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4月24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发布,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政府开始迈向“信息公开时代”。这部条例最根本的突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给政府和公共图书馆带来共赢,简要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政府迫切需要建立、落实的相关保障制度和规定。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基本框架的初步形成。但从总体上来看还存在一些缺陷,如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位阶较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本身不够完善,监督救济机制不健全,配套法律制度缺失等。实践中,应将公民的知情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上升到宪法层面,给予切实保护;适时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提升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保障水平;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制度,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信息公开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重要途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主体、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对我国保障公民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中存在一些不完备的地方,而且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公开状况与法律规定的状态尚有差距。本文以“黄由俭案”为例分析公民知情权的实现以及《条例》立法的缺憾和实践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条例》对信息是否公开,公开多少、怎么公开、什么时候公开进行了约定,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具有重要的治理功能,对内有助于规范权力运行、提升管理精细化程度,对外则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目标的重要举措。分析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实施情况,可以发现,编制和披露年度报告不但有助于落实公开要求,也有助于推动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治理效应。未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仍应回归内外均衡的价值属性,充分发挥其对内摸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底数和对外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的功能,并应积极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面向社会治理,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刘君 《新长征》2008,(8):20-22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公共危机事件之一,且恰逢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不久。地震发生后,国内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大篇幅、不间断、多角度报道这场危机,境外记者第一时间获准奔赴灾区采访,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灾情、澄清谣言……信息的及时、公开、透明,对抗震救灾信息及时有效传播、凝聚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抗天灾的意志和决心、汇聚国内外抗震救灾巨大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舆论引导能力极大释放的明证,被称为“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典范之作”、“达到政府信息公开的极致”。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24日,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并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首次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跨越,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具有了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信息公开与保密是政府信息化工作中两个同等重要的课题,公开是为了促进政治民主,社会和谐,保密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商业、私人利益。政府信息公开的豁免虽只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但在大力倡导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展民主政治的国际形势下,信息保密的问题也值得关注。保密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08,(8):38-39
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首次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使广大群众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能够一目了然,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许多老百姓说,这是“用法律打造透明政府”,是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法规的形式给予政府信息公开强制性的规定,并作出了较严格的制度安排。透明、民本、高效成为其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豁免公开的情形作了简单规定,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豁免公开理由的频繁使用及法院在司法审查中的艰难作为,使得政府信息公开案件成为近年来数量上升快、引发争议多的一类新型案件。文章在分析信息不存在、信息内容涉密、信息为过程性信息等政府豁免公开理由的基础上指明,法院应加强在政府信息公开案件中的司法审查力度,加强行政机关对各种信息公开豁免理由的说明和举证义务。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河南省南阳市市民王清向南阳市181个行政部门提交了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7项政府信息公开书面申请。最终,只有18个部门按期给予回复。河南是国内排名前三的到京信访大省,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8,(1):59-64
2007年4月24日,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并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首次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使广大群众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能够一目了然,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许多老百姓说,这是“用法律打造透明政府”,是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5.
信息资源是信息社会的命脉,而政府拥有了全社会80%的信息资源。通过立法来明确政府在信息公开上责任、主体、原则、重点内容等,无论是对于推进我国法治进程,还是对于加速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无疑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4月24日,新华社全文公布了由国务院年初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依照国务院令,该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6.
《天津支部生活》2007,(10):44-44
中纪委领导同志近日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办事公开为重点.继续全面、深入、扎实地推进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要通过政务公开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公开促监督,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以公开促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公开带服务,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拉开我国政府向公众公开财政预算的序幕。公开政府预算信息,打破政府对预算信息的垄断,是现代民主国家保障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应有之义,也是打造“阳光政府”的必由之路。本文在阐述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政府公开预算信息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恒 《理论研究》2011,(4):51-52,65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完善、现有《条例》本身存在不足、执行过程中问题较多等问题,要从加快信息公开相关法律制度的立法进度、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内部推动力等方面完善我国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认识到党务公开在政治合法化、决策科学化、信息效用最大化等方面的基本价值,并逐步展开党务公开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对党务公开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做了详细规定。《条例》在实施中面临塑造透明党务价值观、妥善处理保密与公开、政务公开与党务公开的关系及完善配套制度等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息公开是当今信息时代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档案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政府信息公开的查阅场所,较之公共图书馆和行政机关信息中心既有优势,也存在诸多问题,必须扬长避短,认真加以改进,使之更好地担负起政府信息传播工作,为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