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世界主要海洋国为拓展其在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军事活动的自由空间,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专属经济区的有关规定作出了自私性和扩大性解释。这是违背海洋法公约本意的。任何国家在沿海国专属经济区的军事活动,都是受限制的;沿海国对属于“海洋与科学研究”范围内“军事测量”享有管辖权;军事活动必须体现“和平目的”和相互尊重合法权利;军事活动必须优先“适当顾及”沿海国的权利;在“剩余权利”分配上,沿海国处于主导和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专属经济区"军事测量"活动是沿海国与非沿海国围绕海洋军事利用及科学研究活动引生争论、争端的焦点问题。非沿海国主张"军事测量"与水文测量一样都属于行使"航行和飞越自由权",别国无权干涉。沿海国认为"军事测量"属于"海洋科学研究",必须得到沿海国的批准并接受管辖。本文认为,专属经济区"军事测量"属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文简称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海洋科学研究"范畴,同时也是军事利用活动。因此,非沿海国在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内进行的任何形式的"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军事测量"活动,都必须得到沿海国的同意并接受管辖,出于"和平目的",应适当顾及沿海国的合法权益,所得信息和情报应与沿海国共享,禁止一切非法活动。  相似文献   

3.
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自然资源拥有主权并享有专属管辖权,其他国家在沿岸国专属经济区虽享有"航行、飞越"等有关军事利用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属于传统的公海自由,其上覆区域也不是"国际空域"。因此,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军事利用活动,都必须尊重沿岸国的主权和安全,只用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非法活动。沿岸国和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水体和海床军事利用权限的范围和程度是有区别的。专属经济区的军事利用,只有遵循和平利用、不使用武力、沿海国权利优先、行使自卫权和紧追权不超过必要限度等原则,才能体现公约的立法宗旨,才能使专属经济区成为和平合作的海域。  相似文献   

4.
专属经济区制度中其他国家的自由受到沿海国管辖权的一定限制。专属经济区上空的法律地位是公空。但军用航空器在近海上空的飞行 ,因涉及主权安全的问题 ,容易产生纠纷。  相似文献   

5.
历史性捕鱼权在专属经济区划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性捕鱼权是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在原先是公海的一部分,现在成为沿海国领海、专属渔区或专属经济区的海域享有历史性权利。它是专属经济区划界中应该考虑的“相关因素”之一,也是评价专属经济区划界结果是否公平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6.
浅析专属经济区的国防安全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国防安全利益问题是部分海洋强国和部分沿海国家争论不休的热点。部分海洋强国主张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只存在资源环境利益,不存在国防安全利益;而部分沿海国则主张专属经济区内的国防安全利益是沿海国海洋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他国侵犯。全面认识专属经济区的国防安全利益问题,准确把握新兴海洋制度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平衡点,对于深入理解国际海洋国防安全战略理论与实践、有效维护我国海洋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建立的海洋法律制度有: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群岛和群岛国、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通行和海底区域等几种海洋区域和制度,根本没有所谓的“国际空域”和“国际海域”的规定和制度。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属于特定的法律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沿海国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以及其他国家的权利和自由均受该公约有关规定的支配。专属经济区上空地位比拟适用海洋法中相应海域的法律地位。在海洋法的制定和发展过程中,明确地使用将领海上空的领空地位和公海上空的飞越自由地位,类推适用于专属经济区上空地位的处理方法。美国E—P3间谍飞机在我国南海专属经济区上空撞击我军军机并侵入我海南三水机场的严重事件是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海洋法的侵略行为,是对国际法的践踏,应承担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8.
日本借“冲之鸟”为由大肆宣布其拥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并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外大陆架申请。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第3款岩礁概念的立法初衷上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辖权是基于岛屿居民的利益需要而被赋予沿海国的,这一需要包括两个层级,一是居民生存的需要;二是居民发展的需要。从“冲之鸟”的情况看,它不具有维持礁上居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而不能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相似文献   

9.
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外部界线鄂晓梅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它包括上覆水域和海底;而大陆架则仅指领海范围以外构成沿海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作为两种独立的法律制度,它们是《...  相似文献   

