浙江省宁波市为树立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相适应的宁波人的崭新形象,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九十年代宁波人形象”大讨论。大讨论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宁波港务局开展的“东方大港你我他”大讨论;工商系统开展的“文明经商在宁波、个体劳动...  相似文献   

7.
刘岳 《前线》2022,(3):89-90
<正>明星电影公司诞生浙江宁波商人涉猎商业领域很广,自然也不会缺位新兴的电影行业。16岁那年,宁波人张石川辍学告别家乡,到上海美商华洋公司当了一名小职员。他白天上班,晚上进夜校补习英语,不久就会说一口“洋泾浜英语”。1913年,他到美国商人办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担任顾问并主持制片业务,拍摄了中国故事片开山之作《难夫难妻》。  相似文献   

8.
宁波帮称雄近代中国工商界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籍企业家群体的崛起,在近代中国工商界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现象.宁波地处东南一隅,面积不及全国千分之一.而近代以来,.从这里走出家门,在外创业的几代宁波人,却在近代中国创造了辉煌的经济业绩,为中国社会经济的近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一,领风气之先,迅速挣脱传统杜会的羁绊,投身商品经济的洪流,是他们称雄中国工商界的前提条件.宁波地处海口,自古有“舟楫鱼盐”之利.唐  相似文献   

9.
正自由是城市的特质上海原本也有城墙。上海的城墙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只不过是圆的。原因,据说是经费不足。但这个最省钱的城墙,还是在1843年开埠以后,在官绅士商的一致呼吁下被拆掉了。没有了墙的上海真的变成了滩,四通八达,平坦开阔,一点神秘感、隐蔽感和安全感都没有。然而怎么样呢?涌进上海的人逐年递增,甚至猛增、剧增、爆满。近一点的,有苏州人、宁波人;远  相似文献   

10.
宁波"活力"来源于宁波走上了一条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之路,并形成了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的雏形.这是区域发展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型.文章从3个方面阐述了宁波建构这一模式的优势条件,从5个方面强调了宁波建构这一模式的必要性、迫切性.  相似文献   

11.
四川农民工王丽在宁波鄞州区的一家私营企业上班,年初她怀孕后需要保胎,就想请病假回家休息。厂方说,你要请假可以,但没有工资。因王丽的丈夫是宁波人,并对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法规有所了解。所以就将此事向市总工会的职工维权中心作了反映。经维权中心干预,该厂只得向王丽支付了病假工资。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宁波旅沪同乡会成立100周年.从四明公所到宁波旅沪同乡会,这是社会转型中的必然变化.与四明公所相比,旅沪同乡会更富有现代气息,致力于服务同乡、团结同乡.其主要活动是联谊乡情,征收会费,为在沪的同乡排难解纷,重视教育,进行社会救济.旅沪同乡会成立有其作用,富有影响,推动上海、宁波两地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近代宁波帮的发展和团结、勤奋、诚信的群体精神形成.  相似文献   

13.
在王孝和烈士英勇就义50周年前夕,我们来河附于市中心北京东路的一幢公房里.采访烈士的遗孀忻玉英。年已70、身体硬朗妈,热情地把我们引进了她那干净的家,思路清晰地回忆起半个世纪前王孝和的情况。她用一口浓重的宁波乡音娓娓道来:我和孝和都是宁波人,我的娘家与孝和的外婆家是只隔一堵墙的邻居。在我5岁那年,由孝和的外婆作谋与孝和订了婚。此后,我一直在乡下帮母亲织布,孝和则在上海读书。按乡下的风俗,女方到T15岁,男方要送聘礼,16岁正式结婚,可是直到我18岁,我家仍没有收到聘礼,也没有孝和的流包。双方大人都很着急。…  相似文献   

14.
宁波为人才渊薮之区,学问家代不乏人,宁波人有汇刻群书保存文献的优良传统。张寿镛先生编刊的《四明丛书》博采约收,除入编文献本身的学术价值之外,还具有版本价值,其入编之书,除原著外,兼收后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宁波主要制造行业的竞争力强于上海.宁波制造业竞争优势来自于地理条件优越的临港工业和机制灵活的传统加工制造业.宁波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利用上海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  相似文献   

16.
陈云的故乡在上海,陈云革命生涯的第一步在上海。因此,无论身处何方,他都深深地牵挂着上海,也因此,在建国后日理万机的繁忙中,他仍一次次地回到上海。 在陈云诞辰九十五周年和逝世五周年前夕,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探访了陈云的故乡——上海市青浦县,并走访了陈云亲自参与决策、指导建立的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和其他陈云生前生活、战斗、工作过的地方。一路走来,除了对陈云高尚品格的崇敬之外,更多了一份感动。这感动源于上海各界人民对陈云的缅怀思念之情,源于陈云对家乡人民的赤子之心,对故乡建设的关怀备至,对江南艺术的关爱扶持。  相似文献   

17.
“以海兴市”是宁波市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这是宁波历史和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发挥宁波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构造宁波特色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宁波经济整体素质,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重要途径。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政策和措施,把握好时机,主动迎接挑战,创造出发展海洋经济的业绩,去实现宁波市2020年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融入"长三角"发展"宁波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对于发展宁波制造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宁波制造业的前景、特色和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发展宁波制造业的一系列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宁波与非洲经贸合作日益活跃,合作形式也趋于多样化.随着宁波对外经贸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如何寻求外经贸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拓展对非经贸合作,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宁波与非洲经贸合作问题谈点认识.一、宁波与非洲经贸合作存在的互补优势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否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能否实现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宁波与非洲各具独特优势,经济互补性较强,这是进一步拓展宁波对非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20.
故乡的概念,对李爱芬来说,既淡漠又深刻。淡漠的是与自己渐行渐远的哪个不时总会被人无意中提到的大都市--上海,即便是偶尔回去一次,回来时也会因为被同事问起"你怎么变黑了"而生出几许淡淡的惆怅,难道,这繁华而陌生的故乡,真的只留下不改的乡音和从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