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在人本位的意识和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早期汉字构形具有以人为本来观物取象、以人体为中心来造字构形的鲜明特征.这一特点正是人本文化观念的客观反映和生动体现.考察殷商甲骨文等早期汉字的构形特点可以看出,人本位意识在殷商时期就已确立,并对殷人的观念和意识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成为后来中国文化由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型的滥觞.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字》的"六书"全面显现了汉字构形的规律;"就形以说音义"是研究汉语和汉字发展史的重要资料;《说文》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的形体,是我们借以辨识古文字的阶梯;《说文》在字义的解释中蕴涵了丰富的古代社会文化内容。可以说,《说文》在汉字构形学、汉字字源学、汉字字体学、汉字文化学方面为汉字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国际化语境下,汉语母语者仍以取象思维创造和使用着汉语新词。表现为:有的自造洋泾浜英语词,再全词改用汉字;有的先意译英语前缀为汉语类前缀,再谐音取象、比喻取象,把带前缀的外来词变为纯粹的汉语词;有的先将英语词意译为汉语语素,并使其成为类后缀,再调动汉字汉语取象系统,以比喻取象,创造出一系列类似结构的汉语词;还有大量涌现的字母词,其中虽只有少部分是"字母+汉字"式,但却表现出汉语母语者顽强的取象思维。  相似文献   

4.
汉字笔迹构形与书写动作系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笔迹鉴定的对象多为少量字迹、签名字迹,甚至单个构形复杂的字迹。对其进行科学的鉴定需要系统的检验,但是,它们鉴定的科学基础是什么,怎样构建其科学基础是笔迹学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笔者从笔迹的构形与书写动作系统特性进行研究,提出笔迹鉴定科学基础系统构成的新观点,目的在于促进笔迹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词汇对比的角度重点,重点讨论了中韩词汇系统中同形汉字词的异同点,分析了以及中韩翻译过程汉字词误用情况,提出了正确运用韩语汉字词进行中韩词汇翻译的参考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实地调查所得的山东莱芜方言为基础语料,详细地描写了莱芜方言中形容词的各种重叠构形形式及其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并与普通话进行对比后发现,莱芜方言中形容词重叠构形的ABB式较多。文章最后从类型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对形容词的重叠形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以炎黄为旗、汉字为记的伟大民族。方块汉字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寿命最长、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是因为汉字的形象表意使之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汉字的隽永涵义使之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汉字的多维向度使之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汉字的普及公用使之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汉字主权国的公民,当更好地坚守、承继和使用方块汉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套Windows上机能力测试系统的开发,使用的开发环境是PowerBuilder。应试者在实际的Windowe环境下完成Windows基本操作、汉字录入和Word操作,并由系统自动进行评分。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几千年来历经发展演变,汉字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和智慧。然而当今社会,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严重下降已成事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察觉到对汉字的忽视,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对于汉字的欠缺。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及现状,可以加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汉字传承与中华文化传承之间的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10.
中越两国山水相邻,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越南使用汉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代以罗马文字形式出现的越南拼音文字早已烙上汉字的痕迹,汉字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越南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汉字越南语发音与广东白话次方言、现代汉语拼音的比较,探究汉字越南语发音的特点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