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可谓一语中的,振聋发聩,引起了广泛共鸣,再一次让人们感受到"领导干部要讲度量"的可贵.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说,谁都会有错,但错不可怕,改之便让人称道.很多时候,尖锐的批评包含着现实问题、突出矛盾,甚至是容易忽视的"死角".善于倾听尖锐批评,就能多一些发现的眼睛、思考的头脑,确保领导者精确地查找问题,准确地分析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改进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这才是容得下尖锐批评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恭喜健康     
节日里,听得最多的是“恭喜发财”,很少听人讲“恭喜健康”。其实,发了财的未必健康,健康的未必一定要发财。但健康,却是金钱买不来,是值得大大恭喜的。古训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富有哲理性。遗憾的是说归说,做归做,有些人就是听不进去,或听进去了,没几天便忘了,仍然我行我素,不计后果。那些经济犯罪分子,表面上看,身体没毛病,说他们是“健康”人,很难引起争议,谁人不信?可他们贪得无厌,浑身铜臭,比之“赵公元帅”有过之而无不及;比之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更多了一些愚蠢和得志便猖狂的本性。有的竟“发”了几…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重要的是听,不是说。听,是一种态度,一种方法;善听,是一种能力,一种本事。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领导干部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话,有动听的,也有逆耳的;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有“亲”言,也有“疏”言,有上言,也有下言,等等。领导干部要在这些话语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正确的立场,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五心”。一、听逆耳之言,要虚心。逆耳之言,是指那些言辞尖锐,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但却中肯的话。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是决策者、组织者,被领导者是执行者,两者所处的位置不同,看…  相似文献   

4.
铁铮 《新湘评论》2010,(8):28-29
济南5名大学毕业生当了淘粪工的新闻,让入听了百感交集。最耐人寻味的是,一位带大学生淘粪的师傅说,他现在教训儿子的话已经改了。过去说“念不好书,将来你就去淘大粪!”现在却成了“念不好书,你连淘大粪都没有资格!”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无论如何,把淘大粪和大学生放在一起说事,让人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儿。  相似文献   

5.
以天下之胸察物明,不知是哪位先哲讲的了,但这句话讲得颇有道理。这方面的话不少智士仁人也讲过,唐代白居易就说过“以天下之心为心”。《太公六韬·文韬·六守》中也讲过:“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就是说,只有胸怀天下才能看透天下,看清天下,看明天下。  相似文献   

6.
要让群众讲真话陈根发“群众有话不敢说,要看作大祸临头,马上反省”。这是谢觉哉同志1963年讲的一句话。群众敢不敢讲话,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不能虚心听群众的话。有些领导嘴上说欢迎群众说心里话,欢迎群众批评监督,而内心却喜欢“鸦雀无声”。他们一听到群众...  相似文献   

7.
看谁的脸色     
时下,一些地方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往往只看领导的脸色行事,而不看群众的脸色行事,他们干工作不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而是整天揣摸领导的心思,观察领导的脸色,悠悠万事以领导为重,唯此为大让领导欢心。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干,领导喜欢什么就干什么。有的领导喜欢听汇报,他们便在材料上大做文章,绞尽脑汁找观点,四言八句谋对仗,词语华丽,内容空洞;有的领导重视“现场会”,他们便栽“路边花”、拼“什锦菜”,场面浩大,劳民伤财;有的领导热衷抓项目,他们便“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只求数量,不求效益;有的领导垂青所谓的办…  相似文献   

8.
时下,社会上流行一种评价人的标准就是“活”与“不活”。“活”者,或阿谀奉承一副谄媚之态,或乱拉关系而八面玲珑,或察言观色而言听计从,或借花献佛而投桃报李,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不活”者,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办事的人也。于是,“活”的人吃香喝辣,处处得意扬名,而“不活”的人,只会脚踏实地死干,尽管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也是到处受委屈,得不到别人的欣赏。 的确,现在有相当一些领导就是喜欢那些“活”的人,听他们说话连声音都感  相似文献   

9.
“虚其心,实其腹”,是老子留给我们后人的一句充满哲理的千古名言。老子讲的“虚其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内心物我两忘,虚旷无垠,能容得下江河湖海,容得下崇山峻岭,容得下天地宇宙。而“实其腹”呢,则指的是在“虚其心”状态下的另一种安然,是一种精神得到满足后的慰藉,正可谓抚实若虚,处有若无。实是以虚为前提为条件的。虚,是一种状态;实,是一种结果。“虚”到极处,方可“实”到好处。虚与实,二者是辩证的统一。苏东坡在《赤壁赋》中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相似文献   

10.
恶花絮     
去年11月24日的《沈阳晚报》上刊登了一篇《现代贪官幽默故事》。读后却笑不出来。人但知花之美,罕知美花之有恶者;人但知恶花之毒,罕知恶花之所以毒。思之良久,似有所得,辑而评之,以警世人。免费书法“为人民服务”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贪污受贿被逮捕入狱后,自知罪孽深重,难逃一死,便跪在地上对查办他的有关人员说:“我是书法家,求你们不要杀我,我就留在这里免费给你们写字,每天给你们写一幅。”胡副省长的字是出了名的,想当年如果能得到他的一幅“墨宝”,那就真是“如获至宝”。胡长清也因为写字狠赚了一把票子。胡长清…  相似文献   

