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法国青少年上网率不断提高,法国政府广泛动员行政机构、网络服务商、中小学校及家长协会,利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及民间监督等方式多管齐下,努力让未成年人免受网络犯罪的毒害。而让青少年远离网上“黄毒”,更成为这项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无论什么年龄,Internet都是一个可以经常去逛逛的地方,它不仅有趣,还能让人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提供大量信息。跟钟爱的运动、嗜好、音乐等一样,Internet上也有大量的教育网站。而对于青少年,可能根本不需要兜售Internet的好处,许多人远比其父母甚或老师更了解网际空间的奇妙;对于家长,和孩子谈谈有关“网络”的话题,并且——如果需要进一步学习的话——看看他们是否能帮助你。不管是哪种情况,青少年和家长共享知识都是很重要的。大家均可从对方学到一些东西即便不是关于Internet,那也可以是一般的生活知识,如怎样做出好的…  相似文献   

3.
网络在社会中越来越普及,但是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沉迷网吧。并因此引发的一系列校园及周边治安问题,成了老师和家长的心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积极发挥代表职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尽了一份力。  相似文献   

4.
少年高尔夫     
青少年高尔夫运动近两年在北京逐渐升温,暑期各大青少年高尔夫运动俱乐部都出现了报名火爆的局面。“部分家长把培养‘贵族’气质、扩大交际圈子、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作为让孩子学打高尔夫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文化输出的“红与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每值“六一”国际儿童节,家长们为孩子选购图书作为礼物时总会发现,在中国图书市场畅销的青少年图书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外版书。而日本的动漫作品和电子游戏更是占据了中国市场不小的份额。前不久,日本外相曾公开宣称,要通过外交部全力推广日本动漫和其他流行文化,以改善日本在亚太各国的形象。这一言论引起了许多国家政府和有关人士的警惕和担忧。从而也为“日本为什么在外交中大打文化牌”做了注脚。  相似文献   

6.
观点网络     
《创造》2005,(3)
别忽视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责任 莫纪宏在2005 年1 月12 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政府将接受义务教育视为适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其监护人的绝对法律义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迫使那些家庭贫困,让孩子辍学的家长承担送孩子上学的义务,还通过诉讼方式来控告这些家长。这是没有处理好政府在保证义务教育方面的职责与适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其监护人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权利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事实上,政府的义务在先,适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其监护人的义务在后,只有在政府为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了接受义务教育的充分条件之后,如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在接送孩子上的最大区别是:中国家长认为“孩子才是个小学生”,而日本家长则认为“孩子已经是小学生了。”  相似文献   

8.
林正岳 《半月谈》2005,(6):63-63
陪读现象,反映出的正是普遍存在的“惟成绩论”问题。青少年自立、自强的能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引导。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呵护有加。只要孩子能读好书,生活上的事务一切都可以代劳,其结果是孩子即使已经长大了还不懂得什么叫生活,不知道怎样生活,乃至于离开了家长就无法生活。  相似文献   

9.
网络直播已经融入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之中。在此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所面临的现实境遇主要表现为青少年的价值观受到网络直播浪潮的二元化影响,积极影响体现在网络直播对青少年人生追求、道德修养、财富认知和职业选择的正向强化和引导,消极危害则体现在网络直播生态的失序对青少年价值观的侵蚀、弱化、模糊和误导。要形成多方合力加强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治理,抵制和消除网络直播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网络直播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一家公司推出网上“爱情公寓”仅1个月左右,入住用户已达10万人左右,其中最小的16岁。目前,这种建立在网络上的虚拟婚姻——“网婚”,正在部分青少年中流行,引起了家长和专家的担忧。"将现实婚姻搬设到虚拟的网络中,对成年人来说,这也许仅仅只是一种游戏,只要不违反相关道德和法律,无可指责。然一些尚不知婚姻为何物的青少年痴迷于这种“虚幻的浪漫”,毫无遮拦地谈“情”说“性”,其弊端显而易见,令人担忧。"中学生沉溺于“网婚”,与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无论学校和家长都不愿与孩子坦诚地谈论婚姻和两性问题,这让孩子们觉得婚姻…  相似文献   

