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世纪桥》2017,(2)
目前我国农村相对贫困问题仍然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而相对贫困地区和群体主要分布在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自主发展的基础和能力薄弱,稳定脱贫难度较大。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精准扶贫财政政策的研究,通过探索现行扶贫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研究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精准扶贫财政政策,以财政资金为引子,提升社会参与度,完善配套、保障措施,提高政策扶持精准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更好地推动扶贫、脱贫工作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2.
从国内外实践和理论演进来看,经济发展是减贫最根本性的手段,但还不足以完全消除贫困,需要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不断创新完善扶贫模式.本文对云南扶贫发开实践过程中的各种扶贫模式进行了梳理并就其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就此提出了实施多维系统政策、提升贫困人口发展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贫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它不仅表现为经济问题,同时也构成了一个持续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贫困总是以经济收入来衡量的,扶贫政策也大多是有经济取向的。文章讨论了从经济贫困到权利贫困的认识与政策转向,强调经济贫困只是表征,权利贫困才是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源。基于连片特困地区开发式扶贫实践的案例,文章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开发式扶贫政策实践的困境,并阐释了以教育差距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不平等如何导致了贫困的再生产。最后,我们强调扶贫政策应该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口的权利状况,以消灭权利贫困、实现权利平等为主要政策取向。在权利贫困的框架下认识农村贫困问题,就是意味着在扶贫实践中经济与社会并重,或者说将扶贫开发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贫困的主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娟  鲁婷 《世纪桥》2009,(9):37-38
贫困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在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在历史上大书一笔的。本文试从经济发展、政府积极的扶贫政策以及扶贫体制和治理三方面分析中国反贫困的主要经验,在举国同心协力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以更好的完善挟贫政策,有利于尽早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率先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实践,着力促进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使党的建设成为浙江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走出了中国特色、地方特点、科学发展的新路,取得了宝贵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党建有力的浙江经验,开创了浙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我省开展扶贫工作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各地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新的扶贫路子,出台新的扶贫政策,从而使全省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旅游扶贫就是贵州省旅游局近几年在发展旅游事业过程中于全国首先提出的理论和工作思路,并正在将这一理论和思路付诸于实践。旅游扶贫,就是利用发展旅游业的政策、资金、技术和管理服务对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通过旅游综合开发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尽快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7.
村务公开与精准扶贫是我国基层治理的两个方面。在理论层面,村务公开贯穿于基层自治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经济学、政治参与和社会组织的理论视角下,村务公开的核心内涵在于对基层自治的回应和补充;精准扶贫作为制度支撑基础上的具体扶贫方式,其政策设计中包含管理和治理两方面的逻辑。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维度建构二者的关系,即理论互通、功能互补、实践互动是延长扶贫效应,构建扶贫长效机制的基础。通过对村务公开和精准扶贫的理论性解释,激发基层内生性脱贫,为完善基层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的增强,党和政府在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活,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及时调整扶贫政策,推动扶贫工作稳步向前。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推动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相似文献   

9.
刘振杰 《学习月刊》2012,(17):25-27
农村贫困治理是一项事关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的大题、难题。在各种扶贫开发措施均难以凑效的情况下,意味着反贫困已经进入后攻坚时期。而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社会福利政策的新取向,资产社会政策为困扰社会发展的贫困问题提供了新的解析思路,为我们创新救助模式、转变救助策略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有鉴于此,适时调整扶贫模式,转换治贫理念,实现由开发扶贫向发展扶贫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批准号:NM04SH03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刊发情况:部分成果相继在《浙江社会科学》和《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王要观点:一、发达地区非营利组织发展政策支持的实证依据以浙江的五地为例。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绍兴五地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和市场化  相似文献   

11.
社会扶贫作为政府财政扶贫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诸多相对优势。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社会扶贫面临着“十二五”规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编制以及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机遇等。同时也备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会扶贫相关机制不完善等的挑战。基于此,我省下一步应该从抢抓机遇、争取突破;制定社会扶贫规划、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等几方面入手促进社会扶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扶贫政策是扶贫思想与脱贫成效之间的桥梁,政策质量直接关系思想的落实和成效的实现。基于公共政策维度,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价等三个视角审视当前我国扶贫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扶贫政策的"精准化"是一个在转变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摸索、循环递进的过程。精准扶贫政策需要共同建立在政策制定精准、政策执行精准、政策评价精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佳木斯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在重视经济扶贫的同时,也高度重视思想文化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以思想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一、思想文化扶贫的主要做法抓政策宣传,引导群众"懂脱贫"。把扶贫政策宣传作为思想文化扶贫的切入点,通过组织干部宣讲、媒体宣传、社会宣传等,让党的扶贫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组织开展了"送扶贫政策下基  相似文献   

