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5年5月23日,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与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在京联合举办"首届海峡两岸社区矫正论坛"。"海峡两岸犯罪学者对话研讨会"是这次论坛的"会中会",大陆与台湾顶级犯罪学者汇集对话研讨会,观点交锋、碰撞思想火花,让学界耳目一新。对话研讨会的主题是:"大陆与台湾犯罪学的基本定位、功效与国际犯罪学发展趋势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1993年10月26日—29日由香港岭南学院社会科学系及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香港善导会、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台湾中央警官学院联合举办了《社会开发与社会秩序研讨会》。我代表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在大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12月17-18日,"犯罪学中原论坛"挂牌仪式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安防控"研讨会在河南警察学院成功举办。"中国犯罪学高层论坛"发起人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与促进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即"  相似文献   

4.
中国犯罪学学会犯罪对策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8月16日至19日在新疆伊宁市伊犁州宾馆召开。中国犯罪学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康树华,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赵国玲,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犯罪对策专业委员会主任、新疆法学会常务理事、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杨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西部大开发与犯罪预防"理论研讨会于2001年8月13日至16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会议由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和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犯罪对策专业委员会承办.自治区党委、政府、人大、自治区公安厅大力支持,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副书记努尔白克力、自治区人大副主任李逢滋、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柳耀华、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局长杜建锡、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犯罪对策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征教授、校长哈斯木·马木提、副校长、副教授孙贵芬、李娟以及自治区监狱局、劳改局等领导分别参加了会议,自治区党委常委努尔白克力、柳耀华副厅长做了重要讲话.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雷洁琼和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康树华分别发来贺电、贺词.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公安大学等十五所大学和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犯罪学界、法学界知名专家、教授、中青年法学研究骨干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6月19日,利用亚洲犯罪学学会在北京召开第八届年会的间隙,本期主持人对国际知名犯罪学家、前台北大学校长侯崇文先生进行了专访,并由侯崇文先生审稿,特刊发以飨读者。大学攻读社会学社会中人启蒙书赴美留学读硕士导师引路犯罪学主持人(以下简称"问"):尊敬的侯崇文教授,您好!2004年我们在北京工业大学筹办了首届海峡两岸犯罪问题与对策学术研讨会,与您相  相似文献   

7.
中国唐史学会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概述丁云由中国唐史学会和武汉大学中国3至9世纪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唐史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唐史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9月12日至18日在武汉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各高校、党校、科研、文博、影视等单位以及日...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5日,由河南警察学院主办、河南警察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犯罪学俯察与大治安经略”学术研讨会在河南警察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犯罪学家与治安学专家齐聚一堂,其中有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教授,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张荆教授,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犯罪学学会犯罪对策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暨自治区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青少年犯罪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于2012年8月20日至22日在新疆警察学院召开。中国犯罪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王牧教授,新疆法学会会长、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肉孜·司马义,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犯罪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8月 5 -7日由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犯罪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犯罪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经济全球化与犯罪发展趋势”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此次会议得到了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支持。研讨会首次由中国  相似文献   

11.
公诉机关在提起公诉时,首先要确定查明标准,即对犯罪嫌疑人有罪形成的心证达到何种程度;其次要确定证明标准,即公诉人对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明能使或者预计能使裁判者的心证达到何种程度。确定了查明和证明的标准,才能够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12.
刑诉法的修正和刑事司法实践中诉讼证明的乱象要求完善我国的自由证明规则.自由证明的核心内涵是不受证据方法和调查程序的严格制约,其价值在于缓和严格证明的僵硬性及平衡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自由证明的适用对象包括程序法事实、法律法规与经验法则以及量刑事实,自由证明也广泛适用于简易程序和决定程序中.在证据方法的限制方面,自由证明的证据关联性可以较为灵活,不要求最佳证据,容许传闻证据,执行较为宽松的证据排除规则.自由证明程序可以不奉行直接原则和当事人公开原则,但也要遵守宪法和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注重保障被告人的权利.自由证明的内涵具有发展性,应当注重具体证据规则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鉴定结论的认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诉讼中鉴定人的科学认识与事实认定者对鉴定结论的认证存在认知的逻辑悖论,并在客观上影响了鉴定结论的正确采信.西方解决该悖论的程序策略尽管具有参考价值,但缺乏对鉴定结论科学认识逻辑一致性的分析.弥补认知逻辑悖论所致的缺陷,需要对科学认识逻辑的一致性与鉴定结论程序性审查进行双重分析,从而有效地实现鉴定结论认证,充分发挥鉴定结论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电子证据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诉讼证据,其表现形式与传统证据有较大的区别。文章从刑事证据法学角度,阐述了电子证据的特点、法定形式以及电子证据成为刑事证据的必要性,以期对我国电子证据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刑事再生证据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原生证据的收集和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以直接作为定案的根据。然而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何为刑事再生证据、其功用何在以及如何认识其法律地位和效力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立足于我国刑事司法的现状,澄清有关刑事再生证据的一些理论问题,完善相应的证据规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提起诉讼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利的判决,而判决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当事人提出证据的强弱。因此,如何在当事人之间公平、合理、合法地分配证据提出的责任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是法官在行政诉讼的过程中根据既有证据判定指控事实存在与否的心证标准。与其它诉讼相比,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具有自己特有的层次性。其具体内容可设定为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占优势盖然性标准、合理可能性标准,并且不同层次的证明标准适用不同的证明对象。  相似文献   

18.
诉讼证明标准运用范围之广,运用主体之众,决定其在诉讼法学和证据法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一贯传统,以及以往一系列政治、哲学的传统因素,使诉讼证明标准的研究没有得到长足的进展。随着近年司法改革的迅猛发展,诉讼证明标准开始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In practic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dissimilation of arrest measures caused by extreme understanding of arrest condi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set clear, accurate and operable arrest proof standa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criminal procedure proof system, the proof standard of arrest should be lower than that of prosecution and conviction, and higher than that of filing a case, so as to reflect the progressive and hierarchical nature of the proof standard of criminal procedure. In general, the standard of proof of arrest in China should reach the standard of “clear and credible”, that is, the evidence related to the relevant facts of the case 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arrested person should be clear and there is no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vidences. The prosecutor who decides to arrest should believe that the arrested person has reached the legal arrest condition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rrest measures requires a clear standard of pro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arrest also require their respective standards of proof based o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inner conviction of the neutral judge in decision-making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standard of proof, so as to clearly express the proof standard of the three elements.  相似文献   

20.
"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不仅违反了侦查机关的职责,而且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为了抑制侦查权力的恶性膨胀,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在诉讼中应当允许被告人提出"陷阱抗辩",并且在举证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人就陷阱抗辨的主张进行举证,如果举证不能,应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反之,如果被告人能够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犯罪意图是侦查人员通过积极主动的行为引诱产生的,法庭应宣告被告人无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