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剑英的口才素来闻名遐迩.从抗战期间叶帅在一次军事会议上的表现,可以充分领略其雄辩风采. 1940年3月,蒋介石在重庆召开各战区军级以上参谋长会议,企图公开向我党我军发难,进而发动更大规模的反共高潮.中共方面被通知参加此会的是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和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当时,张云逸远在华中,不能前来.而几天前叶剑英也因不慎摔伤了胳膊,按理说也不便参加.但在和南方局的负责同志商量后,他决定带伤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
陈毅在苏北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了新四军番号,并欲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在延安代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达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主任。这  相似文献   

3.
柳守忠 《湘潮》2004,(4):11-13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了新四军番号,并欲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在延安代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达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九年春天,在皖南繁昌抗日前线我第一次见到谭震林同志,当时,他担任新四军三支队的副司令员。原任新四军参谋长兼三支队司令员的张云逸同志,已经过了长江,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总指挥,三支队的军政工作和部队活动区域铜(陵)南(岭)繁(昌)的地方民运工作,都由谭震林同志直接领  相似文献   

5.
抗战开始。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1937年底.新四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张云逸到福州,与当时的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谈判,决定于1938年2月在福州三坊七巷的安民巷现在的53号成立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由新四军参议兼闽东特委委员王助任主任,闽东特委主要领导范式人领导办事处内部及各地县联络工作。  相似文献   

6.
《湘潮》1989,(4)
杜屏杜屏(1915—— ),望城县人。1936年入团,同年参加红军并转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军委总政治部统战部训练队队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特务团连长、副营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教导大队大队长,第一支队2团参谋长,新四军1师2旅参谋长,“抗大”第九分校教育长,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21旅副旅长,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3军67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7.
李衍增 《世纪桥》2010,(22):22-24
粟裕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1907年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连长、营长、支队(团)长、师长、师政治委员,红四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05,(9):24-29
一、泯恩仇,共携手1937年10月2日,南方八省边界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不久,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军部少校参谋顾玉良及孙克骥、吴源生等人到福州,与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就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问题进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10位大将中,张云逸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个:年龄最长(授衔时已63岁);比毛泽东还大一岁零四个月;工资级别最高,惟一一位拿着元帅级别工资的大将;资历也最长,参加过同盟会,1926年加人共产党时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的少将参谋长了,后来在百色起义、领导和重建新四军、广西剿匪等重大事件中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军36位军事家之一.更让人称道的是,张云逸不仅革命历程充满传奇,而且他的婚娴情感也富有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0.
张云逸(1892-1974),海南文昌人,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阅历丰富,是中共党史、军史中一位富有传奇和神秘色彩的人物。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曾参加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和辛亥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红七军军长、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副军长、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本文叙述的是张云逸在皖南事变前后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11.
正1939年春末夏初,罗炳辉率新四军五支队从皖南突破敌人的长江封锁线,挺进到淮南皖东地区。经过三打来安城和1940年著名的半塔保卫战,终于建立起了从淮河南岸的苏皖边界地区直到淮河北岸的淮宝地区、纵横各100多公里的淮南皖东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新四军五支队被改编为新四军二师,由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兼任师长,罗炳辉任主持实际工作的副师长,1942年任师长。在此期间,罗炳辉在淮南抗日根据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军人要智勇双全"  相似文献   

12.
徐壮志 《世纪桥》2005,(11):86-88
洪学智,1913年生于安徽。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长征中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抗战中曾任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四野43军军长。  相似文献   

13.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蒋介石于1940年3月,在重庆召开各战区军级以上参谋长会议,企图通过这次会议公开向我党我军发难,发动更大规模的反共高潮.中共方面被通知参加此会的是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和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张云逸远在华中,不能赶来参加;叶剑英也因几天前不慎摔伤了胳膊,也不便参加.但他在和南方局的负责同志商量后,决定带伤出席会议.参加会议之前,叶剑英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不仅和有关人员一起搜集资料,分析形势,研究对策,还通过各种关系了解蒋介石的企图和各有关战区、集团军派来参加会议人员的动态.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叶剑英确定了这次会议上的态度是拥蒋抗日,反对磨擦,一切以抗战、团结、进步的大局为重,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晓以大义,争取更多人的支持,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诡计.  相似文献   

14.
冯晓蔚 《党史纵览》2014,(11):28-33
正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1914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他一生中曾两授军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红军营长,团参谋长,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师参谋长,华中野战军第九纵司令员兼政委,第一兵团和第三野战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长、国防大学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被誉为"能参善谋"  相似文献   

15.
<正>1941年皖南事变后,无为游击纵队、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团、皖南突围部队和部分地方武装整编为新四军第七师。张鼎丞任师长(未到任),曾希圣任政治委员,李志高任参谋长,何伟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九旅、挺进团。新四军第七师师部旧址,位于芜湖市无为市红庙乡三水涧村。旧址现存师政委曾希圣的住所及师部办公室、机要室。这是一座民国初年的木结构草顶覆瓦平房,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院落占地2400平方米,院内有曾希圣亲手栽植的两棵梨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16.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副军长项英,在突围至皖南赤坑山后,惨遭杀害,凶手竟是自己的副官刘厚总.深知内情的人,对这个结果并不会感到意外……1 说起项英同刘厚总的相识,有一段历史来由.那是1938年初,中国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为了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组编新四军.项英受中共中央委派,出任新四军政委,叶挺任军长.4月初的一天上午,项英刚刚开完一个会议,警卫员跑来向他报告:湖南有一支游击队已经由南昌到达云岭.请予以接见.项英一听,便同副军长张云逸、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一起来到从湖南来的游击队集合地.  相似文献   

17.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14,(10):40-45
翻开开国上将李达的档案,他的履历表满眼都是参谋长这个职务的记载。笔者统计了一下,不算在解放军总参谋部任副总参谋长这一职务,记录李达出任军队师级以上参谋长一职的就达13次:1932年4月,任红八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1932年11月,任红八军参谋长;1933年6月,任红十七师参谋长;1934年8月,任红六军团参谋长;1934年10月,任红二军团参谋长;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89,(2)
段焕竞段焕竞(1911—),茶陵县尧水乡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茶陵县游击队排长,红十八师第五十二团九连连长,湘赣省军区红五团一营营长、代团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营长、团参谋长,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六团团长,新四军第一师二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苏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张云逸研究会等部门主办的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在福建举办。这次活动的发起人,同时也是主要参与者都是新四军组建初期与福建渊源较深的部分领导人的子女,如张云逸之子张光东、谭震林之女谭泾远、邓子恢之子邓淮生、张鼎丞之子张泰山、叶飞之女叶小楠等。新四军领导人后代这次赴闽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暨慰问革命老区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我军一代名将张震,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先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新四军第六支队、八路军第四纵队、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和四师第十一旅旅长,相继辅佐彭雪枫、张爱萍驰骋淮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参与了党领导的敌后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副参谋长和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协助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挥戈华东战场,参与指挥了从宿北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一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