14.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我国各级政府也始终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文化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升文化扶贫效果对于强化整体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政策网络理论为基础,从政策行动者、政策网络结构和网络互动三个层次分析辽宁省文化扶贫问题,能够为文化扶贫的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建立网络共同体、加强政策网络评估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是构建辽宁省文化扶贫政策网络,提升全省文化扶贫效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潘泽泉  岳敏 《学习论坛》2009,25(10):69-72
城市贫困是制约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贫困过程既是一个市场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政治性建构的过程,现代化的话语实践与发展悖论、差异性、非均衡性的城市发展逻辑,带来了城市贫困的社会建构和再生产.寻求新型的扶贫制度,实现从道义性扶贫到制度性扶贫,实现非正规就业的合法性转变,实现从基本救助到多元化的综合救助、消极救助到积极救助,以社区作为基本的扶贫单位等是解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贫困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改变国家贫困的局面,这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不断提出、完善、深化扶贫思想,以中国国情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扶贫思想体系,这推动了我国的扶贫政策,使我国总体上解决脱贫,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十九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解决提出了许多扶贫新政策,这些政策坚定了我国脱贫的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了我国发展的主旋律。本文以扶贫思想为研究对象,从多方面探究扶贫思想的意义、价值及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以期为扶贫减贫脱贫研究和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支部生活》2008,(12):F0003-F0003
1O月28日,全国扶贫开发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班在会泽举行。会泽县委书记何汝利在交流扶贫开发经验时介绍,从去年6月开始,一场以“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为主的浩大扶贫工程在会泽县全面展开。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的要求,会泽县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扶贫作为第一责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866”工程为抓手,  相似文献   

18.
《探索》2017,(4)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伟大的扶贫事业。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执行效果,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决战的胜利,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政策执行过程理论的分析视角来看,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政策执行困境,包括理想化政策本身存在的内在限制性、政策执行主体能力不足和职能部门间协调性欠缺、政策目标群体参与的意愿和积极性不够强烈、政策实践环境欠佳等。有效破解当前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困境,迫切需要建立政策跟踪反馈机制、着力提升政策执行能力、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和脱贫的内生动力、全面优化政策实践环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21世纪到来之前.怎样才能使全国农村现有的6千万左右的贫困人口最终摆脱贫困、解决温饱问题呢?笔者认为,唯有“硬件扶贫”与“软件扶贫”有机结合,才是打好扶贫攻坚战的有效途径。所谓“硬件扶贫”,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资金投入扶贫,二是物资扶贫,三是项目扶贫;所谓“软件扶贫”,也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政策扶贫,二是科技扶贫,三是思想扶贫。近年来,怀化市把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着力寻找“硬件扶贫”与“软件扶贫”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20.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开发扶贫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30多年中国农村反贫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农村贫困人口依然庞大,农村反贫困进入攻坚阶段。国家在农村反贫困上形成了由生存型反贫政策、支持型反贫政策和开发型反贫政策三方面构成的政策体系。前两类反贫政策旨在解决最低的反贫需求,而开发型反贫政策旨在实现脱贫致富。上世纪国家偏重于前两项政策,而进入新世纪后,国家转向把开发扶贫作为反贫工作重点,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通过对开发反贫项目的田野调查,我们发现,开发项目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成功率低、项目收益与扶贫目标偏离等问题。究其原因,文章的研究表明,那就是开发扶贫工作只注重自上而下的资源输入而忽视社会治理,尤其不注重其他社会主体在扶贫当中的参与、合作和分享,从而使得开发项目缺乏社会基础,导致项目不成功或者项目偏离扶贫目标乃至损害社会团结。由此文章认为,有必要将社会治理纳入开发扶贫全过程,奠定扶贫开发的社会基础,才能达成扶贫与开发有机结合,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