11.
被共青团中央列为2004年度全国青少年研究重点课题之一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矫正》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分析,获得了一批最新的成果,这项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李晓驷近日告诉记者,研究结果显示:不良的家庭关系模式已成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导火线之一;网络成瘾率男生远高于女生、高中生明显高于初中生;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低与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高低成正比,高知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太大,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偏高。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家长真的很忙,很多家庭平时来接送孩子的不是爷爷奶奶就是请来的保姆,要见上他们一面可真有点费劲。虽然,电话可以沟通,但忙了一天的家长在电话的另一端忙着家务或是和分别了一天的孩子联络着感情,你总不好意思老是去打扰吧!但沟通总有办法,我们就来个现代点的———通过网络。于是,我将自己的网上邮箱告诉了家长,果然,很多家长通过邮箱和我取得了联系,讨论关于孩子在家里出现的问题,我还将一些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照片发给家长。我的感触是网络让我与家长又多了一个联络空间,是网络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特别是经常出差的家长可以在网上与…  相似文献   

13.
网络在社会中越来越普及,但是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沉迷网吧,并因此引发的一系列校园及周边治安问题,成了老师和家长的心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积极发挥代表职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尽了一份力。  相似文献   

14.
杨欣 《半月谈》2020,(5):58-59
疫情带来漫长假期,原本应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不得出门,在此期间,电子游戏成为他们释放精力的“不错”选择。长期以来,在家长心中,电子游戏都与影响学习、危害身心健康等字眼挂钩。此前有研究数据显示,17.7%的青少年每天都玩电子游戏。那么爱玩电子游戏,孩子们究竟图什么?  相似文献   

15.
<正>心理型家长的缺位,多与家长的尊者意识、家长作风关系密切,没有将孩子当做平起平坐的"权利平等者"。前不久,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指出,全球20%的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说,最近他不断接到学校和家长的电话,称孩子  相似文献   

16.
《青年探索》2010,(4):I0002-I0002
<正>暑假即将来临,广州市有156万中小学生即将走出校园,漫漫假期,众多家长开始思考: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的暑期?日前,广州市团校、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对广州市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了"学生安全教育"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10年9月8日《光明日报》刊登李玉兰的文章,近几年,每逢九月,教师节送礼的话题便是舆论的热点。一些家长觉得送礼可以让孩子得到特殊照顾,而不送则会让孩子受委屈。还有一些家长觉得送一点礼物给老师表达感谢是人之常情,但也有人认为送礼是歪风邪气,不能助长。  相似文献   

18.
自第1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2010年10月10日)以来,有关“家长把异性孩子带入自己性别的公厕会不会导致孩子性变态”的讨论,便在各地各大众传媒上持续展开,有关专家坚称孩子被异性家长乱带入厕所会导致其性识别异常,很可能引发异装癖、同性恋、想变性等潜在问题;一些专家甚至认为,乱带孩子入异性厕所也属于一种不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19.
兰溪 《民主与法制》2014,(25):54-56
每年寒暑假前夕,家长们或多或少都会收到几张关于夏令营的宣传单,各种各样的名头,让人眼花缭乱。主办方都宣称是量身定制的训练课程,会让孩子终身受益,甚至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情商、德商。  相似文献   

20.
多反思自己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这是一件好事。但我们不能把挑剔的眼光只放在青少年身上。有专家说我国目前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且每年有数万青少年的死亡与心理疾病有关。我认为,在青少年身上反映的"心理问题"仅是表象,根子还在后天成长环境。因此,担负青少年培养任务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就不能一味地揪着孩子讨论"心理问题"。如果真有这么多青少年出问题,受指责的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