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扩张而引起的一股以认同、回归、捍卫本民族文化传统为根本特征的世界性文化潮流,是对我国社会具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之一。实证研究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已在高校师生中传播,并对高校师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了较大消极影响。文化保守主义影响高校师生的原因有社会现实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化保守主义理论本身的迷惑性等,应对高校师生加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化转型与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政治曾经是历史上最为成熟的文明,是中国国情的历史渊源。中西政治在公共生活、政治权威、法律权威等方面有本质的差并,客观上给民主建设带来困难。本文概括了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五大核心文化力,比较了中西政治文化传统的三个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政治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治文化是一种“文化中轴的政治文化”,即政治文化本身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道德生活和伦理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治文化弥散在更宏大的社会文化之中。社会通过一定的文化机制和一定的文化形态下形成的主体文化沉淀作用于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伦理生活的展开便是政治生活的实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变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张良信 《理论学刊》2006,(4):122-123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总是以一定的文化为标帜的;进而,一个先进的民族、先进的国家也必然有先进的文化为标帜。这不仅仅是因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实的存在,是一种推动现实变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当前社会改革的时期,先进文化不仅是我国社会改革的标帜,而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先进文化建设就成为一个被关注的重要问题。一、什么是先进文化在对先进文化作出的界定中,有不同的立脚点:有从抽象的文化观出发的,有从民族传统出发的,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代替的,有从当…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国情的一部分,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点以权威主义为特点,并对当代中国民主之特色构成了重要影响。当代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它区别于建立在西方公民文化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是对文化历程的回忆。历史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和折射,历史与现实具有深刻的联系。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作为了解这个国家广阔背景的历史资料,具有重大的意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感越厚重,就越说明它有强烈的使命感,说明它在密切地关注着自己的前途与未来。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精神本身也是历史文化的熔铸。人们尊重历史,通过历史去对传统文化进行回顾和展望,是为了达到“述往事,思未来”,“观古宜鉴今’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从现实的存在中更准确更深刻地了解和把握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正如恩格斯所…  相似文献   

7.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因此,坚持文化改造与社会改造并举,以中国现实为立足点,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对外来文化进行改造,是建构社会主义新文化所要坚持的基本方针。一、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文艺为群众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就看到了工农群众的巨大力量,提出了“平民的文学,现代的文学,有生命的文学”的口号,批判了当时新文化运动脱离广大民众的倾向,强调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应当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现政治现代化必然要求实现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我国传统政治文化自近代以来进行的现代化转型至今尚未完成。在现时代,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培育公民社会、大力推进人伦文化向科学文化的转型、着力实现执政的政党文化的转型是实现传统政治文化转型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任何社会思潮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状况是影响思潮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的变动情况、日常物质生活状况等;政治因素包括政治性群体、政党的变迁过程及实践活动,一定的政治形势和政治运动的形成,一定的政治上层建筑的抑制或促进作用等;思想文化因素包括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现实思想文化的制约等。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社会思潮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任何社会思潮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状况是影响思潮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的变动情况、日常物质生活状况等;政治因素包括政治性群体、政党的变迁过程及实践活动,一定的政治形势和政治运动的形成,一定的政治上层建筑的抑制或促进作用等;思想文化因素包括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现实思想文化的制约等。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社会思潮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府权威是指政府组织系统在管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过程中统合政府内部与外部的威望与力量,是政府开展行政活动的影响力,无政府主义和发权威主义者宣扬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一切权威。他们认为权威和自治是绝对对立的,把权威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只要自治而反对权威。绝对权威论者把权威绝对化,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提倡对权威的盲目服从和偶像崇拜。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所谓权威是指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是在社会生活中靠人们所公认的威望和影响而形成的支配力量。权威产生于人们组织起来进行联合活动的客观需要,它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条件。马克思说:“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表现在各种与局部劳动无关而与工场全部活动有关的职能上,就像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这个“指挥的意志”就是权威。没有权威,任何一个社会要保证生产连续不间断地进行,社会秩序正常运转,都是不可能的。随着生产过程日益社会化,人们交往活动日益扩大,权威就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权威的表现形式和作用范围是历史地变化着的。在人类的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集体劳动和共同生活,形成最早的氏族酋长的权威。这种权威并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取决于他们所代表的阶级的历史地位。被剥削、被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解放,集中本阶级的意志形成了革命的权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威信即权威,把整个阶级和广大人民团结成为统一的战斗力量,去摧毁旧世界,建设新社会。在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权威日益体现在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对社会生活的管理和发展社会生产的组织领导中。社会主义社会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纪律和行动,是最需要权威和最能形成权威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每一个人至少在生活的某个阶段都要运用权威,即便是抚育孩童也需要权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权威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它的作用和影响对于管理者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建立一种理性的非对抗的关系,一方面巩固管理者的地位,另一方面缓解和释放被管理者中的利益压力与非理性情绪。因此,对权威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本文试图从权威的类型、本质、要素和功能等方面来讨论,以求进一步加深对权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经历长期的心理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心理、态度和信仰.互联网是否会对现有的政治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呢?许多人对此持肯定的回答,认为互联网本身具有的特点能对政治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里,笔者认为,对于网络我们应该持一种比较理性的态度.Internet本身正如一只潘多拉的盒子,里面既包含幸福,也有邪恶.它对政治文化本身是否能产生影响?能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对此应持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无论人们把私营企业主看成一个“群体”、一个“阶层”,抑或是一个“阶级”,当前人什1面对的都是同一个现实:由于私营经济在迅猛发展,私营企业主的队伍在迅速增大,其社会地位在升高,社会影响也在随之扩展、深化和增强。这既包括其自在、自发的影响,也包括其自为、自觉的影响。而且,其影响所及是全方位的,无论是社会经济生活,还是文化生活、政治生活、法律生活以及意识形态诸领域,都可看到其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作用。这些影响是复杂的,社会的反映、回应和评价也是复杂的。人们普遍持“有分析”的态度,很少有人对其全盘肯定或全盘…  相似文献   

