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北京市西城区西单东公交车站.2010年4月7日中午12时20分,一个佝偻着身躯、衣着邋遢的老人从公交车上颤颤巍巍地走了下来。她抬头看了看对面雄伟高大的西单图书大厦,中午的阳光刺得她睁不开眼。她拄着一根木棍转身下了地下通道。这是她每天“工作“的必经通道。  相似文献   

2.
我怀念一位老人。 2006年4月29日下午.一个天气阴沉的下午。 那天,他的病情突然恶化.甚至不能言语。不停地咳嗽.不停地用手拉扯着盖在身上的衣物。那个时候.他应该很痛。因为好几种病症一起在折磨着他;那个时候。他也应该很幸福,因为家人在他逝去前给了他最大最多的爱。  相似文献   

3.
2009年7月24日上午,“感动2006——中国十大真情故事人物”92岁的美国老人牧琳爱女士,从山东省公安厅副厅长秦黎手中接过公安部颁发的“绿卡”.终于圆了自己的中国梦。在颁发仪式现场。她激动地说.在中国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是她一生的梦想。十分感谢中国朋友多年来用真心去爱护她,她将尽最大努力发挥余热为中国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邱娥国,一个普通的名字,却响遍全国。邱娥国用朴实的17个人生年华,践约了人民警察的诺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9岁的黄糯女,临终时呼唤的名字不是他的满堂儿女,而是“娥国……娥国……”。是阿,10多年来,就是这个普话的民警照顾着她.不是儿子胜似儿子。80岁的余锦桂老人在失去最后一个亲人后.邱娥国来了.承担了老人的全部家务。17年来,他为一百多户办理了“农转非”户口,而他自己的妈妈却一直是“农业”户口。他的理由是“我母亲这么大年纪了,何必再占一个指标?还是留给更困难的人家吧!”辖区内谁家有困难了.找老邱;哪个…  相似文献   

5.
2006年8月31日,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告别厅里哀乐低回,上百人怀着敬重的心情前来对一位85岁老人作最后的告别。追悼会一开完,老人81岁的妻子就带领6个子女,按照老人生前的遗愿,将老人的遗体全部捐献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这位已经离世的老人就是上海百联集团离休干部杨玉凤。虽然杨老去世已经快一年了,他无私助人的感人事迹还在社区里传颂,他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还在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子女。人们依然在无尽地怀念着这位老人。  相似文献   

6.
林毅 《台声》2013,(11):83-84
邓丽君,无疑是华语乐坛最闪亮的一个名字。正如作词人庄奴先生所言:“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1995年5月8日,年仅42岁的邓丽君不幸在泰国清迈逝世。自她殁后,时至今日,每年1月她出生的月份和离世的5月,依然有人在谈论她,在怀念她。令年是邓丽君冥涎60剧年,不论是海峡两岸,抑或世界各地,人们都在思念着她和她的歌声。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17日.杨绛先生安然度过百岁生日。老先生,一生关心教育,在她九十岁那年,也就是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做了一件感动教育界的事:她决定,把他们夫妇的全部稿酬,捐献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励基金。  相似文献   

8.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天,金晶成为上海轮椅击剑队的一员。将近7年后.她虽然无法走上2008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但她的名字已经被世界所熟知。  相似文献   

9.
楼下风景     
写下这个题目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那天,我在厨房手忙脚乱的时候.猛一抬头看到楼下的樱花树下两个人的背影.眼里居然涌出了泪。 坐在轮椅上的老太太是楼下的住户.我时常能遇到她的女儿——一个30岁左右、双眼皮、大眼睛的妇女推她出来晒太阳.每当我要伸手帮忙的时候.她们总是笑着拒绝.原来这个比我纤弱得多的女人已经习惯了一个人搬着老人上下台阶.看到老人饱满的精神和笑着打招呼时露出的一排整齐的牙齿.我能感受到她的满足和幸福。  相似文献   

10.
郭平波 《春秋》2010,(4):16-17
2009年7月11日.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驾鹤西去.一年过去了,家乡的人民还没有擦干追思的眼泪。在先生的故里平原县北任村,在先生曾经就读的平原一中,在先生捐赠上万册图书的平原县图书馆.人们面对着先生的照片和题词,怀念着这位远行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11.
七月的怀念     
今年7月,重温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其中的一段话:“深切怀念为创立、捍卫和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一切先驱……”令我思绪万千。我不禁怀念起一位逝去已两年多的红军老战士,我尊敬的老人、我的姻亲、原七六四厂党委副书记程义楼。  相似文献   

