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丰 《法制与社会》2013,(28):168-170
2012年微博反腐风生水起,在众多反腐案件中,均可以看到微博的身影。小微博、大使命,微传播产生微动力,缓慢但坚实地推进着国家新语境、国民新思维和社会生态的变革。微博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方式,具有快速、便捷、及时、公开等特点,但其自身也存在情绪化、信息不对称等缺点,本文针对当前微博反腐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意见,以期微博反腐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9月9日,两高关于信息网络诽谤等犯罪的司法解释,被一些人理解为给民间网络反腐套上“紧箍咒”。近期多个曾参与网络反腐的“大V”被抓。曾风光一时的微博、论坛等平台上网民反腐似乎遇到“寒冬”。  相似文献   

3.
从报纸上曾看到关于亲情反腐的议论,大部分人认为,亲情反腐靠不住.从反腐败的实践看,贪官与贪内助、贪子女同堂受审的现象不乏其例,而所谓廉内助、廉子女少之又少.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我们也曾听到过一些深明大义之人,面对亲人腐败,坚持不懈、耐心劝谏,使涉腐者猛然回头的消息.  相似文献   

4.
盯紧官员“官员财产公示”的全球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冰 《法律与生活》2012,(20):14-20
由"表哥"杨达才的一块手表引发的一场风暴,事关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当杨达才被互联网"自下而上"的反腐浪潮冲掉头顶的乌纱帽时,一些人为此惊叹;另一些人却尴尬地发现,我国根据"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相关的反腐制度建设已远远落后于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5.
从去年11月,公安部开始部署和督战足球打黑反赌起,中国足球反腐的声势越来越大。这场反腐让人们看到,当一个行业被彻底的伪市场化时,其产生的腐烂有多严重。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当前我国最严峻的社会问题,"重刑严惩"的社会需求依然旺盛。腐败的产生是国家权力缺乏有效拘束的后果,是政府主导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伴生物,是市场经济发展中法治缺失和严重滞后的恶果,也是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徘徊在权贵资本主义门口的征表。反腐迫切需要制度转型,需要刑事政策的现代化。重刑反腐是国家反腐基础性制度和体系缺失状态下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和填充手段,存在巨大法治风险。面对严峻腐败形势,刑法必须最大限度恪守法治理性。  相似文献   

7.
2012年即将结束,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但一些官员却在这一年里,因腐败行为曝光而提前结束了政治生涯。官员们的被查处引发了一场场舆论盛宴,但专家学者认为,“草根”反腐最终应真正推进制度反腐。  相似文献   

8.
化定兴 《检察风云》2014,(22):28-28
重拳反腐无疑是本届中央政府的一张亮眼名片,在共识稀缺的当下,反腐已然成为最大共识,可谓得民心,顺民意。《检察风云》推出的策划《反腐倡廉:公众参与的力量》也正契合当下形势,指出“反腐需要动力和制度建设,而公众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反腐倡廉根本出路是鼓励全民参与”(《检察风云》新闻综合版2014年第20期)。不过,就在“老虎”“苍蝇”不断被打,大家齐声为反腐凝心聚力、大声喝彩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其他声音,比如有人称,就算把贪官都抓光了,似乎对我们而言,生活没有得到什么改善,我们要的是买得起房、看得起病、养得起孩子、读得起书……这样的声音道出了不少人的困惑:一是反腐到底与我们关系有多大?二是反腐究竟为了什么?厘清这两个问题,才能让公众积极参与到反腐倡廉上来。  相似文献   

9.
2012年新年伊始,副部级贪官周镇宏落马。周镇宏贪腐案除了与茂名腐败窝案有关外,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此人具有理学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头衔,是个爱出书的学者型“雅腐”贪官。近几年来,中央加大反腐肃贪力度。大力加强制度化反腐,加紧构建科学反腐体系,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像病菌抗药性一样,一些贪官的“抗反腐”伎俩也在“升级”,官员贪腐的花样不断出现新的变种,不仅有送名贵字画和艺术品的“雅贿”现象,还有一些可以称之为“雅腐”的行为,比如这些年蔚然成风的官员出书热现象。周镇宏的落马,引发了公众对“雅腐”官员爱出书乱象的担忧和抨击。  相似文献   

10.
蒋骁飞 《政府法制》2014,(24):47-47
南朝人何点任率旷达,不拘小节,傲视权贵。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些人,不是官员,不是记者,不隶属于任何职能部门,但他们却做着社会监督的工作,而且他们中的某些人无疑在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的头衔,是民间反腐者。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的国际政治风云激荡,地区冲突不断升级,国际社会的反腐形势也是空前突出,少数国家的腐败甚至影响到了政权的稳定。各国普遍注重反腐长效机制的建设,普遍注重国家间治腐的交流、共享与协作,对一些腐败顽症,不断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张鑫 《法治与社会》2011,(12):34-35
2008年,被不少网友称为中国的“网络监督年”。在这一年,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影响面广的特性成为反腐新平台。不断壮大的民间网络监督队伍.使网络成为网友表达反腐诉求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一些纪检监察部门每天都在网上监测腐败线索,这里也成为他们获得线索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11年的国际政治形势风云激荡,地区冲突不断升级。而国际社会的反腐形势也是空前突出,少数国家的腐败甚至影响到了政权的稳定。各国也更加注重反腐长效机制的建设.更加注重国家间治腐的交流、共享与协作,对一些腐败顽症.不断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近期,“网络反腐”成了网络上的一大热词,借助网络曝光和网民围观,“表哥”“房叔”“房姐”相继落马,网络反腐的成效有目共睹。在社会舆论一边倒的鼓掌叫好声音中,在中央高调重视网上舆情环境中,在相关部门愈发迅速的应对行动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发现和惩治贪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雪 《法制与社会》2013,(3):138-139
"网络反腐"是时下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十八大的召开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反腐的决心,本文以十八大的召开为写作背景,探讨腐败的问题,以及新形势下对网络反腐的认识,公诉机关在网络反腐中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颜武 《检察风云》2012,(3):35-37
在2008年12月9日世界反腐日当天,美国伊利诺伊州州长和他的办公室主任一齐被捕。此案让人们惊奇:号称政治清廉的美国也有卖官事件?其实,此案让我们看到了美国政治运作中的制衡力量和严密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反腐新词     
《中国监察》2015,(1):54-55
2014年,中央巡视工作持续发力,公布的反馈意见措辞犀利,直击"病灶","山头主义"、"能人腐败"、"一家两制"等许多反腐新词密集进入公众视野。透过这些词语,我们不难看到腐败现象的趋势和表现,这就为下一步深化反腐找准了穴位、树起了靶子。山头主义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党内政治生活不严格,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并与企业老板结成利益纽带,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建议严格党内生活,坚决抵制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山头主义,有针对性地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中央第六巡视组向河北省反馈巡视情况  相似文献   

19.
孙昂 《检察风云》2014,(22):26-27
不知从何时开始,外逃成了贪官们的“上策”,一些贪官抱着一跑了之的心态,露馅就跑、闻风就逃。中纪委此前通报,仅2013年中秋和“十一”两个假期,出境的公职人员中有1100人没有按时返回,其中714人确定为外逃。贪官外逃让国内的反腐陷入了尴尬和无奈的境地,也产生了非常恶劣的负面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20.
高原 《政府法制》2012,(25):26-27
近些年来,中国民间反腐网站“风生水起”。但所谓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江湖。中国民间反腐网站也概莫能外。一些网站以“维权”、“反腐”等名义,进行招摇撞骗、敲诈勒索等违法活动的现象日益凸显。今年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先后关闭了89家此类网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