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于西方海洋地理环境而言,中国古代在特别宜农的地理条件下,社会分工和商业之不发达,是显而易见的。这其中固与历代王朝存心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绝大关系,但是,重农抑商政策之产生和经久不衰,本身也有地理方面的原因。抑商政策之能通行数千年而不变,首先表明该社会对商业的依赖性本来就不大。相反,在欧洲那种不太适宜于农业却很有利于工商业、海运业的地理条件下,即使再强悍的政府也恐怕难以像中国那样,长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相似文献   

2.
早在商鞅变法中 ,就把抑商作为主要内容 ,颁布了一系列抑商法令 ,但商鞅这时的抑商 ,主要是强调重农和限制经商人数的增加 ,把商业的活动限制在不触动封建统治者根本利益的范围之内。到了汉代以后 ,重农抑商就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抑制兼并的一项基本国策。封建统治者通过经济立法 ,使抑商政策贯彻封建社会的始终 ,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根本上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4)
中国向来有重农抑商、重文轻商的传统,从古到今,商人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一直是一个不雅的概念,文人的价值观和商人的价值观对立,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现象,但随着一些深受中华传统文明影响的知识分子跨入商界,儒商概念、儒商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崇尚和尊敬。从历史上看,范蠡可为儒商第一人,本文仅以范蠡为例就儒商观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是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一条主线刘宽民(一)近代中国的落伍,严格说起来是与清初开始实行闭关政策同步开始的。大清帝国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一向推行重农抑商、闭关自守政策。它妄自尊大,盲目排外,根本不了解外部世界,更不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何物,却死抱...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是重农抑商的国度,传统久远,未免积重难返,故前些年着意强调“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冲(?)自然经济的藩篱,迈进商品经济发展的轨道,自然正确;尽管比之近世发达诸国晚了几步,“亡羊补牢”,也还算适时.然而,片面强调“工”与“商”,隐患明显,有识者很快指出应加上“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就更正  相似文献   

6.
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重农抑商”是一条无形的绳索一直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的三十年内,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统购包销成为产品流通的固定法则,其结果是“工业报喜,商业报忧,财政虚收,产品积压.”这种生产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9)
农业不仅是人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更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以农业自古以来就倍受历代统治者所重视。随着对农业重视程度的加深,抑商作为重农政策的辅助形势出现。秦汉政权一直实行重农政策,而对商人与商业的政策则前后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8.
民本思想自形成后便长期存在于古代中国社会.其原因主要是它披上德治主义的合法外衣、匹配重农抑商的合法政策以及与尊君构成失衡的一体两翼关系.民本思想长期存在的主要价值体现为直接价值和根本价值.前者在于它是社会秩序的润滑剂,后者在于它成了人文精神的表演场.它的长期存在还揭示了古代中国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周期性存在的民生问题、无法摆脱的农民造反和治乱循环之周期律、难以实现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以及王朝体制存在诸多制约社会发展的弊端.  相似文献   

9.
王帅 《理论探索》2015,(3):33-37
绵延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士农工商四民等级秩序构成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之基,其中位于四民等级之末的商人一直在大田谷作的小农经济和专制皇权的高压之间浮沉,饱受各类抑商政策与文化的压迫和歧视,境遇相当悲惨。然而在宋明之后,中国传统社会的商业开始了真正的勃兴,抑商观念开始松动。中国社会内在的渐变是传统社会后期商业大发展和商人地位显著提升的重要内在依据,而催生这种渐变的内在文化因素有三:其一是来源于传统文化中的富民、恤商思想得到了后世思想家们的深度阐发;其二是传统儒学逐渐向"治生"、"人伦日用"这些方向转型,最终实现了近代儒学对商业的包容;其三是商人阶层自身觉醒,有了自己的文化追求,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儒商"文化。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4)
毛泽东一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思想中包含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很好地批判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农思想、民本思想、实学传统,并将这些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结合,扬弃和升华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范。  相似文献   

11.
汪文娇 《学理论》2012,(20):103-104
中华法系自诞生之日起便在古代世界诸法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中我国古代学者对刑法的重视和实施应用对这一位置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只可惜即使是在古代刑法典基本建构将近完善之时却只是见到了民法有限的发展。刑法的发达和民法的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一直贯穿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始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统治阶级的需求;礼观念的影响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抑商政策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奉行的一种传统性经济政策。对抑商政策的评价,我国史学界尽管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但在以下两点上是基本一致的:第一,大家都不否认,抑商政策是造成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原因之一;第二,大家一致认为,抑商政策在其提出、发展和形成的那个历史时代和历史环境中,具有“阶级的,同时又是历史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从封建农业经济是封  相似文献   

13.
常州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克服"强本弱末、重农轻商"的重生产、轻流通的小农经济思想,一九八四年开设了全市性的农副产品批发贸易中心.二年来,"中心"吞吐各类农副产品3.2亿斤,成交额  相似文献   

14.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句耳熟能详、长幼皆知的话语。被两千年的文化演绎成教导人们重义轻利,甚至只讲义不讲利的古训。其实,孔子不是在论述义利关系,而是说道德高尚的人能深明大义,不谋私利;道德低下的人则只知个人私利,不明大义。孔子本不反时利,他强调以义取利,见利思义。但千百年来,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道德生活与物质生活对立的文化,使得人们不敢言利。  相似文献   

15.
邱连波 《民主》2005,(1):22-2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句耳熟能详、长幼皆知的话语,被两千年的文化演绎成教导人们重义轻利,甚至只讲义不讲利的古训。其实,孔子不是在论述义利关系,而是说道德高尚的人能深明大义,不谋私利;道德低下的人则只知个人私利,不明大义。孔子本不反对利。他强调以义取利,见利思义。但千百年来,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道德生活与物质生活对立的文化,使得人们不敢言利。  相似文献   

16.
一、国有制经济的发展及其管理制度的两重性研究世界范围国有经济的发展,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国有经济是一个古老的、普遍的历史范畴,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并得到发展。我国是发展官办生产、经营事业最早的国家,早在奴隶社会就存在国有制,土地属于奴隶制国家所有。西汉武帝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对重要的工矿事业实行垄断。清代晚期,则开创了官办现代工业企业之先河,这一时期的企业的性质则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诸种类型。在西方国家,官办工业也可以追溯到相当…  相似文献   

17.
1937-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翻天覆地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近现代中流砥柱的重要时期。此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联合执政"的政治理念、经济上"耕者有其田"的重农思想、党际关系上的"荣辱与共",党建上的"宗旨为民"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揭示了其成为执政党、中流砥柱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看重权力,紧握刑赏二柄,树立行政权威;提倡荐举、自举,任贤用能,突出"吏治",发展科举制;重农,关心农民疾苦,奖励农桑;广开言路,积极吸取治国良策,这些都是她独特的行政管理思想的体现,在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5)
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共十八大为中国现代化之路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吸收本土优秀的思想资源。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主导思想的传统儒学对中国现代社会仍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利用传统儒学的优秀政治思想资源。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这四个层面对传统儒学政治思想与中国现代社会理念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探讨传统儒学政治思想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豫商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文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豫商文化之魂即豫商精神的具体内涵,阐述了豫商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将豫商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有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还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三自"意识。同时,豫商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对于豫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