12.
她,不是哪一位老人的儿孙,对老人们口口声声叫她闺女。这里的老人和她都没有血缘关系,可她把老人当成亲生父母,把这里当成片自己的家。 她,就是河北省隆化县旧屯乡敬老院的服务员李孟芹。 1984年,乡里建起了敬老院挑选服务员,勤劳、贤惠的李孟芹是头一个人选。正值青春年华、时年28岁的她离开了美满、幸福的家庭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条件简陋的敬老院。在这里,她一干就是18年。 来到敬老院之后,李孟芹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位老人、老人的被褥脏了,她主动拆洗;老人的衣服有洞了,…  相似文献   

13.
李士海 《春秋》2012,(1):38-38
在黄河岸边、山东省东阿县鱼山脚下,刘胡兰式的英雄孙秀珍的名字至今传颂着。孙秀珍.1929年3月5日生于东阿县林马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9岁父母相继去世。1944年11月7日.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革命工作.任东阿县第六区(后改为单庄乡,现称为鱼山镇)妇女干部。1947年夏季,她怀着对党的感恩之情.带领乡亲们用实际行...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07,(10):10-11
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粱滩河洪峰汹涌,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引导在邻居屋顶上的人,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不久,救援队来了.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李明素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李明素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相似文献   

15.
●《一个伟大的名字》、《一个老人的心愿》……歌手陈俊华用动人的旋律、感人的真情,倾诉着对一代伟人邓小平的真切怀念。  相似文献   

16.
每天早晨,当别的老人还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她早已踏上了拥挤的公交车;白天,当别的老人在树荫下打麻将或者享受着天伦之乐时,她已经在讲台上或者录音棚里开始工作了。在公交车上,当有人给她让座时,她常对对方说:“没关系,站一站挺好。”然后回过头凑到那人的耳边轻声说:“谢谢,你真好。”见到旁边站着一个面无表情的学生,她会关切地提醒说:“你为什么一大早就把脸绷得紧紧的?别这样,来,抬抬笑肌,笑一笑。”然后传给他一个自信的微笑。听了这个素不相识的老太太一句话,孩子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 这位老人,是一个可爱而有些特别的人。  相似文献   

17.
苏省东台市富安镇党委书记于加生,隔三差五要来敬老院看望五保老人。今年6月23日下午,当王书记来到老人宿舍区看望老人时.发现有的老人铺上还垫着毯子.眉头紧皱,随即从身_L掏出300多元钱.到街上买了凉席,送给五保老人。骄阳似火的7月仔日,王书记又指定专人为老人送来六台电风扇。王书记关心敬老院是一贯的,逢到节日,他想到的是五保老人,还安排有关单位做好慰问工作。为改善老人生活,他亲自规划.指定民政部门发展院办经济。福利院办的腾甘塑料制品厂.就是在他的指导下办起来的,他还亲自督促医务人员.每季为院内外的五保老…  相似文献   

18.
想回家     
肖枫 《公民导刊》2004,(1):33-34
2003年11月28日。午饭后,91岁的谭云苏老太太艰难地摸索着来到福利院的走廊上,伸出枯树般的双手趴在护栏上,头探出栏杆,感受着重庆冬日久违的阳光。老人的双眼已经看不见任何东西,老人说她是哭瞎的。  相似文献   

19.
2000年6月22日,中国当代知识界的优秀女性、卓越的民主党派领导人、被誉为“西南林巧稚”的刘云波老人,走完了她充满传奇,写满爱与奉献的95年的人生历程。7月11日下午,在省人大常委会前厅举行的特殊而简朴的捐赠仪式上,刘云波老人生前所在的中共党支部书记宋世永强忍泪水,宣读了老人生前遗嘱:将多年节省的8.7万元钱全部捐给希望工程;将私人所藏的1000余册书籍和杂志全部送给省卫生干部管理学院。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作遗体告别,尸体请华西医大解剖,为医学作最后贡献。老人用她自己的方式,倾其所有,向世人表达了她最后的爱意。一 …  相似文献   

20.
一声声真情的话语,诉说着对赵朴老的无尽追思和怀念;一个个诚挚的发言,饱含着对赵朴老的无比崇敬和爱戴;一颗颗真诚的心灵,沐浴着哲人思想的光辉。5月18日下午,民进安徽省委会举行座谈会,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一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