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改革目标,其中的“社会治理”是个新概念。以往我们使用的是“社会管理”一词,现在用“社会治理”来替代,一字之改,显现出党对社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改革目标,其中的"社会治理"是个新概念。以往我们使用的是"社会管理"一词,现在用"社会治理"来替代,一字之改,显现出党对社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社会治理面对的是社会建设中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实现社会的有效治理,需要创新社会治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社会治理工作。而社会治理工作,本质上是一种群众工作。由此,我想到媒体上推介的"换位工作法"。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执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成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且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24次提到"治理"一词,诸如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等等。这一理念创新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把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要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5.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总体要求。其中,“社会治理”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成为了治国理政的新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及我国国情,探寻共建共治共享的实现路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爱丽 《奋斗》2014,(1):14-15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前所未有。纵览《决定》,有两大突出的亮点:一是从单方面的政策改革走向了全方位的制度改革,特别突出了党中央在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关系上的深谋远虑和制度安排;二是用"治理"替代了"管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的政府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三个层面提出了具有多元性、协调性、互动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战略是一个社会根据当时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涉及方方面面的改革与转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从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会发展战  相似文献   

8.
王名  蓝煜昕 《前线》2014,(6):52-5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了非常引人注目的新表述,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目标之下,社会改革领域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可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执政理念上呈现从"管理"到"治理"的重要转型。回顾党的十八大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表明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治国理政规律有了新的认识,达到新的理论高度,是我们党治国理念的新跨越,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对我们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深刻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按照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要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很明显,这里已经内含了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我国国家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为了达到这一国家治理目标,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这就涉及到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我国国家治理的手段问题。只有从国家治理的目标和手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才能更系统而深刻地理解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我国的国家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4,(Z1):36-3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成败决定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对于改革,我们要正确认识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改革究竟是为了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以往“社会管理”的表述提升为“社会治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家和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将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中全会之后,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治理成为《决定》所确定和阐发的重要改革内容。基层是国家权力控制与民间自治力量的交接部,是社会治理前沿。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党的基层组织发挥着领导、协调、宣传等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党组织功能和价值的正确发挥,有利于密切党与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基调,意义十分重大。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必须推进与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据此,文章对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孙赫东  王璐 《世纪桥》2020,(2):14-1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把握时代大势,从政治、全局和战略高度综合考量,全面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系统回答了有效应对百年大变局和统揽中华民族复兴全局的未来征程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和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是一篇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我国国家制度建设的时代性提升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2月9日至10日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召开,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新形势下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总的依据和行动指南。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探索符合四川实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等方面解放思想、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治理"与"管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彰显了党和政府在社会治理理念上的重大转变。这一思想上的重大转变就要求我们摒弃之前固有的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而人文关怀是社会治理的终极价值目标,是社会治理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社会建设理念创新,将"社会管理"升级为"社会治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从"提高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