11.
郭震海 《党课》2011,(12):66-67
到农村去,和百姓聊天,他们提到自己乡里的领导时说,架子大,有官腔,往往是讲半天话,听不明白一句;和乡里领导谈心,他们似乎也很委屈,说自己很想干出点成绩,但往往事不如愿。百姓不给“面子”。  相似文献   

12.
盯着人写     
莫言 《党建》2011,(10):47-47
沈从文先生曾说过:小说要“贴着人物写”。这是经验之谈,浅显,但管用。浅显而管用的话,不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我改之为“盯着人写”,意思与沈先生差不多,但似乎更狠一点,这是我的创作个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抽打陀螺     
儿子小学毕业,吵着要买电脑。我对他说,爸爸工作20年了,靠一支钢笔写文章,报上也没少发表。可儿子不听,说班上大多数同学家都买了电脑,为什么不能给他买。妻无奈地对我说:买就买吧,只当给孩子买一件玩具。 电脑买回来了,这可真的成了儿子的玩具,一有空儿他便泡在电脑上,打字、上网、游戏…… 自从有了电脑玩具,儿子的其他玩具便都“刀枪入库”。无意中清点这些“闲置资产”,不由大吃一惊。儿子的玩具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如果计算其价值的话,足有数千元之多。妻说:“这么多高档的玩具,留着将来给孙子玩吧!”我反…  相似文献   

14.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大多数人都懂,但吃苦药、皱眉头的人也不在少数。于是,聪明的制药人便想出一个好办法;结苦药外加一层“糖衣”。这样一来,情况就不同了,许多人生了病就出较愿意服用“糖衣片”了。“糖衣现象”表明了一种心理,自然使人联想到,领导者应该如何运用批评方式?帮助下属改正错误,指导他们成长,是领导者的工作内容之一,但不少领导者在做这项工作时并不顺利。有的领导者说,我一片好心,说他几句,他就不舒服了。而被批评者则说,批评是件好事;但他怎能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我。双方都在感叹,不否认都是“好心”,…  相似文献   

15.
阿谀奉承,就是迎合别人的意思,投其所好,说好听的话以取得别人的欢心。但是从古至今,尽管人们对其口诛笔伐,乐此不疲者却总是继往开来。正因为有人惯于听别人的奉承话,喜欢别人拍马屁,才使阿决奉承有了市场,于是也就有了更多的奉承拍马客,以从中得到领导的提拔重用,总而言之于己有利。做为一个正直的人是学不来阿谀奉承那一套的;反过来,惯于奉承拍马的人也学不来做一个正直的人。古有易牙通过烹其子而讨得权贵一时之宠,安禄山给小于自己的杨玉环当于儿子而取得明皇李隆基的偏爱,和坤也因会拍马而位居宰相。可话又说回来,小人…  相似文献   

16.
也要「耳朵向下」管见人的耳朵本来是不存在什么向上、向下的问题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耳朵却出现了向上、向下之分,他们只习惯于耳朵向上,对于来自“上面”的话,不管正确与否,他们总是俯首贴耳,甚至唯唯诺诺;而对于来自下面的意见,即使是正确的,这些人也...  相似文献   

17.
“人心都是肉长的”是说人皆有恻隐之心,都应该有同情心。这本是一句很不错的话,但最近在听一位喷着酒气的老板说出这句话时,却是怎么听怎么别扭了。 近日,团场要召开职代会,需制作几条横幅以营造气氛。一早,笔者到梨城一家广告公司联系,交了定金,他们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保证质量,下午7点交货。但近7点时一联系,说最早要8点取货。等到8点再联系,却又说字还没干,要9点  相似文献   

18.
志平 《党课》2010,(4):75-76
领导干部离不开基层百姓,讲什么样的话,看起来是小事,实则关系到深入基层和转变作风的大问题。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讲“官话”“大话”“套话”“假话”。群众就不爱听、不想听甚至反感。而讲人民群众喜欢听的话、有人情味的话,就能够与老百姓拉近距离,就会起到“良言一句暖三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般的开会讨论问题,往往都是职务高者先发言,为的是带个好头。然而,这种作法也有它的弊端,最突出的就是,有的领导一发言,便给所要讨论的主题“定”下了框框,其他人便难再突破此“框框”。据说比尔·盖茨在每月一次的高级主管会上,规定“年龄最小者(或职务最低者)先发言,依次而上……”,结果“人人发言不仅干脆,而且没有人兜圈子说废话”。笔者以为,让低职者或年少者先发言,可使他们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其个人意见。同时,也使领导者能够听到下属们的真实声音。职低者先说如何?@顺流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讲话的受众面离不开基层百姓.讲什么样的话,看起来是小事,实则关系到深入基层和转变作风的大问题。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讲“官话”、“大话”、“套话”、“假话”群众就不爱听、不想听甚至反感。而讲人民群众喜欢听的话、有人情味的话,就能够与老百姓拉近距离,就会起到“良言一句暖三冬”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