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舒芜 《瞭望》1992,(11)
杨万里《诚斋诗话》云:“句有偶似古人者,亦有述之者。……杜云:‘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此庚信‘白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也。‘出’、‘上’二字胜矣。” 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二云:“何逊诗:‘薄云岩际  相似文献   

2.
舒芜 《瞭望》1992,(17)
一八 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三“警句门中”引《古今诗话》云:“[魏野《闲居》]又云:‘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有嫌‘烧叶’贫寒太甚,改‘叶’为‘药’,不惟坏此一句,并下句亦减气味,所谓求益反损也。” 舒芜按:“烧叶”,有清寒绝俗之意,且映带下句。若改为“烧药”,则贫富清浊俱可,下句书与灯亦未必幽人隐者所专有,故减气味也。 一九 阮阅《诗话总龟》卷八“评论门四”引《青琐集》云:“范文正有《采茶歌》,天下共传。  相似文献   

3.
舒芜 《瞭望》1992,(21)
三十三 阮阅《诗话总龟》卷九“评论门五”引《直方诗话》云:“山谷与余诗:‘百叶湘桃苦恼人。’又云:‘欲作短歌凭阿素,丁宁夸与落花风。’其后改‘苦恼’作‘触拨’,改‘歌’作‘章’,改‘丁宁’作‘缓歌’。余以为诗不厌多改。” 舒芜按:“苦恼”意有尽,“触  相似文献   

4.
舒芜 《瞭望》1992,(10)
古今诗话常记名家诗稿涂乙之迹,探其意匠;或举诸本异文,辨其长短;或手夺胎换骨,出蓝点铁,究其所以然;或更嗤点前贤,较胜一字:并能启钥诗思。今略举偶涉所及,附以部见,为《勘诗小记》。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引《漫叟诗话》云:“曹子建《七步诗》,世传‘煮豆然豆箕,豆在釜中泣’,一本云:‘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其工拙浅深,必有以辨之者。” 舒芜按:漫叟以为孰工孰拙,语意未明。然《七步诗》实有六句四句二本,漫叟所举“然萁”句之不  相似文献   

5.
舒芜 《瞭望》1992,(22)
四十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引《洪驹夫诗话》云:“山谷至庐山一寺,与群僧围炉,因举《生公讲堂》诗,末云:‘一方明月可中庭。’一僧率尔云:‘何不云一方明月满中庭?’山谷笑去。” 陈师道《后山诗话》云:“黄词……云:‘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明人散。’谓思相离之忧,则不得不尽。而俗士改为‘留连’,遂使两句相失。正如论诗云‘一方明月可中庭’,  相似文献   

6.
舒芜 《瞭望》1992,(23)
四十二 胡仔《苕漠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五引《陈辅之诗话》云:“萧楚材知漂阳县,时乖岸作牧,一日召食,见公几案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作‘幸’  相似文献   

7.
舒芜 《瞭望》1992,(19)
二十五 《娱乐堂诗话》卷下云:“僧岛云过盱江麻姑山,题绝句云:‘万叠峰峦入太清,麻姑曾此会方平。一从燕罢归何处,宝殿瑶台空月明。’先作‘自从’,后于同辈举似,同蜚云:‘诗固清矣,自字未稳,当作一字。’云服其言。  相似文献   

8.
舒芜 《瞭望》1992,(15)
十三 周必大《二老堂诗话·木芙蓉诗》云:“唐人裒《刘禹锡嘉话》云:进士陈标诗咏黄菊葵云:‘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憎处只缘多。’余尝语客:花多固取轻于人,何憎嫌之有。因论木芙蓉全似芍药,但患无两平字易‘牡丹’字,欲改此字作‘得人轻处只缘多’。众以为善,且谓移‘芍药’二字在句首则可矣。余以失全句为疑。或云:《本草》:芍药一名馀容。因缀一绝云:‘花如人面映秋波,拒傲秋霜色更和。能共馀容争几许,得人轻处只缘多。’白乐天和钱学士白牡丹诗云:‘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折来比颜色,一树如瑶琼。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因知‘轻’字为胜。’  相似文献   

9.
舒芜 《瞭望》1992,(26)
五十四 毛奇龄《西河诗话》卷二云:“闽中曹能始在明末以诗人称,有得家信诗:‘骤惊函半损,幸露语平安。’时在平远台饮次道此,各以为佳。独一客谓‘露’字不如‘剩’字之当;大抵‘平安’注函外,损馀曰‘剩’,若内露,不必巧值此字矣。及予归寓,寓客五六人夜坐饮,为述其语,众复称一佳。中一客又曰:‘不然。两语不必接,露不属损。“剩”便拙凿’。说诗之各有意见如此。”  相似文献   

