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金城 《支部生活》2010,(11):30-31
作为国家对外外放的门户,海关是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桥梁和纽带,是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窗口和通道,  相似文献   

2.
陈迈利 《实践》2004,(3):33-35
一、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统一市场逐渐形成,国内经济正走向一体化.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趋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资源、资本的配置等等,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国内产业和国内市场正成为世界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第七讲深化对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市场经济是对外开放的经济,是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的经济,它与国际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  相似文献   

4.
《党建》2002,(4)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必须进一步扩大。同时,我国将在国际经贸规则下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了。我们各项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国际市场竞争的一些重要因素将成为国内市场竞争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尽快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更加积极地拓展对外贸易增长空间,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好地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发…  相似文献   

5.
(一)扩展对外贸易战略的前提: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推动下,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对接,是国内市场的自然延伸。就像市场能够保证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样,与国际市场对接,不但能够保证国内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还能保证从国外取得我们短缺的资金、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资源。正如邓小平所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们的重要任务,一是要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优化产业结构,盘活存量资产。鼓励我省有能力的企业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设备,到境外兴办企业,拓宽发展空间,在国际上扩张生产力。二是通过“走出去”,获得短缺资源,参与国际资源的重新配置.迎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三是利用我省境外企业的生产力和市场份额,带动原材料、零部件及相关产品的出口,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促进我省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世界工业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自身的工业生产力状况和在国际国内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也随之发生改变。结合重庆市工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比较优势、增长极、点轴、网状和梯度转移等工业生产力布局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做好重庆工业生产力的布局调整工作,对富民兴渝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唯实》2001,(10):30-3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浪潮的推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经成为不可遏止的历史趋势。经济全球化从一定意义上看,它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因为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分工的深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从而推动着生产从国内区域间分工转向国际分工,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展,国际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人才流动加快。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迅速参与到国际经济活动中来,否则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但是,要进入国际经济领域,企业又必须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本…  相似文献   

9.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并行不悖的两个轮子。“引进来”是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和国内资源吸引国际资本;“走出去”则是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进行跨国投资。在我国长期资源约束的情况下,让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跨国公司,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对江苏经济走向国际市场,加速发展步伐,具有十分美好的前景,同时,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面对将要出现的新形势,我们既不要盲目乐观,又不能妄自菲薄,而应早做准备,早做安排,采取一切有力措施,迎接挑战和竞争。 1、转换决策观念,建立国际大市场、国际大贸易、国际大生产的决策体系。 我们目前所有的生产、流通、贸易以及发展战略和经济布局决策主要是以国内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国内市场状况为基本依据的。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接轨,我们经济发展的决策空间扩大了。比如,从前,因我省经济与国际经济没  相似文献   

11.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推动辽宁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本动力之一。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辽宁省的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特别是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辽宁省紧紧抓住双重机遇,在正确把握和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振兴。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2.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行动态协调循环的内在特征,阐述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内涵并付诸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是落实新发展理念、迈向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试金石,也是衡量对外开放水平的标准。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好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兼顾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江泽民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基本内涵是组织我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办厂,开拓国外投资市场。提出并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由巨大生产力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生产关系滞后于国际生产力发展的矛盾集中体现在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能适应国际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反映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对旧的国际规则的修改。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6,(9)
正"十三五"期间,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应明确新形势下工作思路和重点,秉承绿色、有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理念,放眼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放眼国民经济和全球农业,整合农业各相关领域优势资源,建立相关人才队伍,借力发展政策优势,着力打造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市场环境,让农业产业化真正成为我省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桥梁纽带。一、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筑牢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国际进口传统农产品价格优势明显,我省应避  相似文献   

17.
重庆利用大开发机遇,加速推进市场体制形成的步伐,必须紧紧围绕加速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更加有效地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与经济资源为出发点,以更加有效地培育和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为核心,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巨大功能为突破口,切实消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体制性障碍,为重庆新一轮经济的巨大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后,各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其中有些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一种较为典型的误解认为,中国将要实行闭关自守政策,重走自我循环的老路。习近平总书记为此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范从政 《学习月刊》2009,(18):150-150
纵观当今国际国内发展大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正在大力开发文化产业,培育文化软实力,使文化从为经济搭台转变为直接进入经济主战场,成为活生生的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生力军。黄冈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建设文化黄冈,提升黄冈软实力,是实现黄冈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省一些有远见、有实力的企业,为进一步拓展企业生存空间,各显神通、纷纷“出海”,步入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步开发利用,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发展新阶段。贵州地处内陆,企业自行“出海”,“船”何以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