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林本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Hendricus-SneeV-liet),1883年5月13日,出生于荷兰鹿特丹。1921年6月至1923年10月,马林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正式使者,促成了“一大”的召开,帮助中国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又提出国共两党的合作政策,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可以说,马林对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就在此期间,马林曾经和中共创始人陈独秀发生了两次误会和摩擦。  相似文献   

2.
“斯内夫利特”是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荷兰人马林的姓,马林的原名为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所谓“斯内夫利特战略”,就是马林根据列宁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构想,从中国政治现状出发,提出的国共两党合作的具体形式。西方历史学家把国共党内合作的战略称之为“斯内夫利特战略”,这一战略使列宁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构想从原则要求变为具体实践。已经解密的共产国际档案向我们展示了毛泽东对这一战略开始实施时的态度和他对确立这一战略所发挥的作用。党的“三大”正式决定实行国共党内合作政策,毛泽东和党的委员长陈独秀参加了这次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党史文摘     
谁最先提出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来的。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团,并当着共产党代表张国焘、王荩美和国民党代表张秋白等人的面指出:“你们应当合作。”1921年列宁派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驻中国,帮助  相似文献   

4.
刘峰 《世纪桥》2011,(2):28-31
1921年7月的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齐聚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了召开这次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作了很多工作。在马林之前,来自莫斯科的吴廷康(维金斯基的化名),已秘密在上海活动,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共一大的召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后来也担任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与吴廷康是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出巨大贡献的两位国外友人。  相似文献   

5.
一、共产国际放弃了中共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共产国际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国民党和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等的革命性估计过高,而对中国工人阶级、农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作用估计不足,实质是反对中共对革命的领导。 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帮助国民党“成功一个民众党”。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向孙中山建议:改组国民党,联合社会各阶级,尤其是工农大众;创办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武装打基础;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他还说:“中国的真正革命者的首要职务,就是实现国民革命”,因此必须宣传、引导农民、  相似文献   

6.
郑瑞峰 《世纪风采》2008,(12):36-38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津贴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乘船到达上海,之后马林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代理书记李达和李汉俊取得了联系,在李达、李汉俊代表陈独秀向马林汇报工作后,  相似文献   

7.
许多人都知道在上海开会时遭到法国巡捕搜查的事情,但很少知道事情的原委是出在马林身上。马林是资深共产主义活动家,曾参与过爪哇(今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建立工作。马林作为共产国际代表从欧洲来到上海,一路上已经引起了各国反动当局的警觉和注意,并掌握了他的行踪。马林在上海受到租界巡捕房的严密监视,租界巡捕房详细记录了马林1921年6月至12月在上海的化名和几度迁移的地址,当他在李汉俊家参加会议时,就发生了法租界巡捕房搜查“一大”会址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郑瑞峰 《党课》2012,(8):102-106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津贴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缘由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乘船到达上海,之后马林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代理书记李达和李汉俊取得了联系,在李达、李汉俊代表陈独秀向马林汇报工作后,双方谈到中国共产党是否加入共产国际并接受共产国际经济资助以开展党的工作等问题时。  相似文献   

9.
出席中共一大的尼克尔斯基是何许人,一直是个谜。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历史学博士卡尔图诺娃在《远东问题》杂志1989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披露了她查实的一些情况并对尼克尔斯基其人提出了倾向性看法。她认为,“尼克尔斯基由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往中国,在与远东书记处工作人员通信中化名瓦西里和瓦西里耶夫”。尼克尔斯基“在上海逗留时间是从1921年6月3日到同年12月”,担负的任务是“同马林一起帮助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筹备和举行中共一大。此外他还受托履行赤色职工国际(更确切地说是在赤塔设有分会的国际工会联合会)代表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里,15个人围着一张长方形大餐桌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一大会议的除了13位中共代表外,还有两位则是来自远方的共产国际代表,他们是:马林和尼柯尔斯基。一马林,一个年近40的荷兰人。1883年5月13日,马林降生在荷兰海港城市鹿特丹,原名斯内夫利特。鹿特丹不仅是荷兰第一大港,而且是欧洲  相似文献   

11.
魏汉 《党建文汇》2001,(7):42-42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大会的有12名正式代表,一名列席代表(包惠憎).和一名共产国际的观察员(马林)。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简略介绍中共“一大”这14位参加者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12.
王会悟,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她作为中共“一大”筹备工作的组织者李达的夫人,“一大”唯一的会务工作人员,对中共“一大”起过不容忽视的作用。上海“一大”会址是她选定的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与赤色职工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来上海同党的发起组联络,建议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时,李达成为“一大”的具体筹划者。李达把选择开会地点、寄发会议通知信件及安排各地代表住宿等会务工作,交给了王会悟,慎重地叮嘱她  相似文献   

13.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正式开幕。7月30日,法租界巡捕房派出十多个荷枪实弹的武装警探,突然包围会址进行搜查;但不多久,这帮家伙撤走了。全体代表安然无恙,这曾是一个疑案。原来,当年出席“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荷兰人)曾在荷属爪哇从事革命活动,被当局驱逐出境。此后,他的行踪受到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情报部门的监视。1921年春,他奉命担任共产国际代表。前往上海。  相似文献   

14.
杨必军 《世纪风采》2011,(11):45-47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13名来自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及马林、尼科尔斯基两位共产国际代表,总共15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政治舞台上有一桩大事,这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对国共合作曾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合作,怎样合作,这在今天史家们的笔下写得清清楚楚,可在当时却非简单的易事。并非任何人都能顺应时代发展的。1921年12月底,孙中山在会见列宁委派的代表马林时,就不同意与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同盟。为什么?因为这时的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已是中国政治舞台上有20万党员,遍及全国及东南亚的大党,并领  相似文献   

16.
马林,荷兰人,1883年5月13日生于鹿特丹,本名亨德里克斯-斯内夫利特,曾用过马丁、马灵、马伦、斯列夫利特等十多个化名,1923年以孙铎为笔名,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前锋》的创刊号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国民运动之过去及将来》。马林出身于工人家庭。青年时代,他曾在荷兰铁路工会任职员,从事铁路工人运动。  相似文献   

17.
杨飞  赵伟 《党史纵览》2012,(2):49-52
得益于担任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翻译的历史机缘.张太雷与陈独秀相识,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成立:稍后则是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正式诞生,当首任总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发生矛盾时.张太雷四处奔走,  相似文献   

18.
正马林,原名亨德利库斯·斯内夫利特,1883年生于荷兰鹿特丹,1902年加入荷兰社会民主党,1913年前往荷兰殖民地爪哇,1914年组建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印尼共产党前身之一),1920年作为印尼共产党代表,以马林的名字出席共产国际二大,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被委派为共产国际驻华代表。自1921年6月至1923年9月,马林三次往返于俄中之间,积极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并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方针在中国的确立。马林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末的。列宁十分关心中国革命。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列宁亲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列宁接见共产党和国民党代表,要求国共两党合作;另一件是委派代表马林等人来帮助中国革命,斡旋国共两党合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社会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危机。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掠夺。1921年底至1922年初,美、  相似文献   

20.
刘峰 《党史博览》2011,(5):48-49
马林是一位荷兰人,却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马林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派遣来华,于1921年6月抵达上海。1923年10月离开中国,历时两年有余。马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参加了中共一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还积极与孙中山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