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彪 《党史纵横》2011,(7):48-51
自庐山会议上被打倒后,彭德怀曾经多次上书中央和毛泽东,希望能够向中央和毛主席阐明实情,为自己洗清罪名。在那段痛苦不堪的日子里,满心愤懑的彭德怀写下了大量的文字,可是彭德怀每写下一个字,都被专案组和造反派认定是“翻案”文章。彭德怀被平反后,他所写的这些文章被收编成集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波澜,甚至创下了建国以来国家领导人回忆录销量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2.
关于把彭德怀从四川揪回北京的事 在1965年9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考虑到战备形势,彭德怀等人不宜留在首都,并提议把他们挂职下放,分配到外地去。为此,毛泽东和彭德怀亲自谈了话。接着,彭德怀被分配到三线任副总指挥。  相似文献   

3.
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了一封彭德怀的亲笔信。这封信在相关文献中没有被收录或提到过。 信是彭德怀写给平江县委的,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4.
《支部生活》2011,(4):50-50
1940年春,陈赓被任命为太岳军区司令员,当他去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副总司令那儿报到时,彭德怀却没理他。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5.
1940年春,陈赓被任命为太岳军区司令员,当他去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副总司令那儿报到时,彭德怀却没理他。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6.
彭德怀在1965年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之后,奔赴三线建设重镇四川省攀枝花市。本文讲述的是彭德怀在体察三线地区老百姓生活时的一个插曲,展现了他对民生的殷切关注和共产党员的一身正气。  相似文献   

7.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因为一封给毛泽东的信激起了千层浪,后被错误批判为所谓“右倾机会主义”、“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但就是这次会议“在批判和斗争彭德怀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段与会议主旋律不相和谐的插曲”,反而为他澄清了一桩背了20多年的历史冤案,卸下了“反毛泽东”这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件事是庐山会议上唯一让彭德怀聊以自慰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根叶情深──回忆伯伯彭德怀彭梅魁编者按:彭德怀元帅没有亲生的子女,但他养育了一群烈士的后代.本文作者彭梅魁就是其中之一,彭梅魁是彭帅大北彭金华烈士的长女.她的父亲在解放前被国民党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年幼的彭梅魁便来到京城,来到伯伯彭德怀身边.此后...  相似文献   

9.
彭德怀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历史上遭受过错误的批判和不公正的对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彭德怀的平反,学界逐步把“长期被颠倒的彭总的历史再颠倒了过来”,澄清了一些历史问题和历史公案。但是,以往著述中对彭德怀1943年“关于民主教育的问题”谈话这段历史却少有关注,新近出版的《彭德怀全传》,首次系统地披露了这桩历史公案的详细材料。  相似文献   

10.
刘丽丽 《湘潮》2011,(8):14-17
彭梅魁是彭德怀的大弟弟、烈士彭金华的女儿。1940年,在彭德怀的老家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国民党特务半夜闯进彭家,彭德怀的二弟弟彭荣华当场被杀,大弟弟彭金华被捕,5天后也惨遭杀害。之后,彭梅魁的妈妈因此精神失常了。12岁的彭梅魁带着二三岁的弟弟彭康白,既当爹又当妈,同时还要应付国民党特务的搔扰,生活过得非常艰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