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权和私权关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力和权利的平衡与和谐与否,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明程度。中国在实现法治进程中,应慎重处理好公权和私权之间的关系。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合理的定位;改变公权和私权的不平衡、不对等状态,以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浅析私权     
回顾私权的发展历程,在其中探求私权的真义;私权的本质是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国家意志的中介实现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私权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以平等为核心、公正为基石的自由主义理论之上。私权理论不仅仅是单纯的主观范畴,它最贴近于我们的生活,它昭示了主权在民的真理,私权理论需要转变为活性化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沈卫中 《行政与法》2004,(12):97-99
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中有两个条款涉及公用征收、公用征用。本文以公用征收、公用征用的概念为逻辑起点,分析公用征收、公用征用背后的权力、权利关系原理,探讨公用征收、公用征用制度的合法性基础及其在整个宪法制度中的制度坐标。在法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对公用征收、公用征用的法律控制,探讨制定统一的《公用征收、公用征用法》,以期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公用征收、公用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4.
实践中,私权的公权化问题时常发生,对于公权"法无授权即禁止",对于私权"法无禁止即自由"。本文指出在法治道路上,公权不能随意侵犯私权。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在其名著《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的私权哲学思想。首先在康稳的整体哲学的背景下来考察其法哲学的地位,指出法哲学是康德的“人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哲学就是关于权利的科学,是研究调整人们外在行为自由的科学。权利的科学的核心是私权与文明社会的问题,本文主体部分就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指出作为一个积极的启蒙思想家康德的私权哲学反映了启蒙时代普遍关注的私人权利如何能够并存的问题,康德关于私法与私权的阐述时刻围绕这个核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阐述公用行业概念的基础上,从行政定价主体与公用物品经营者存在利害关系;企业运营不透明,成本监审流于形式;公众参与不足,民意表达();独立第三方学者严重匮乏,公信力层面真空等方面提出了公用行业物品定价的法律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先提出国内房屋拆迁现状及问题,分析房屋拆迁中公民私权得不到保护的原因,提出了法律规制在房屋拆迁过程中保护公民私权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8.
私权滥用现象日益增多,公权与私权的对立也愈演愈烈,在我们身边发生了很多私权滥用的实例,比如孙伟铭案、杨佳案、"我爸是李刚案"、拆迁中的"钉子户"案等.本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从中引发人们对私权滥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人权日益觉醒和私权强力扩张的今天,正确认识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与人权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分别从私权与人权的角度出发论证了知识产权的权属,指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与人权定位确立在一起,两者对立统一,共同构建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大厦”,并从它们对立统一的关系中论证得出知识产权制度的本旨——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
实名制政策的实施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和比例原则,实名制政策的制定需要理性而不应泛化,从法律制度层面为实名制政策扩定适用范围,将有效避免实名制政策对私权领域的不当干涉.推行实名制政策的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个人信息保护配套机制,实现政策与法律制度的契合与互动.实名制政策在适用层面得以顺利推行,是通过将民事政策细化为可以操作的具体规则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论遗产分割中的归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税法研究过于强调税收的“权力性、强制性与无偿性”,因而使税法异化为侵犯(私人)财产权的“侵权法”,与作为“维权法”的私法形成对立。然而,从依法治国之宪法意旨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来看,税法与私法本质上应为统一,并具有内在、广泛的联系,其本源就在于“对(私人)财产权的确认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民办学校财产权之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晗 《时代法学》2007,5(3):42-47
民办学校的财产权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现行法律法规对民办学校财产权关系的界定并不清晰,这已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诸多消极后果,影响到民办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从法律上理清民办学校的财产权关系,并进行财产权制度的重构,就成为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论公共利益与私有财产权保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石佑启 《法学论坛》2006,21(6):74-81
公共利益需要构成限制私有财产权的理由。保护私有财产权,必须防止公共利益的无限扩张及公共利益的误用与滥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遵循利益衡量原则、比例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协调好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并借助于宪法解释制度明确公共利益的涵义,通过具体立法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建立违宪审查制度,保障公共利益设定的合宪性。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权利一样具有私权的属性。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区别于其他民事权利而有其特殊性,以致于有些学者在不否认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的前提下提出了知识产权的公权化理论,并试图用该理论来解释一些知识产权面临的新问题。知识产权的公权化理论是对私权理论的一种错误的解读,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不会也不可能改变或者会具有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5.
肖晗 《时代法学》2011,9(4):69-77
由于法律法规对民办教育产权的制度设计存在不少缺陷,加之理论上对产权的界定不一,致使民办教育产权在实际运行中困境重重,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产权归属不清和产权时遭侵害。这影响了产权功能的充分发挥,阻碍了民办教育的顺利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克服困境,方能确保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立法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李慧英 《行政与法》2006,(10):108-110
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私有财产是我国目前立法的重要任务之一。刑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部门法,在法律体系中起着保障法作用。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是刑法中的重要内容,应当提高对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地位、扩大保护范围、提高法定刑,以实现保护公共财产与保护私有财产的平等。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a legal concept used to regulate cultural goods and artistic forms of expression. It constitutes a peculiar regulation, as it applies the categories of private property to intangible goods. With the spread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which has allowed for the reproduction and global diffusion of these cultural goods, conflicts concern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ve increased.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some difficulties in using a concept such as private property to approach the marketing of cultural goods, especially when technology eliminates the quality of scarcity of these goods, which can be infinitely reproduced at almost zero cost.  相似文献   

18.
私有财产权与法律改革--1978-2003中国法律改革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1978年至2003年的法律改革是围绕着确立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来进行的.私法领域的改革确立了私法财产权,公法领域的改革确立了公法财产权.私法财产权和公法财产权的结合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私有财产权制度.2004年通过的宪法第22条修正案同时规定了私法财产权和公法财产权,是对中国25年法律改革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石佑启 《河北法学》2007,25(3):21-25
私有财产权是个人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是人之为人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权利,它不是财产作为物的权利,而是人作为人支配物的权利,是一项基本的人权.财产权与生命权和自由权一道被称为三大基本人权,是人权大厦的基石.财产权又构成生命权、自由权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是生命权、自由权自然延伸的结果.没有财产权作为基础的生命权和自由权是不现实的,财产权越安全,生命权就越有保障,自由权就更为真实和牢靠.  相似文献   

20.
李培志 《河北法学》2003,21(6):6-11
财产权是个人权利的基础,私有财产权已成为现代人权的重要内容。只有转变对私有财产的传统认识,尽快完善宪法,出台物权法,切实加强对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