15.
双传学  范美香 《探索》2015,(2):130-135
权威研究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应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困境,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主客体间的支配与服从认同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具有社会历史性、政治性、层次性、多维性。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因外部环境的改变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执政党权威流失消解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阻滞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纽带建构;社会现代性解构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稳定性;大数据时代多元选择干扰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塑造。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现代转型,是从一元到多元的权威结构转型、从宏观到微观的权威运行方式转型、从先在赋予到现场后致的权威生成机制转型以及从规训性到解放性的权威特性转型。  相似文献   

16.
浅论60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阶段,同时也是个丰富多彩的时代。60年代美国青年反主流文化运动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见物不见人”的认同危机,尤其是青年,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物质丰富的社会现实产生冲突和矛盾;反过来,运动又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场运动的形式、成因、最后消逝的原因及意义,对其有一个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的政治文化的传统。其中,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的政治文化一直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以主体,至今仍有深厚的影响。其主要内容是“大一统”的政治思维模式,“均平、求同”的政治意识,“大同、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8.
在对经典社会学理论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吉登斯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在方法论层面,吉登斯提出了双重解释学的方法论原则和结构化理论,希冀以此超越传统主客二元对立的理论倾向。在研究主题层面,吉登斯将现代性问题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并对现代性本身及其相关的众多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在其思想的后期,吉登斯转向了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关注,生活政治,气候变化的政治等领域成为研究的首要目标。总体来看,吉登斯的理论体系具有浓厚的理论综合倾向,并体现出对社会现实参与的不懈努力。虽然其思想引起了一些争议和批评,但明确的问题意识仍然使吉登斯无愧于一名思想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9.
政治亚文化是社会稳定的“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物质条件基础上特定群体对政治生活的反映,政治亚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政治亚文化是社会稳定的“双刃剑”.从积极影响来看,政治亚文化丰富着社会政治文化的内容;发挥着凝聚、消解和制约作用;衡量着政治生活的自由民主程度;可以转化为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从消极影响来看,政治亚文化会削弱主流政治文化的社会化效果;制约着社会的政治认同;影响着政府权威的合法性;束缚着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性;影响着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里,任何一个政治人都是由自然人经过对政治文化的认识和学习而形成的。这种认识和学习政治文化的过程即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心理和精神的反映。它在各个社会共同体的社会生活中都处于重要地位,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一切社会成员。鉴于政治文化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古今中外的政治思想家都对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方式和途径给予密切的关注,特别是统治阶级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总是千方百计地控制政治社会化,或采取怀柔宽容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