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57年,我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革命史专业学习,毕业后,在著名党史学家胡华指导下继续学习、研究中共党史。1977年,胡华带领党史教研室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几位同志研究周恩来的青少年时期,并很快写出了书稿。他很想听听邓颖超对书稿的意见。经和邓颖超的秘书赵炜联系,邓大姐  相似文献   

2.
西花厅岁月     
56年前.沈阳市第七女子中学的一位名叫赵炜的普通女学生从未想到.自己会在求学、从军之后走入中南海.走进西花厅。在这座古朴秀丽的大院里。她一待就是37年。和周恩来、邓颖超这对伟大的夫妇结下了一世情缘。在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西花厅岁月》一书中.赵炜满怀深情地叙述了她在周恩来、邓领超身边工作的难忘经历。读之,伟人的音容笑貌、风采风范犹在眼前。让人动心动容。征得赵炜同意,本刊自本期起选载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和邓颖超都十分钟爱海棠花.海棠花见证了他们这对革命伉俪的真挚深情.1951年春,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几封书信往来,读来就有深切感受. 1951年春,邓颖超因病在杭州休养,优美的景色使她心情精神为之爽振,便写信给周恩来分享,亦表达对周恩来的思念.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生前曾明确提出,死后将他的尸体火化,把骨灰撒向祖国的江河大地。但谁也未曾想到,在他的骨灰盒问题上会出现争议。 人们觉得,周恩来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骨灰应该放在一个既庄重又高贵的骨灰盒里,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亿万人民对周恩来的崇敬心情。但与周恩来朝夕相处的邓颖超同志不同意。她认为,恩来生前一向反对奢侈,死后用普通骨灰盒就可以,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一次采访邓颖超秘书、时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赵炜同志时,她说:“我跟大姐30多年了,她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说邓颖超才思敏捷,这话一点儿不假.  相似文献   

6.
2014年2月4日,是邓颖超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邓颖超同志,邓颖超秘书赵炜、邓颖超警卫秘书高振普、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原厂长于蓝、周恩来扮演者王铁成、周恩来侄女周秉宜、邓颖超侄孙邓友平、亲手为邓颖超缝制棉袄的工人代表杨敏、邓颖超的护士代表谢淑华等邓颖超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友代表,从不同方面,回顾和追忆了他们曾经与邓颖超接触或相处的片段,以表达对邓颖超同志的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7.
刘燕  茅文婷 《党的文献》2014,(2):92-101
2014年2月4日,是邓颖超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邓颖超同志,邓颖超秘书赵炜、邓颖超警卫秘书高振普、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原厂长于蓝、周恩来扮演者王铁成、周恩来侄女周秉宜、邓颖超侄孙邓友平、亲手为邓颖超缝制棉袄的工人代表杨敏、邓颖超的护士代表谢淑华等邓颖超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友代表,从不同方面,回顾和追忆了他们曾经与邓颖超接触或相处的片段,以表达对邓颖超同志的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8.
1996年8月8日《报刊文摘》头版刊有一则摘自8月1日《广州日报》的消息:《周恩来邓颖超订婚照将公开》.消息还说,由邓颖超在津同学与同事张广煦收藏的这批资料将由其儿子张文藻捐给天津筹建中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其实,凡是了解周恩来、邓颖超两人相识、恋爱和结婚经过的人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俩不可能有订婚照.周恩来和邓颖超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在天津相识的.当时,周恩来21岁,邓颖超只有15岁.名字还叫邓文淑.后来,周恩来因领导学生运动被反动当局逮捕,获释后即去了欧洲.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只是相识和短暂地相处,根本没有,也不可能谈情说爱,也就更谈不上拍什么订婚照了.周恩来旅欧时经常与国内的亲友、同学们通信,而收到他信最多的人就是邓颖超.通信多了,彼此的了解也就加深了.“周恩来主动向邓颖超求爱,并要求尽早得到她的答复”.邓颖超后来回信答复了.因此.他们“是在通信中确定恋爱关系的”.如果这时他俩就算订婚的话,一个在欧洲,一个在天津,怎好拍订婚照呢?1924年周恩来回国到广州投身火热的大革命运动.他于1925年1月趁上海出席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的机会托北京代表高君宇当“红娘”捎信给邓颖超,这时,邓颖超也因在天津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遭反动当局通缉.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2月,金城出版社出版的《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带着春天的温暖悄然问世,这是作者周秉德女士送给读者的春天礼物。周秉德女士是周恩来的长侄女、沈钧儒的长孙媳,她自12岁住进中南海,在周恩来身边生活了10余年,并在周恩来逝世后经常陪伴邓颖超。本书的唯一性和独特之处在于,作者的记述从12岁初见伯父伯母始,以亲人的独特视角,细腻翔实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回顾了周恩来、邓颖超工作生活的诸多细节。在作者眼中,他们是最亲爱的"伯伯和七妈",是慈祥长者。  相似文献   

10.
中外同钦风节亮,古今难比懿德昭。高山仰止如慈母,景范长存日月遥。这是澳门爱国人士、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在邓颖超逝世后写下的《悼邓大姐》的诗句,既是缅怀之情,更是对邓颖超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邓颖超早年是我党妇女工作的杰出领导人,同时也辅助周恩来做了大量的统战工作,到晚年,她又是主管全国政协工作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她作风平和,工作细致,赢得了广大党外人士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11.
<正>邓颖超为什么没有生育周恩来和邓颖超是1925年8月8日在广州结婚的。婚后不久,就发生了廖仲恺被刺案,周恩来被选为廖案检察委员会委员之一。在廖案并未完全查清楚的10月6日,广州的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指挥下举行第二次东征。周恩来作为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军出发。邓颖超留在广州,协助何香凝做妇女工作。周恩来走后,邓颖超当然思念丈夫。只是那些日子里,  相似文献   