10.
人才资源共享的价值是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催化科学文明昌盛,提高组织整体效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人才资源共享的定义与模式人才资源共享的来源,应该与生物学、水产学的"共享资源"有关。在水产学、渔业资源学中,"共享资源"被定义为"栖息于两个以上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及公海中的生物资源。"大家知道,一提"共享",人们就会想到这种资源的使用主体不是一个,而是两个,甚至很多个。因此,人才资源共享,必然也会引发人们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主权财富基金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中外学者对于主权财富基金的研究多从公司治理入手,鲜有学者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性质属性进行论述。主权财富基金的性质关系到其发展方向以及治理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性质为出发点。重点阐述其“新型国家资本主义属性”与“理性经济人”属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二者存在的逻辑悖论。文章通过分析认为主权财富基金应当坚持“理性经济人属性”优先原则,采用“去主权化治理模式”,推动主权财富基金海外投资的商业化,避免附带过多的政治主权色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市场即治理”的思想.治理问题属于交换范式,而不是价值范式,要研究治理问题,应重构以价值范式为基础的政治经济.根据交换范式,“市场治理”与“组织治理”不是替代关系,相反,市场治理以无数自主的、遵守一般性法则的组织为前提.科斯没有把“物”意义上的私有产权与那个自然法相联的“行动”意义上的私有产权加以明确区分,并且忽视了促使制度改善的“企业家”,这导致他的理论停留在“比较制度分析”层面,而不构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治理理论”.从治理的角度看,“市场”本身就包括了“政府”,“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表述成“政府与其他主体的关系”.人为地把产品(服务)划分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相当于赋予政府提供某项产品的排他性特权.重要的不是确定由谁提供某种服务会更好,而是使未来那个能够更好地提供服务的个人或组织会“出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商标的使用开始跨地域范围、跨商品类别。相同或近似商标在商品类别上出现重叠,在地域范围上出现重合。一味固守传统的“注册绝对主义”和“近似即侵权”理念并不完全公平,适时适当地突破注册商标绝对权和排他性已为国外立法所践行。国内,在立法层面尚无依据的情况下,法院已经基于公平原则通过判决和司法解释在司法层面上接受了商标共存理念。商标共存制度的确立有其法理依据,也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现实需求,更是对我国商标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上升为"决定性作用",是党在思想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承认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改革做到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内在要求,是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肖像、姓名、声音等人格要素的商业化利用,使传统民法理论关于人格权为具有专属性的非财产权的认识面临挑战,产生了对人格上财产利益进行保护以及承认其可继承性的需要。美国和德国在各自法院的司法实践中分别形成了公开权与隐私权分离的"二元"模式和人格权包含财产成分与精神成分的"一元"模式,我国更宜采纳"一元"模式。在"一元"模式下,人格上财产利益是人格要素财产化的结果而具有承认其可继承性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斯瓦尔巴群岛又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是北极地区的重要岛屿。1920年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改变了斯瓦尔巴群岛无主地的法律地位,将该岛主权赋予挪威,在群岛上确立了“主权确定,共同开发”的原则,但挪威对斯瓦尔巴群岛享有的“完全和绝对的”主权是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规定限制下的有限主权,与传统国际法意义上主权的概念不尽相同。挪威以这种“有限”主权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享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必将损害《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设立的公平原则,未来对斯瓦尔巴群岛法律地位的争议还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7.
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民族特色就是科学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质的规定性与民族特色之间的张力关系,是理论的普遍性通过民族国家实践的特殊性得以呈现,并且赋予理论新的内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争论其实是政治与经济因素双向同构的结果,批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概念于理论或实践都是不可取的。民族特色并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指称,也应该包含民族国家、地区特有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在内。马克思主义与民族特色相结合,不仅仅赋予民族性的表达形式,更多地是为了实现与现实实践的结合。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性必须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具体形式中才能加以表述;另一方面,综合考虑民族特点基础上形成的具体实践经验的理论提升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质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新的民族性内容。  相似文献   

18.
经济正义是对经济生活世界中人们的经济行为、经济交往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制度是否具有道德正义性的价值评价和哲学反思。在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及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成了丰富的经济正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富民"、"教民"的生产正义思想,"义以制利"、"诚实无欺"的交换正义思想,"礼以定分"、"贫富均平"的分配正义思想,"黜奢节用"的消费正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