10.
舒芜 《瞭望》1992,(25)
五十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予尝作《渐台水》诗,末句曰:‘君不还,妾当死,台高高,水弥弥。’张亨甫欲易为‘君当还’,乃见楚王出游,不忍绝望之意。予则以为此意则  相似文献   

11.
舒芜 《瞭望》1992,(13)
九 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十,云:“右丞诗;‘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而《诗林振秀》改为‘山中一丈雨’,《潼川志》作‘春声响杜鹃’《方舆胜览》作‘乡音响杜鹃’,此何异点金成铁,故古  相似文献   

12.
舒芜 《瞭望》1992,(27)
五十八 袁枚《随园诗话》卷三云:“诗不可不改,不可多改。不改则心浮,多改则机窒。要如初拓《黄庭》,刚到恰好处。孔子曰:‘中庸不可能也。’此境最难。予最爱方扶南《滕王阁》诗云:‘阁外青山阁下江,阁中无主自开窗。春风欲拓滕王帖,蝴蝶入帘飞一双。’叹为绝唱。后见其子某云:‘翁晚年嫌为少作,删去矣。’予大惊,  相似文献   

13.
舒芜 《瞭望》1992,(14)
十一 欧阳修《六一诗话》云:“陈舍人从易当时文方盛之际,独以醇儒古学见称,其诗多类白乐天。盖自杨、刘唱和《西崑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西崑体”,由是唐贤诸集既废而不行。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口’, 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  相似文献   

14.
舒芜 《瞭望》1992,(24)
四十六 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上云:“元萨天锡尝有诗送诉笑隐住龙翔寺,其诗云:‘东南隐者人不识,一日才名动九重。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袖衣香暖留春麝,石钵云寒卧夜龙。何日相从陪杖履,秋风江上采芙蓉。’虞学士见之,谓曰:‘诗固好,但闻、听字意重耳。’萨当时自负能诗,意虞以先辈故少  相似文献   

15.
舒芜 《瞭望》1992,(20)
二十八 吴师道《吴礼部诗话》云:“吴琳禹玉号存吾,履斋之子,书法奇逸,诗亦高胜。早年倅婺,题诗鹿田西寺壁云:“为从吏隐招提宿,相望城中隔几尘。云暗雨来疑是晚,山深寒在不知春。锄松得石添幽径,接竹通泉隔近邻。此去又寻三洞约,初平应怪我来频。’‘在’字元作‘重’,既去之明日,遣小吏以片纸覆其上。”  相似文献   

16.
舒芜 《瞭望》1992,(29)
六十二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去:“诗人陈制锦,字组云,居南门外,与报恩寺塔相近。樊明征秀才赠诗云:‘南郊风物是谁真?不在山巅与水滨。仰首陆离低首诵,长干一塔一诗人。’陈嫌不佳。余曰:渠用意极妙,惜未醒耳。若改‘仰首欲攀低首拜’,则精神全出,仅易三字  相似文献   

17.
丁聪  东耳 《瞭望》1988,(41)
此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句也。果无阙事,?书自稀。然以今例古,“无阙事”多系托辞。“遇事点头言‘好好’,逢人拱手打‘哈哈’”之辈,大抵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或  相似文献   

18.
闲斋 《瞭望》1990,(23)
宋祁的《玉楼春》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当时就同“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被认为难得的佳句,传为美谈。宋祁是工部尚书,张先官都郎中。《渔隐丛话》中有一段说:“张子野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遂出,置酒,甚欢。盖二人所举,皆其警策也。”后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好就好在个“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妙就妙在个“弄”字,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矣。 但是,在文艺创作和评论上都颇有造诣的李渔(他的《闲情偶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艺术理论著作),却偏偏不买这个帐:“有蜚声千载上下而不能  相似文献   

19.
舒芜 《瞭望》1992,(16)
十五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引《郡阁雅言》云:“王贞白,唐末大播诗名,《御沟》为卷首,云:‘一派御沟水,绿槐相荫清。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全缨。鸟道来谁险,龙池到自平。朝宗本心切,愿向急流倾。’自为冠绝无瑕,呈僧贯休。休公曰:‘此甚好,只是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87,(52)
相信人们都还记得,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里有个反面人物“大赤包”。最近,人们谈起某地的不良现象时,便化用了这个浑号,更易一字,唤做‘大吃包’,——特别强调一个‘吃’字。 据说,这里的吃法主要有三: 一曰开业吃。承包者中标之后,为表答谢或庆贺之意,大宴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