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绿色北京实践 实现绿色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前线》2010,(1):34-35
<正>"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定位,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实践,也是一个前瞻性的创新发展模式,符合北京的基本市情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从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转变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定位,北京用不足十年时间,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全国率先进入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城市的竞争,核心和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当下的一个着力点就是加快推进"科技北京"建设,其中重要的一步是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30年来,中关村的创新一直没有停止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在这里,许多企业演绎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3.
三千年的足迹,三千年的积淀,"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正迈向新的里程。作为一名宣传战线上的干部,更要奏响这时代精神的嘹亮高歌,与北京人民一起将一个多彩美丽的北京呈现在世人面前。"红绿蓝黄",四色流转,美不胜收,沁人心脾。北京是红色的。红色的故宫,高墙巍峨,挺立千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历时逾年、参与群众百万的"北京精神"终于获得了明确的表述:"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字字珠玑、内涵灿烂,正如刘淇书记评价的:"凝练出北京这座伟大城市的灵魂,表述出她的精气神。"结合实际工作,我对基层党建工作如何践行"北京精神"得出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政策解读     
<正>经济发展: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北京"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实施"科技北京"战略。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实现创新驱动,重点是实施  相似文献   

6.
正杨文良(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亦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亦庄如何高精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是强国之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战略、首都职责、北京使命、工作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2014年和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他强调,北京最大的优势在科技和人才,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抓好"三城一区"建设,努力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为搭建企业党建工作交流的平台,展示鲜活的案例,丰富企业党建工作经验,拓展企业践行北京精神,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与春华泰(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党建促经营——老国企的创新之路"专题报道。同时启动"读报道集刊花"抽奖活动,相关事宜如下:一、活动时间:2012年8月—12月二、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8.
论北京精神     
正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了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主要内容的"北京精神"。"北京精神"是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成果。"北京精神"不断深入人心2011年11月2日,"北京精神"正式发布。"北京精神"是北京这座伟大城市的精气神,是全市人民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伦理习惯和道德规范。爱国反映了北京市民的理想信念;而爱国、创新、包容和厚德又都是价值追求;伦理习惯方面,北京人讲礼儿,包容和厚德都是伦理,有礼貌、讲  相似文献   

9.
任晓刚 《前线》2023,(10):52-55
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是北京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的重要条件,是积极构建创新高地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的重要保障,是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坚持激发首都科技创新要素的活力动力,发挥整体效能,通过加速推进机制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政策、聚用科创人才、打造核心产业、加强国际科创协作,能更好地促进全球科技创新关键要素汇聚北京,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用创新理念推动改革,用改革成果促进创新",这是德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赵鲁平掷地有声的管理经。十年来,他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以造福群众、造福社会为己任,坚持创新德医文化,创新管理服务,不断谋求创新发展,用管理创新书写了"一年打基础,三年中变,五年大变,十年大成"的生动实践,德医步入了发展最快速、  相似文献   

11.
朱梅 《当代贵州》2010,(1):M0002-M0002
<正>2009年12月22日,在第四届中国期刊创新论坛上,《当代贵州》杂志和社长赵宇飞分别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当天,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等领导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隆重颁奖典礼。  相似文献   

12.
伍建民 《前线》2014,(10):91-93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指出,北京要坚持和强化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需要在深人把握内涵基础上,客观分析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3.
《前线》2010,(6):11-20
《"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是"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系列行动计划中第一个正式出台并实施的行动计划。去年4月以来,"科技北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绽放出炫目迷人的科技光芒。为此,本期杂志特开辟专栏,邀请相关部门、区县以及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撰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比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北京"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宏大进程中的作用与路径等。回首过往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希望本专栏推出的一组文章,能够对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有所助益,进而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作为首都,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2016年9月11日,国务院印发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北京,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新要求:北京最大的优势在科技和人才,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抓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打造成北  相似文献   

15.
为搭建企业党建工作交流的平台,展示鲜活的案例,丰富企业党建工作经验,拓展企业践行北京精神,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与春华泰(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党建促经营——老国企的创新之路"专题报道。同时启动"读报道 集刊花"抽奖活动  相似文献   

16.
《前线》2018,(12)
正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向科技创新要增量,向服务提升要潜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以"三城一区"建设为抓手。2017年,北京市批准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总公司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为国有独资企业,更名为北京亦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亦庄控股"),定位为产业新城运营商,承担服务升级版开发区建设和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职  相似文献   

17.
龚雁 《前线》2017,(6):81-85
渥太华在首都建设过程中,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建设良好的经济大环境,为"北方硅谷"的建立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利用首都的科研研发优势、高新科技人才资源、创新奖励政策以及风投资金打造"北方硅谷"高新科技园区;同时通过建设并维护绿色宜居城市环境和包容开放的社会环境等措施吸引并留住高新科技企业和人才。"北方硅谷"的经验对北京优化首都核心功能、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任晓刚 《前线》2022,(3):61-63
北京是我国科技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创新主体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为彰显科技自立自强的北京担当,北京立足首都实际,坚持守正创新,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提升牵引力,展开重大基础前沿领域研发以迸发原创力,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以注入新动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以增强吸引力,全方位科技开放合作以扩大影响力,向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相似文献   

19.
赵弘 《前线》2011,(3):9-10
日前,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中关村“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描绘中关村未来十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20年中关村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中关村的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强化中关村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中的引领和支撑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为搭建企业党建工作交流的平台,展示鲜活的案例,丰富企业党建工作经验,拓展企业践行北京精神,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与春华泰(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党建促经营——老国企的创新之路"专题报道。同时启动"读报道集刊花"抽奖活动,相关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