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随着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先后举办亚信峰会(2014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G20杭州峰会(2016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2017年)等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主场外交礼宾工作成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场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这些高规格、宽领域的中国主场外交活动不仅传播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更使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在中国全面展开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时代,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内涵及重要价值,准确把握主场外交中党的成功实践和形象定位,塑造具有时代担当、人类胸怀和国际影响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对塑造好党的形象、传播好党的声音,增强中国国家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求是》2014,(14)
<正>2014年5月20日至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第四次峰会在上海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全面系统阐述了亚洲安全观,提出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梅等重大倡议,得到与会各方的积极响应,成为国际社会聚焦中国的又一亮点。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次重要实践,引领着亚洲安全合作的新方向,对展现中国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光里,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顺利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了。我们对"两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今年的"两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重要会议,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将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凝聚成国家意志,变成举国上下的自觉行动,是这次"两会"的重要内容。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肩  相似文献   

5.
正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第十一次峰会将在浙江杭州举行,这是今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也将是近年来中方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国际峰会。分析人士认为,本次峰会的主题设定、会议安排和成果设计,紧扣当下世界经济的症结,与中国新的发展理念息息相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也凸显了中方推动G20机制转型,引领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合作的理念。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源  相似文献   

6.
《福建党史月刊》2014,(9):43-44
正1989年6月,美国布什政府对中国采取一系列严厉制裁措施,中美关系跌入低谷,两国高层领导人的接触基本断绝。鲜为人知的是,在消融这一外交坚冰过程中,"音乐外交"曾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993年,美国担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东道国,提  相似文献   

7.
谢飞 《理论导报》2020,(3):47-48
正近日,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以下简称"慕安会")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今年慕安会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政府首脑、外交及国防部长和国际组织代表出席,加上众多全球商业、科技界精英,规格颇高。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本届慕安会的主题:"西方缺失"。本次会议召开之前,慕安会主席沃尔夫冈·伊辛格曾表示,如今的西方已变得不那么"西方",世界也没那么"西方"了。今年慕安会以"西方缺失"为主题,深刻反映了  相似文献   

8.
《求是》2015,(6)
<正>中国政治话语中常有"一代接着一代干"的说法,这与中国政党制度特点有关,也是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所在。观察西方政党制度,应为"一代隔着一代干"甚至"一代对着一代干",其政策经常打架,缺乏连贯性,这是其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决定的。表现在外交上我们就会发现,比较起来,别人与中国打交道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宫力 《前线》2015,(3):12-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分析世情、国情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在中国外交战略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和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是以务实的态度认识新情况、新问题,从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的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为深化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重要举措,也是抓好用好战略机遇期的前提和保障。增强战略定力,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当今的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凡 《党史博采》2007,(10):9-15
现任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曾是外交部第十位发言人,前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特命全权大使,前中国驻法国大使。他在任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大使期间,在反击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发起的"人权战"中赢得非常漂亮,在担任驻法国大使期间,他促成了江泽民主席的第二次访法,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首次出席西方七国集团会议……显示出他卓越的外交才华。他在回顾自己的外交生涯时说:"我的外交人生铺垫,是在联合国的十年完成的。"我们有幸在著名传记纪实作家王凡的《吴建民传》一书出版前,得以先在本刊连裁书中有关吴建民在联合国的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时话     
《红岩春秋》2015,(2):4
<正>进一步开创军事外交新局面,不断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接见全军外事工作会议和第十六次武官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外交大政方针,进一步开创军事外交新局面,不断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他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军事外交,在不同历史时期,军事外交为推进国家总体外交、维护国家安全、推动我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共和国外交书写了光辉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军事外交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积极拓展,锐意创新,取得许多新进展新突破。(据《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2.
祁伟 《理论学刊》2020,(2):101-108
发展中国家是我国的外交基础,小国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国家崛起并改变世界格局的新形势下,应研究发展中小国外交的新特点、新诉求,以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引领,构建与发展中小国的新型外交关系。研究作为发展中小国代表的塞舌尔外交,重点分析其务实性、创新性和进取性特点,可为中国在新世纪坚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布局,创新性地做好与发展中小国外交工作提出借鉴。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与中国外交纠“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外交"左"倾错误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文化大革命"形成一股狂热的极左思潮,其结果是造成中国外交系统的动乱和对外关系的失控,使中国外交陷入深重危机.作为中国外交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周恩来在大动乱中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在外交领域力挽狂澜,积极纠"左",终于遏制了外交系统的动乱,抛弃了"左"倾的外交战略,迎来中国外交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1日8日,一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自新中国成立起,他还兼任第一任外交部长,领导外交工作达26年之久。他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堪称新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代楷模。1955年4月召开的万隆会议,对周恩来的外交生涯来说是一次巨大成功。这次会议本是亚非国家倡议召开,非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但美国却派出了庞大的观察家和记者代表团参加会议,到处挑拨,胡说中国将向世界输出革命,要在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搞颠覆活动。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及参加亚非会…  相似文献   

15.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章回顾了70载外交历程,分析了经验和启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等,贯穿了四十年外交历史,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将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继承弘扬建国70年来的外交优良传统,与各国一道,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下旬,在北京举行了朝核问题第三轮六方会谈.虽然分歧犹在,但相对于前一轮会谈,六国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尤其是各方对促成会谈的"机制化"形成基本共识,并确定了第四轮北京会谈的时间.会谈前后,东道主中国积极开展"穿梭外交",对六方会谈的顺利举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扬.在亚太地区,这种以中国外交为源动力,围绕具体问题展开的大国政治动向,反映了"9·11"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来大国政治的新特点:合作主义取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未来大国关系中的博弈特点和一个重要走向.  相似文献   

17.
陈蓉 《党建》2020,(1):26-28
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外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保持定力、沉着应对,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困难所阻,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这一年,我们召开多个国际盛会,为喜迎四方宾朋搭建广阔舞台。从4月至11月,我们先后主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多个重要国际会议、论坛。这些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奉行互利共赢,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一贯立场,有力彰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维护多边主义、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8.
<正>时序交替,改革前行。我们即将走过不同寻常的2015,迎来"十三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关口,全面深化改革面临新的课题,肩负着新的任务。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今年改革的总体态势,明确明年改革工作总体思路。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构建发展新体制的"两个聚焦",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的"四个突出",进一步明  相似文献   

19.
《探索》2015,(5)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在具体的外交布局和政策落实方面展示出一些不同以往的与时俱进,包括合法国家利益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指导性地位愈加凸显;新型大国关系体现了党中央处理中美关系的新思路;"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新形势下中国经略周边的外交新战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带来了安全外交的新形势。这些外交政策的与时俱进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塑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中国外交"新常态"。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中国外交思想和外交实践背后所依托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积淀,就是文化传统中的"和"思想。"和"思想,是贯穿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外交思想的整个发展过程的一条主脉。从文化精神价值角度出发,理清中国外交思想发展过程中对"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研究中国外交思想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