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全面部署。《决定》对法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法治文化,在概念上是指存在于国家和民族这一特定载体之上,由过去和现在的全体国民共同参与构建而形成的,表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法治理念及法治实践的文化形态。在法治文化中,起核心作用,将法治文化疑聚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是法治的理念或价值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涵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特别强调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下的,表现新时代中国和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文化形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文化可以从党的领导、法律至上、汲取借鉴、良法善治、规则之治、公平正义、程序正当这几个关键词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世纪风采》2008,(1):F0002-F0002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七大报告就全面落实这一基本方略进行了部署。报告中关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诚卫士”。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明确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6.
孟红 《党的建设》2011,(4):63-63
董必武作为在国外学过法律专业的一位党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主管政法工作,其法治思想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以后,董必武的法治思想和民主政治思想在研究中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建设“法治浙江”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浙江的具体实践。当前,我省正站在“十一五”发展的新起点上,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省委提出并推进“法治浙江”建设,与十六大以来省委作出的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有机构成了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8.
厉以宁 《先锋队》2014,(11):8-9
前不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大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全会公报中,“法治”一词出现了50余次,“依法治国”也是高频词。专家普遍认为,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中央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了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相似文献   

9.
党刊精粹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求是》2022·04“法度者,正之至也。”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大量法律法令,创造了“马锡五审判方式”,为建立新型法律制度积累了实践经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国家机构组织法、选举法、婚姻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制框架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3日闭幕,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公报中,“法治”一词出现了50余次,“依法治国”也是高频词。  相似文献   

11.
陈兴立 《探索》2011,(4):17-2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求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遵照法律要求,依法治国,依法办事。“潜规则”作为非正式法律制度,与法制化要求相悖,它的存在,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彻底打破法制建设中的“潜规则”障碍,就要从源头着手,梳理清法律法规显规则与“潜规则”的关系:从正反两方面,做好不同性质“潜规则”的禁绝、约束、引导和转化工作,消除“潜规则”存在的社会土壤,让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14,(12):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从项层设计为法治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法治中国的新纪元。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法治干部。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示范者,是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执政主体,其法律素质的高低、法治理念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党和政府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3日闭幕,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公报中,“法治”一词出现了50余次。“依法治国”也是高频词。专家普遍认为,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相似文献   

14.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它的建设与实施离不开相应的法治型的政治文化作支撑。在很大程度上说,从政治文化资源中汲取有效因素是提升法治建设实效的重要路径。对当代中国而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政治文化资源方面可能需要实现传统政治文化资源的现代转换、夯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核心支点地位、借鉴世界政治文明的优秀资源等,以达成法治中国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5.
建设法治国家,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不仅是适应新时期政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强化法律意识,建设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6.
对法律的真诚信仰是法治得以实现的保障.为了实现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我们必须认真反思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调整并继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促成社会主体认同、选择和信仰法治.  相似文献   

17.
在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号召,这是新时期我国加强社会全面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和标志。然而,如何更好地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在其不朽的巨著《乌托邦》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法治社会的理想图景:国民普遍受到了较高的社会教育,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所制定的法律简约、明确、一目了然;用法过程崇尚自然,以人为本,人人稍稍经过教育就可自通.因此他们既不会轻易触犯法律又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治现实是人人精通法律,个个守法、用法,社会崇尚自觉、自愿的自然“法治”。固然《乌托邦》社会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蓝图,但其法治社会建设的合理内核,对我们今天的依法治国方略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来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汪晓萍  黎凌 《理论导报》2012,(8):42+47-42,4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在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繁荣的同时,政府亦应重视自身的文化建设,从而奠定整个社会主义文化的政治基础。对政府而言,其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法治文化。因为,政府权力来自人民以及代表人民意志的法律的授权,政府的一切行动都必须在法律的范畴内进行,政府的文化建设也应注重"法治"的特征,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的法治文化。政府的法治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党建方面,也作用于法治建设之中。传统的规则中心主义法律理论只注重法治的形式正义,这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多元的利益需求,不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三个代表”思想使法治建设在构造“最终目的的伦理”的同时,更充满了“责任伦理”。要在实际中做到凡事都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为标准,就必须扩展法治思维,使法治目标更具开放性和普遍化,对社会各种利益冲突及其形成因素要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更具现实意义的解决手段。法律文化以人为本。公民意识、法治观念和科学精神是法治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素质。法律文化建设应当围绕“三个代表”的总体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