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基于中国化、时代化是实现大众化的基本前提;时代化是中国化、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是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中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等视角探讨三者的内在逻辑联系,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田培炎 《党建》2009,(12):7-9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合在一起强调“三化”的整体性,既是我们党对思想理论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认识。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以及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重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祥 《求实》2012,(4):11-15
廓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与外延是判断其关系的前提。"中国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时代化"、"大众化"有泛指和特指之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它们是"三位一体"的相互并列的关系。从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来看,它们是"一体两翼"的主从复合关系。从我党对其认识过程来看,它们是渐次递进的先后被认识的关系。包含与并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同层次范围和角度视域的关系,两者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4.
周书俊  王耀德 《新视野》2012,(2):23-25,1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途径,它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超凡胆识和理论创新的勇气,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产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世界意义。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我党理论的创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大众化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如果处理得不好,必将严重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因此,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是我们正确把握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的内在统一。中国化是前提,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时代化是灵魂,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的历程;大众化是目的,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武装群众、改造世界、改变人民命运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为适合本国情况、时代特征、人民要求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运用实践标准才能正确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因为只有经过本国实践检验,才能鉴别适合本国情况的基本原理和不适合本国情况的东西,才能根据本国情况、时代特征、人民要求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正确总结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推向前进,无论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是江泽民、胡锦涛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丰富发展,都是在继续运用实践标准的过程中实现的,实践标准是实现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7.
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8.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中国之所以适宜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与中国思维方式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及宣传普及的实践和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前提,是认清当今世界发展所处的大时代及其具体历史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时代的基本矛盾和时代主题。中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实践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在理论上具有同一本质,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统一,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在实践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核心,解决中国的问题,需要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紧密结合起来,既是时代作用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体现时代特征,焕发出时代的气息,才能使其中国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落脚点,时代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产生出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通过大众化得以深化;马克思主义是否需要大众化是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能否实现大众化直接关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命。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需要通过不断时代化保持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向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出迫切要求;当代世界潮流和趋势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构成极大压力。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式是:转变理论思维,改进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用马克思主义武装、感染、凝聚群众;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建设;坚持现代化方向,着眼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正确认识当前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诸多因素,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坚持实践、创新、利益和服务等重要原则,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创新,通过多种渠道使普通民众接受并变为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根源所在。这既需要我们立足于基本理论观点,又要与时俱进,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彰显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大众化是统一的创造性历史进程,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中国化偏重于马克思主义的空间转换,时代化偏重于时间递进,大众化重点在范围扩展与动量提升。中国化是发端和开启,时代化是持续性推进,大众化才是最终的目标和检验的标准,只有扎实推进大众化才能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相似文献   

15.
李芳尚 《理论导报》2010,(11):13-15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我们党成立近90年来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打天下和治天下的一个重要法宝。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也是当今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本文拟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如何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普遍的联系和发展之中的,马克思主义本身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之网上不可或缺的网结。中国化、时代化从空间性和时间性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特殊性要求,大众化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普遍性要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共同统一于实践中。只有把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发展,才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高度来重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定位,是根本性解决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各种问题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成为推进马克恩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系统工程之重要一环,使受教育者围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夯实政治认同的基础、面向时代化来提高把握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着眼大众化来形成对全社会的辐射作用。通过这三个维度的功能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能在发展中加强与改进。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传学  徐腾 《唯实》2010,(4):20-25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实践性、科学性和人本性,决定了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主要有:理论教育、宣传普及、制度规约、政策支持、心理影响、传媒渗透、实践认知、典型引领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把握和处理好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通俗化、科学性、学理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三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逻辑涉及两个层面:一是"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马克思主义"三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就第一个层面而言,"中国化"内在地包含了"时代化"和"大众化",而"时代化"和"大众化"本身亦是"中国化"的题中之义,尽管三者各有侧重,却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应当整体推进。就第二个层面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三化"之间亦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时代呼唤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具体而生动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张国宏 《探索》2011,(3):16-20
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经验可概括为"六个坚持":在坚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坚持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坚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辩证互动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坚持立足国情和放眼世界的宏阔视野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坚持总结历史和前瞻未来的双向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