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根据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现实要求,阐述当前妥善处理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现实关系,并指出解决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的关键是在体制完善中不断地解决贫富分化问题,并提出相应全面解决贫富分化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贫富差距主要从客观的指标尤其以基尼系数来测量与分析,但较少从人们的主观感受、认知来认识,尤其对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为得益的先富群体究竟如何看待社会贫富分化,并没有什么较为实证的调查资料、数据来回答.而社会贫富分化到何种程度是同人们的主观感受有关联的.本文旨在以作者于2004年9月在浙江所做的问卷调查资料来揭示出先富群体对社会贫富状况的认知,即先富者如何看待与分析目前中国社会贫富分化情况.文章的基本结论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得利的先富群体也认为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而造成这种差距过大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制度性的因素例如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3,(10)
社会贫富分化问题在实证科学与黑格尔哲学那里都进行过研究但未能真正得以解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展开对上述二者的彻底批判,从而最终找到消除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方法与道路。马克思在经济哲学的批判视域内凸显出对资本文明和形而上学批判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8O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扩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现象,这种现象目前仍有继续发展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在向共同富裕目标挺进过程中的必要的社会分化呢?还是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相背的两极分化呢?这确实是一个众人瞩目的社会问题,不少人对此有疑虑。回答这个问题,简单的、绝对的方法是不足取的。要搞清问题,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贫富差别现象做些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这与我国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相悖.因此,必须着力于缩小收入过大差距,缓解贫富分化矛盾.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无论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实际还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实际看,市场化改革都不可能实现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过大、消除贫富分化,首先要分清关于分配公平认识上的一系列是非界限,在此基础上,按党的十八大精神统一理论思想认识,并按十八大提出的理论指导完善制度和体制,采取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战略和政策措施,缓解贫富分化,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巩建华 《唯实》2010,(7):78-8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轨和经济转型时期,贫富分化问题相当严重,社会弱势群体大量存在,整个社会问题呈现出系统性的结构化特征,已经演化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政策问题。社会工作中的服务职能长期处于缺位状态,导致社会问题缺乏社会化的解决途径。通过总体性公共政策分析模式和解释论证的结构模型,可以从理论上推导出一个重要结论:在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引导体制外资源流向社会工作领域,通过社会化的机制力量可有效化解因贫富分化而引发的社会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政策的指导下,社会各阶层总体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这是让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和贫富分化的问题,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现将理论界对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各国现代化的过程都遇到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社会贫富分化的趋势。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对我们是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9.
管传林 《世纪桥》2010,(17):118-120
阶层分化带来贫富分化过大、政治不稳定因素增多、政治认同和民族认同同步降低等问题,削弱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从发展、政治稳定机制、民主政治建设、执政党整合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和策略,化解阶层分化给民族凝聚力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和提升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武中哲 《求实》2001,(3):16-18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使社会成员普遍受益的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成员的未来贫富分化状况 ,它将分别通过社会结构性因素和个人自致性因素来重构未来贫富分化的新格局 ,分别表现为结构效应和极化效应 ,两种效应在短期内加大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过度的贫富差距必然导致社会成员强烈的相对剥夺感 ,从而影响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为此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樊勇 《理论学刊》2003,3(6):50-53
正确而深刻地认识贫富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有效解决该问题的前提。贫富问题产生的根源不仅具有复合性与复杂性 ,而且带有阶级性和制度性 ,且后者始终是一个不应回避和淡化的实质性问题。本文从唯物史观的层面对贫富问题加以审视 ,以劳动为切入点探寻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 ,分析了生产方式及社会制度对贫富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论证了公有制社会贫富问题的必然解决。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4,(Z1)
<正>近年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都会产生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如今的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不好做了,这主要是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个性化的人也越来越多。加之近两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岗位竞争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贫富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不公平感开始出现,人们的挫折感、失落感、愤怒感也在逐渐增强,这些现象会使人自身的行为发生变化,在一定的环境暗示下,就会变成攻击和侵犯。这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对职工本人的  相似文献   

13.
王梅 《前线》1994,(17)
前不久,记者接到这样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说:“小平同志将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我们的政策又允许按资分配,按资分配又具有贫富分化的自发趋势。一面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一面是按资分配和贫富分化的趋势,这不是相互矛盾吗?应该怎样看待、怎样把握这两者的关  相似文献   

14.
正先行先试是中央赋予基层的权利,也是基层改革创新的有效办法。为破解村级贫富两级分化带来的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促进资源价值最大化,贵定县"摸着石头过河",抱团发展聚合力。贵定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创造性地以经济实力较强的东坪村为轴,将相  相似文献   

15.
当前贫富分化背后有着腐败与垄断的因素有目共睹,但腐败制造的绝不仅仅是贫富差距,它更为经济社会不断滋生严重后果。市场经济社会免不了会出现贫富差距,但是在机会不平等环境中胜出的一般是那些与权力联姻者。这种人的胜出尽管会给其个人带来巨额财富,却不能实现社会效率的最大化,反而与弱势群体利益的增长负相关。另外,由于腐败所攫取的利益往往是隐形的,所以难以将其纳入贫富调节范围,不能发挥调控贫富差距的作用。而且由于握有财富者往往同时握有权力,所以他们总是拒绝将其财富纳入贫富差距的调控范围。必须看到,如果决定人们贫富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05,(3):26-27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重化工业模式不利就业,加剧贫富分化。  相似文献   

17.
王天发 《党建文汇》2006,(12):17-17
由于选择了革新开放,越南创造出广为赞叹的“越南奇迹”。当然,在革新开放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城乡和地区发展失衡、贪污腐败等。越南党和政府认为,这些是发展中难免遇到的问题,完全有信心和能力解决。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党的社会整合功能与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整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整合的核心力量,在社会整合中中国共产党面临阶层分化和贫富分化、组织分化、文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等挑战,必须以利益整合为核心、以组织整合为重要手段、以意识形态整合为重要途径,建构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当前,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因此,坚持社会公正原则、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姚永康 《唯实》2014,(12):61-63
我国的贫富差距之所以让人担心,是因为其背后暗含着分配制度缺陷造成的社会不公和腐败,以及由此滋生的社会不满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经济在快速增长,但利益大多归于富人,穷人得到的好处不多;而且经济越增长,富人就会越富,贫富分化只会更严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