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随后,各地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探索土地规模经营的新模式。尽管各地家庭农场的内涵不尽相同,但都包括几个核心要素: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以职业农民为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是继"包产到户"之后又一次值得关注的经营模式转变。家庭农场有了"身份证"今年3月初,安徽省庐江县种植大户潘英友领取了个体工商户营  相似文献   

2.
孟丰林 《当代贵州》2013,(13):20-20
美国: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合伙农场占10%,公司农场占3%。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提起田红燕的名字,红星一场的人们都会翘起大拇指说:“她是个铁姑娘,她把青春和汗水都洒在了农场这块热土上。 田红燕今年25岁,1989年参加工作,在红星一场七连从事生产整整七个年头,在这七年中,她参加过家庭农场的土地承包,参加过联户承包、个人承包和班组承包,不论是干什么活,干什么工作,她都全力去完成,刚工作时田红燕才17岁,身单力溥,家庭农场的场长要照顾她轻活干,她不同意:“如果都要求照顾,那地里的脏活累活谁干。”就这样承包土地的累活脏活她总是抢着干,一年下来家庭农场把她列为出勤最高,收入最好的青年职工之一。  相似文献   

4.
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出现了"家庭农场"的提法,并且鼓励各地发展家庭农场,这无疑给广大草根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政策性商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与传统农业种养殖模式有四个区别:一是注册登记制度,家庭农场需要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二是品牌化,家庭农场销售的商品都有自主品牌,比如"张某某"水稻、"大地"高粱等。  相似文献   

5.
当"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要紧迫的问题,家庭农场被提到议事日程。家庭农场怎么做?就当前来看,依然存在诸多的政策与制度空白。连片土地匮乏、交通水利尚需改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贵州如何发展家庭农场?毋庸置疑,家庭农场在贵州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无论是生产规模、产品种类还是经营模式,贵州都无法复制和照搬平原与沿海地区,必须依靠自身的自然禀赋,发挥生态优势,走出一条切合贵州实  相似文献   

6.
1991年5月中旬我们访问了广东省中山市张家边区西亚村朱灿标家庭承包农场.一户包了116亩田1984年春,西亚村200多亩田要承包,当时每百斤谷子卖19元,农民嫌谷贱不愿包田.队长说:你们不种,给外县人种吧!村民朱灿标说:大家不种,我就全部包了.议论的结果,大家都只承包了口粮田,余下的100多亩田由老朱承包了.他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家庭承包农场.年年增产又增收老朱办了7年家庭农场,现共承包田116亩.这片土地,原来亩产900斤谷,他承包以后连年增产,1990年亩产已达1680斤谷,经济收益年年上升.老朱说:1984年只赚了一千元,1985年九千元,1986年一万五千元,87年一万九千元,1988年以后每年能赚两万多元.绿色的成功之路老朱的家庭农场办得好靠3条:第一,党的政策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长期稳定,包的田不变动,老  相似文献   

7.
中国家庭农场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一条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路径,一个充满着阳光和希望的新方向。一、中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一)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
加快家庭农场规模化发展,是兵团农业和农牧团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兵团具备了实行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的条件,但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我们只有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才能适应国际农业经济不断变化的要求,从而实现"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省家庭农场不断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搭建起农业绿色发展新平台,实现了数量质量双提升,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大显身手。为抓好家庭农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近年来,贵州省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家庭农场迎来新机遇,步入发展快车道,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上海松江、浙江宁波、湖北武汉、吉林延边、安徽郎溪等地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模式一:上海松江模式采取以农户委托村委会流转的方式,将农民手中的耕地流转到村集体。土地流转到村委会后,再将耕地发包给承租者。这是高度"计划性"的"定人定产"农场模式,规模在100亩到200亩之间,农场主不超过3人,只从事粮食生产和养猪。松江"定人定产"家庭模式是科学设计,保障粮食生产,保证了专业化水平,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1.
家庭农场     
《当代党员》2013,(4):3-3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2.
新政新规     
《支部生活》2013,(3):50
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日前解释说,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4月8日,眉山市彭山区观音镇好运来家庭农场联合党支部挂牌成立,该支部涵盖了4个家庭农场共6名党员。2015年4月28日,彭州市小鱼洞镇中坝村药乡锦凤家庭农场党支部挂牌成立,以乡村旅游和种植蔬菜为主业的3个家庭农场的7名党员从此有了"家"。近年来,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涉及的农民党员越来越多。"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要延伸到哪里,  相似文献   

14.
正在农四师七十八团,一提起金红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个个都会竖起大拇指,称她为女强人。走进金红的家庭农场,就可以看到屋前是生机盎然的果园,两旁是两排整齐的猪舍,屋后是一排排绿油油的蔬菜大棚,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小农场。如今她家固定资产50余万元,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成为团场女职工致富的"领头雁"。她致富不忘穷乡亲,带动周围乡亲们共同致富的事迹在团场广为传颂。今年46岁的金红,是土生土长的兵团子女,八十年代嫁到了特克斯县,在特克斯县精纺厂工作,因工厂倒闭夫妇双双下岗。1997年冬,她从地方调回团场,走林果、种植、养殖多种经营之路。刚开始创业举步维艰,缺少资金和科学技术,状况并不好。金红积极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5,(5)
我国成功的典型家庭农场模式的发展表明,政府在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财政补贴、行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形成了对市场的"亲善型"介入与干预,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这种干预自有其经济学上的理论依据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支撑,是农业生产的正外部性、多重风险性、土地的社会政治属性等提出的必然要求。家庭农场发展中的政府"亲善型"干预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的命题,启示人们对政府与市场关系不可作机械的理解。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两种机制配置资源效率相等的那一点上,只要能提供更高的效率,政府应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积极作为,同时政府应尽力承担改革的成本。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流转与家庭农场的关系探讨——以辽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农业生产富裕农民。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规模性经营,以规模性生产经营实现家庭农场较强的盈利性。在我国,现阶段家庭农场的规模性要依靠土地流转来实现。辽宁省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与全国其他地方一致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本文有针对性的解决我省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夯实家庭农场规模性发展的基础,以支持家庭农场在农业现代化和强农、富农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5月9日,由济南市农业局牵头,联合市财政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全省首个《关于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的意见》提出,"三星"以上家庭农场将受鼓励。《意见》指出,家庭农场是指家庭成员为主要投资经营者,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经工商注册的新型农业  相似文献   

18.
相对传统农户的农业经营模式,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具有明显的一系列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土地配置与流转机制问题为:农村家庭土地的财产化观念影响集体内部流转方式的家庭农场土地集中经营模式实现;农地有偿流转影响家庭农场发展对土地规模扩大的利益驱动力;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面临实现集中土地和开发整理土地的投入费用支付问题;家庭农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土地产权交易关系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应当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策,实现有利于家庭农场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岳振 《当代贵州》2013,(13):1-1
家庭农场概念的出现,让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再添新话题。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成为"三农"体制变革的又一个里程碑,彼时便已在相关重大文件中提出了扶持家庭农场的发展任务。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组织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方向。家庭农场有其自身特征及准入资格,需要职业农民作为主体支撑,必须具备规模化、  相似文献   

20.
家庭农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各有侧重,其内涵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完善和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对家庭农场进行不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家庭农场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是传统家庭经营的延续和升级,也是我国未来农业经营的方向,将极大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目前,在政策引导和各地实践中,家庭农场已绽放出吸引力,但也出现了各种新问题。为保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必须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政府的配套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