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民法本位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本位问题系民法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者乃同一指称 ,这才是民法本位本源意义上之界定。以往学界对此似有所忽视 ,偶有学者对此撰文 ,但论证肤浅 ,未能抓住问题之本质。民法本位历经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之嬗变 ,古代民法为义务本位 ,近现代民法为权利本位。近代民法为个体化的权利本位 ,现代民法为社会化的权利本位 ,二者为权利本位发展的两个阶段。我国当前私权意识与权利体系尚处于初创阶段 ,与此因应 ,我国未来民法典应以个体化的权利为本位。  相似文献   

2.
论民法本位     
民法本位亦称民法基本观念,其演变历经了个人本位,权利本位和社会本位三个时期。与此相对应,民事法律制度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迁,以适应社会之所需及文明的进步。要准确把握民法乃至整个私法的发展规律,必须进一步探讨民法本位这一私法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美国女性高等教育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追求男女差异的教育;第二个阶段是追求男女相同的教育;第三个阶段是挑战父权制知识霸权的教育.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宝贵经验,对于我国当今的女子高等教育是有借鉴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能力”不等于“技能”,“能力本位”也不等于“技能本位”;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是“能力本位”而非“技能本位”;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做到职业技能培养与综合能力素质培养并重。  相似文献   

5.
民法基本原则含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准则及具有一定宣示价值的特别规则.公平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6.
公安院校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解析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公安院校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深化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公安人才的现实需要,也是满足现代警务对警察职业能力需求的迫切需要。能力本位教学思想源于国外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过程中,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具有其相应的特征,借鉴、应用于我国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主要可以从解构警察职业能力、确立警察能力标准、开发警察职业课程、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警察能力评估等五个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7.
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合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到来,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现代人正由"官本位"为核心的"等、靠、要"的依赖性,向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的"主动进取"的独立性转变.本文主要通过对当代社会能力本位思想确立的意义的分析,来引起人们对能力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有必要对民法本位、价值、原则等,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理论、实定法等层面作一系统研究,打通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民法元理论或民法哲学的体系基础.对民法本位及价值和原则进行各别的和联系的多层面研究,于民法原理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从立法实践上看,编制民法典,当先定好民法的本位及由其决定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以之为前提,来架构民法典的体系,定出具体规范.于适法和守法实践来看,了解民法本位及其与民法价值和原则的多层面密切关系,把握民法的宗旨和精神,更能准确执法,自觉地透过民法精神规约民事行为.历时与共时、理论与实践多元综合分析研究民法本位及相关问题.质疑一些学者提出现代民法社会本位说,认为现代民法本位是带有社会顾虑的个人本位和权利本位亦即私主体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10.
权力本位与权利本位是相对应的一对概念,自从有了法以来,权力与权利的平衡一直是法所最求的理念或者最高宗旨。从权力本位回归权利本位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密切警民关系的具体体现,是现代警务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是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主要实践者,大批留学生回国后,纷纷以改良教育为己任,以兴女学为目标,积极地创办或任职于各类女校。这批开眼看世界的留学生在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女子高等教育,首先,应该引导女大学生自觉抵制和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与影响,为远大理想而奋斗;其次,要加强妇女研究与妇女教育的相互融合,及时将妇女研究成果纳入女性人才培养过程,使针对女性人才成长的特色教育更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感;最后,要关注女子高等院校的发展,充分发挥女子高校在培养女性人才、研究妇女理论、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方面的基地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影响女性吸毒的诸多因素中,文化因素起主要的或者说重要的作用。女性吸毒是文化的产物,对女性吸毒的治理关键在于文化预防。实证调查和文献研究表明,社会不良文化、家庭文化、女性教育程度、吸毒亚文化等是影响女性吸毒的主要社会文化因素。因此,预防女性吸毒的根本措施在于建立健康进步的主流文化、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女性教育事业、适度控制女性亚文化、构建和谐社区文化等。  相似文献   

14.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在这种理念下,学校应联系人才培养渗透人本思想,联系管理制度体现人本思想,联系环境治理培育人本思想;教师应结合专业教学渗透人本思想,结合学生管理体现人本思想,结合校园文化培育人本思想;学生应参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营造与主体角色转化的统一,参与课堂教学与知行转化的统一,参与学生社团活动与人生价值转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从女性旅游消费者看旅游市场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经济的发展,妇女地位的提高,就业人数、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收入特别是家庭可任意支配收入的明显改善,使女性外出旅游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旅游企业应认识到这一现状,针对不同的市场,提供满足女性游客需要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从复杂社会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理念,因此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不能是单一层面的。以人为本的内涵内在地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基本的关系层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德言容功”对现代女子职业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追溯与梳理中国女子职业教育历史,分析中国女子职业教育现状,以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扬弃歧视女性的精神糟粕,提出或可将女校定位为"三优四德"特色培养,构建立体化、多维度的女子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优雅、知性的新时代女性人才。  相似文献   

18.
陈衡哲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1920年她受聘于北京大学,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位女大学教授。她在《衡哲散文集》中,从不同方面谈及妇女教育。其女子教育思想涉及女子教育的目的,女子教育的内容,同时还对当时的女子职业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阐述,这些思想至今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突破了传记写作与女性写作的窠臼,大陆出身的欧美华人女作家以跨文化人的身份在其自传体文本中开拓了一种超越性别角色、民族立场的创作视角。摒弃了尖锐的性别立场与女性私人叙事,作品把个人心灵史的展示与社会历史叙事相互渗透,其西方价值体系为本的现代意识、“女性个体生存观”与文化比较的视野等等使欧美华人女性自传体创作完成了对于现代中国女性文学、自传体文学、华裔少数民族文学在价值评判、文化反思、性别观念、审美范式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价值具有解放与发展的基本意义,以人为本的价值优先为社会性别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条件,女性伦理应强调包容性别差异与尊重个性发展之上的、扬弃男女二元对立的整体和谐。“核心”是价值的客观性的体现,强调女性伦理的实体传统,重视家庭对于实体建构的意义。价值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求把握女性主体特点,体现价值的主体性。女性对于社会伦理具有独特贡献,应把握并体现其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