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中美关系解冻过程的三条秘密渠道中,巴黎秘密渠道发挥了重要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巴黎渠道是基辛格亲手建立起来的。在前期的数次失败尝试之后,基辛格终于在第一次访华期间建立起与中方直接接触的巴黎秘密渠道。随后,在基辛格的亲自安排下,巴黎渠道为基辛格第二次访华、黑格先遣组访华以及尼克松访华做了大量的信息传递和准备工作,在中美关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正>周恩来总理咬文嚼字,体现了他求真务实、严于律己、严谨缜密的工作作风。"获悉"二字化尴尬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进行了多次会谈。10日晚,双方就此次基辛格秘密访华的联合公告问题进行了商谈。联合公告如何措辞,双方出现了争议,其中一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2,(18):51-51
毛泽东妙论“空对空”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发生了这样一则趣事: 一天下午,基辛格的助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助理约翰·霍尔德里奇,拿着一份新华社英文新闻稿,找到了接待组负责联络的人员,他指着封面上的毛主席语录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4.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经过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秘密访华.这是世界外交史上一次非常经典的秘密访问,此次访问对后来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康慨 《党政论坛》2011,(16):46-46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新著《论中国》(On China)在美英两国正式上市,大报连续刊发书评。其中心论题大抵有二,一是对中美关系与世界未来的关切,二是对基辛格博士的现实政治——或实用主义政治策略的褒贬。基辛格不重视民主《纽约时报》前主编、曾报道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马克斯·弗兰克尔(Max Frankel)撰文指出,  相似文献   

6.
亨利·基辛格撰写一本回忆中美建交秘辛及他本人对于中美关系论断的新书。这本书,由企鹅公司在尼克松访华40周年的2011年5月推出,书名简洁利落——《论中国》(On China)。在书的最后一页,基辛格提出了关于中美未来的最关键问题:“这两个已经没有了共同敌人的大国,如何把和平、合作和信任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7.
震动世界的1971年4月乒乓外交,由于导致了尼克松总统访华"破冰之旅"而众所周知。与此同时,周总理精心安排的文物外交,却鲜为人知,也未见史料详述。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飞越喜马拉雅山到北京密谈时,到钓鱼台之外惟一的考察活动就是参观故宫及出土文物展。如此,基辛格有幸成了故宫关闭五年后得以进宫的第一个外国人。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8,(24)
中国驻美国大使李肇星答本刊记者问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去年访美成功,开辟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阶段,为中美关系的跨世纪进程确立了战略框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上稳定、健康和持久发展的正确轨道。克林顿总统的访华,将会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1972年9月,上台执政仅两个多月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为何要在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正式建交之前匆匆访问中国,并在访华期间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在田中首相访华以前,又是谁充当了类似基辛格这样的角色,他是田中授权的“特使”,还是冒牌的?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谈判过程中,又有哪些细节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84,(2)
一九七一年七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首次访华,双方发表尼克松总统将访华的公告; 一九七二年二月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尼克松总绕访华。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一九七三年五月中美互设联络处;  相似文献   

11.
把中美关系继续推向前进●施鲁佳美国总统克林顿对我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是对江泽民主席去年访美的回访,也是9年来美国总统首次访华。自江主席访美以来,中美关系出现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国高层互访明显增多,磋商日益频繁,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推动了各方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李杨 《各界》2012,(12):24-25
1972年2月21日-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端。中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迎接这一盛举。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3)
冷战期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所著《苏联行为的根源》成为美国决策者研究对苏政策的重要参考。二战后美苏没有携手共建世界最终走向冷战。今天,中美关系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如何看待"中国行为的根源"是影响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重要变量。基辛格是分析这个变量的代表人物。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认为,没有可兼容的价值观的赤裸裸的权力的均势是脆弱的。延续这样的逻辑,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探讨了中美两国价值观兼容的可能性。美国决策者应当注重中国行为的这一根源,避免《克劳备忘录》中的错误,与中国共建世界。  相似文献   

14.
韩一敏 《理论导刊》2006,(11):112-114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二十多年的敌对与隔阂,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为后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达成了许多原则性的共识,但美国政府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却保持了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使得台湾问题成为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扩大共识共创未来李道豫3月13日,美国白宫宣布克林顿总统决定提前于6月下旬访华。各国媒体纷纷评论,认为这一决定体现了美政府对中美关系的重视,愿意努力保持江泽民主席访美后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作为从1993年4月到1998年2月期间的中国驻美大使...  相似文献   

16.
曲折前进的中美关系柴泽民中美两国都是大国,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会产生重要作用。中美发展与建立友好关系是双方的共同愿望,也是世界各国的希望。但自新中国建国以来的20多年,两国一直是对峙的,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关系才开始解冻。当时美国看到了中国在世...  相似文献   

17.
彭迪  钱行 《瞭望》1984,(34)
本刊特约记者、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彭迪,钱行在他们任期已满即将回国之前,于七月二十七日单独采访了基辛格博士,请他就当前国际局势和中美关系发表意见。下面是记者从前方发回的采访记:  相似文献   

18.
刘江 《瞭望》1998,(24)
克林顿访华:中美关系发展的新动力刘江克林顿总统是自1989年以来第一位正式访华的美国总统。对克林顿的中国之行,中美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都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国际舆论界也十分关注。长风破浪中美合作势头良好去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  相似文献   

19.
刘泽凡 《党政论坛》2011,(16):24-24
随着中国崛起,中美两国问的共同利益和分歧也在同时增长。中国处理两国关系的思路也出现转变的信号:管控分歧。中美应妥善处理分歧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7日在会见来华出席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表示,中美应着眼双方共同利益,规划好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余永胜 《党政论坛》2010,(22):44-44
近来中美与中日关系的不同走势,引起了人们的关汴。就中美关系而言,随着白宫围家经济委员会主仟萨默斯和总统因家安伞事务副助理多尼隆的网满访华,两国关系呈现明显的峰问路转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