12.
邓颖超1904年2月出生于广西南宁,她成长、投身革命的地点在天津,但她的祖籍是河南光山. 邓颖超生前对"娘家"河南有着特殊的感情.1958年"大跃进"时,她向周恩来建议,让周恩来嫡亲侄儿周荣庆到河南焦作当农民,做一名普通的拖拉机手.周荣庆在焦作扎下根,找了当地一位女劳模晋菊清做媳妇.晋菊清随丈夫周荣庆第一次进京时,邓颖超拉着这位侄媳妇的手说:咱们都是河南老乡,又都成了周家的媳妇.不久,邓颖超又让周恩来的一位侄孙女周国盛也到河南焦作当了一名纺织女工.  相似文献   

13.
崔军 《党史纵览》2006,(9):21-24
长征中的周恩来和邓颖超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前,时任中央局秘书长的邓颖超就由于工作劳累、缺乏营养而得了肺结核,经常大块吐血.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邓颖超向组织上要求留在江西根据地,一方面养病,一方面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但组织上决定让她跟着队伍走,组织原则性极强的邓颖超服从了组织的安排.  相似文献   

14.
7月11日下午七时,我照例高兴地坐在电视机面前,收看祖国改革开放的好消息。突然,哀乐声起,一幅极为熟悉的相片出现在银屏上,宣告了“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同志逝世”的不幸消息。顿时我目瞪口呆,泪珠夺眶而出,没想到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邓颖超大姐,就这样离开了我们!7月4日,我给赵炜同志打电话探问大姐的病情时,她说,比前几天好一些,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国老一辈的开国领导人中,周恩来与朱德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严峻考验,从相识、相交到相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笔者由于工作关系,在1992年邓颖超同志逝世后,曾多次进入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在至今仍按原样保存的周恩来卧室里,我们见到的只有简单的家具和床上普通的  相似文献   

16.
1925年夏天,周恩来与邓颖超这两位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革命战友,经组织同意结合为夫妻。他们自1919年相识,在共同的革命事业中逐渐建立起真挚的爱情,但为了革命工作,又长期各自东奔西走,已经有五个年头没有见面了。现在要准备举行婚礼,不仅组织上和周围的同志为他们高兴,这也是他们自己迫切盼望的。可这时周恩来在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军事部长兼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脱不开身。而邓颖超却远在天津,担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兼天津各界联合会主席团主席。为此,党组织决定调邓颖超来广东区委会工作,一方面配合周恩来,一方面也照顾她与周恩来的特殊关系,便于他们结婚。周恩来因此写信给邓颖超,要她速来广州。  相似文献   

17.
《先锋队》1996,(3)
邓颖超的“夫人风格”邓颖超是位独立性强、事业上有极大成就的伟大女性。1925年她和周恩来结婚,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黄埔军校和周恩来一起工作的国民党著名将领张治中,按当时惯例,见了邓颖超称她"周太太"。邓颖超不同意这样称呼她,几次对张治中说...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生前十分关注祖国的统一大业。早在大革命时期,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就特别注意吸收台湾青年入校学习。当时在周恩来所领导的中共两广区委下面,专门设置了组织台籍同胞进行革命活动的台湾区委。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又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一道主持和筹划了我们党的对台工作。1975年底,周恩来以重病之躯,在体温高达38.7℃,躺在病榻上吊着输液瓶的情况下,约对台领导小组的负责人罗青长谈对台工作,询问台湾近况和在台老朋友的情况。这是他最后一次找部门领导人谈话。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根据周恩来生前的意愿,把他的骨灰盒安放在台湾厅。周恩来为了台湾回归祖国,贡献了毕生的心力。  相似文献   

19.
秦九凤 《党史纵横》2003,(11):37-37
作家文摘2003年6月24日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说说我与周恩来的关系》一文。文中说文强先生曾参加周恩来的婚礼,并送了写有“花花圆圆寿寿”的题字条幅作为祝贺。这一贺礼的落款是“周恩寿、文强”。但经笔者仔细阅读推敲,结论是文强先生不可能参加周恩来的婚礼。 周恩来、邓颖超是1925年8月8日在广州结婚的。当时,邓颖超在天津从事革命活动遭到天津反动当局通缉而只身乘船南下到广州,周恩来因忙于革命活动,未能亲自到码头接邓颖超,而派自己的警卫副官陈赓持邓颖超照片到码头上去接,但未接着,直到在周恩来的住地,陈赓才见到邓颖超。随后,陈赓领着邓颖超一起去见周恩来。在广东省总工会找到了正在开会的周恩来。当陈赓悄悄告诉周恩来时,周恩来只向坐在远处的邓颖超点点头,继续紧张地开会。开完会也未过来与邓颖超见面就又和陈延年一起匆忙地走了。当晚又因为突然提前两小时实行宵禁,致使邓颖超无法回到周恩来住地。直到第二天傍晚,周恩来、邓颖超这对恋人才相会在周恩来住所。随后,陈赓走了。周恩来请邓颖超到广州的太平馆西餐厅吃了顿西餐,然后就结婚了。可以说,他们  相似文献   

20.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他的尸体火化后,骨灰没有保留,而是撒向了中国的山水之间。后来的中共中央领导人邓小平逝世后,骨灰也是撒到大海上。周恩来研究专家秦九凤曾数十次采访过参与撒周恩来骨灰的四个人中的三个,知道了很多内幕。担心民众搜集周恩来骨灰周恩来夫人邓颖超在丈夫逝世当天。即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