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鹏 《群众》2012,(5):58-58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南京要争当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创建汀苏党的建设“先进市”的“三争一创”目标。地税部门作为政府组织公共财力、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部门,将以深入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为动力,在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5,(1):27-31
新年伊始,本刊隆重推出“精彩江苏行”特别策划专栏,旨在提炼、总结和展示江苏各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以及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的生动实践中创造的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的经验,以更好地展示美丽江苏的壮丽画卷。一年内把13个省辖市先后宣传一遍。本期刊出“精彩南京篇”,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3.
焦然  徐机玲  蔡玉高 《群众》2006,(7):17-19
一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的长三角“苏南板块”,近年来在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战略决策的引导下,正在展示前所未有的创新创业热力,孕育着新一轮经济腾飞和社会全面发展。这是记者新近在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五市调研时的强烈感受。科技企业成为创  相似文献   

4.
《群众》2006,(3):F0002-F0002
“十五”期间,南京城市建设抓住了迎接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和“十运会”在南京召开的发展契机,以“富民强市,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创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为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5.
陈鸣华 《群众》2023,(18):43-44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当今世界格局演变的关键变量。近年来,如皋市坚持“创新强市”目标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创新型县市建设为引领,孜孜以求、久久为功,先后入选江苏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县(市)、“科创江苏”试点县(市)、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12位,使科技创新成为如皋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相似文献   

6.
贾潇潇金雯 《群众》2023,(10):42-43
<正>去年9月底,位于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以下简称“南京片区”)的江苏苏美达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收到了一批来自中东的二手车出口订单。二手车货源分散在多个区域,整合周期长,加之船期紧张,从报关到装船时间只有2至3天。尽管如此,公司还是顺利完成了订单任务,这得益于南京片区在南京市商务局、金陵海关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创新推出的“属地申报、多地提车、直通港口、口岸验放”一体化通关模式。  相似文献   

7.
吴海瑾 《群众》2017,(4):41-42
江苏沿江八市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人口密度、城镇密度、进出口经济规模等方面,都在江苏板块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现沿江八市的协同发展,一个最重要的战略思路就是要大力推进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在“宁镇扬”区域联动发展中的功能建设。在国务院批复的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规划及南京城市规划中,分别将南京定位为特大城市及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8.
张敬华 《群众》2020,(1):11-12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谆谆嘱托,为江苏发展领航定位、指明方向。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必须强化担当、坚决落实、走在前列。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作为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的具体实践,作为落实省委“六个高质量”部署、谋划推动新时代南京发展的首要前提,确立“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城市发展愿景,大力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奋进篇章。五年来全市GDP连跨五个千亿元台阶,2019年增长8%,连续11个季度保持在8%以上,成为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特大城市、发展质量越来越高的中心城市。对南京的发展成绩和良好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台北市十七期黄埔同学庞雄及夫人、“重庆丫头、台湾媳妇、江苏奶奶”刘爱理,自1999年成为南京武夷花园第一位住户以来,已先后介绍了近80户台湾退伍军人或其亲属进住“黄埔村”。本期介绍其中的两户。请继续阅读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刘根生 《群众》2008,(4):58-58
2008年是南京与德国莱比锡市结为友好城市20周年。日前,笔者随南京代表团赴德国莱比锡市参加了“中国文化·南京日”活动。几件小事,给了我很深触动:宾馆早餐厅就餐者尽管很多,但几乎听不到声响,餐间交流全是“窃窃私语”;路口,见有车驶来,我习惯性地停下,驾车者却也停下车微笑着挥手示意“你先走”;在机场,机票被我从口袋里带到了地上,刚弯下腰,一位金发女郎已把票拾起递了过来……此类小事,使我感到温暖舒服,也使我对这个城市有了好感,更使我忍不住感叹和思考:我们这些“礼仪之邦”公民,其文明素质与世界文明是否已有些“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11.
罗志军 《群众》2006,(10):9-11
近几年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南京始终坚持和发扬“三创”精神,大力弘扬干部群众创业的志气、创新的勇气、创优的锐气,努力探索中心城市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有力推动了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南京的进程。又快又好谋  相似文献   

12.
陈传善 《群众》2006,(2):30-3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江苏”,同样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而“三创”(创业、创新、创优)精神正是构建“和谐江苏”的精神支撑和动力之源。正如省委书记李源潮所说:“如果所有的人都充满着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都竞相开展创业创新创优的实践,‘两个率先’的事业就会活力无穷,江苏的未来就不可限量。”构建“和谐江苏”必须弘扬“三创”精神。文化与经济历来是联系在一起的,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纯粹的经济活动,也不存在纯粹的文化活动,一切经济领域无不包含着文化,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13.
廖进 《群众》2011,(7):38-39
中央领导同志对江苏发展一直高度关注并寄予厚望。去年底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对江苏各级领导骨干提出了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突出“六个注重”的明确要求,为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江苏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勾画了总体框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的基础上,作出了牢牢把握“十二五”主题主线,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的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大》2014,(6):56-56
江苏油田地处长江淮河流域,地面水网纵横,村镇密布,地下断块破碎,构造复杂,具有“小、碎、贫、散”的地质特征,素有“地质家考场”之称。在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江苏石油人始终牢记邓小平同志“苏北如果找到油,  相似文献   

15.
朱子华 《群众》2013,(7):I0028-I0028
从1992年开始,江苏以“南北挂钩”为轴心,采取省级机关、高校院所、部省属企业、苏南县(市、区)与苏北经济薄弱县(市、区)“五方挂钩”的帮扶组织形式,并以“一个扶贫指导员驻村、一个科技特派员挂钩、一个工商企业帮扶、一个富村结对、一个主导产业带动”的“五个一”为抓手,将“五方挂钩”帮扶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形象,特色就是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断形成和全面弘扬“三创”精神,紧密结合省情实际,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实现了率先发展、全面发展、集约发展,对全国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形成了具有江苏特点的成功经验,打造出了具有显著特色的新江苏。——在发展目标的取向上,突出富民优先,创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治本之策。“发展经济、善待百姓”,是江苏大力倡导的发展理念。江苏各级领导层从作出决策,到确立发展目标,再到制定政策措施,都把富民作为根本的取向。确立“富民优先…  相似文献   

17.
董道如 《台声》2002,(12):6-6
由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和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共同举办的“苏京台港黄埔同学促进祖国统一恳谈会”于11月2日-5日在江苏南京举行,本次恳谈会的主题是“发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统一”。来自台湾、香港以及北京、江苏的黄埔同学和各民主党派人士100余人出席了恳谈会。  相似文献   

18.
周振晴 《台声》2013,(9):72-73
八月盛夏的南京骄阳似火,但仍敌不过台籍中小学生们参与夏令营的高涨热情。8月5日至6日,以“科技与文学”为主题的2013年江苏省台籍中小学生“放飞梦想”夏令营在南京举行,来自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等11个市的台籍中小学生及家长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残疾人》2009,(9):35-35
日前,由“中国残疾人互助网(互助会)”、“南京残疾人旅游协会”主办,《嘉陵摩托车集团》常州、南京分公司协办的“同在蓝天下残疾人自驾车旅游”活动,成功举办。残疾人自驾车团队穿越江苏、安徽、湖北、江西4个省,行程1718公里。车队一行8车10人到达武汉市南京长江大桥,残疾车严禁上桥的规定成了“拦路虎”。此时,武汉市交管局长江大桥大队政委杨建文闻迅而至,听完陈述立即调来车辆,并亲自驾车陪同,帮助实现一览武汉长江大桥的夙愿。  相似文献   

20.
程玉松 《群众》2011,(9):26-27
“十一五”期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相适应的,江苏的“三农”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且积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虽然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力推进思路创新,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新型“三农”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