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麋鹿还家话国运祝遵璜位于北京市国营南郊农场境内的北京麋鹿苑,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兴建的第一座麋鹿苑。这麋鹿苑的兴建,昭示着历史的沧桑巨变,昭示着我国的国运昌盛。麋鹿,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其角似鹿,其颈似驼,其蹄似牛,其尾似驴,故俗称“四不像”。据...  相似文献   

2.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在当前形势下,党员教育如何抓,如何能更有效地使党员始终牢记使命、坚定信念、恪尽职守?教育学讲“教育的美妙境界,在于有心而无痕”。党员教育也应在“无痕化”上做文章,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张文魁指出,《决定》出现了三个“第一次”。第一个“第一次”,是关于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问题,《决定》使用了“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字眼,这在党的正式文件中还是“第一次”。 第二个“第一次”,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提法。“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样的字眼,在过去党的文件中没有出现,而在这次的《决定》中,不仅明确提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并且还就如何建成合理化、规范化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做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14,(5):9-9
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习近平亲任组长。“小组机制”作为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中的特殊组织模式,究竟是如何成立,如何运作?领导人都在哪些小组挂帅?  相似文献   

5.
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二大:第一次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该宣言的结尾处,第一次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六大: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代会1928年6月至7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七大:第一次把“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苏若群 《世纪桥》2013,(7):32-34
90年前,即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决定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史称“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掀起了大革命高潮,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开辟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共产国际是怎样把在成立时就宣布不与任何政党发生关系的中国共产党,推向与国民党合作之途的?中共三大是怎样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的?国共“党内合作”对共产党的利弊如何?在纪念中共三大召开90周年的今天,探讨这些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乐水     
李仁凤 《奋斗》2006,(8):33-33
孔子曰:“智者乐水。” 孔子观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答曰:“夫水,遍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卑下倨句,必循其理,似义。浩浩乎不居,似有道。其延万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绰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就洁,似善。发源必东,似志。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的七个观点1977年6月,第一次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人才。”1978年12月,第一次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79年4月,第一次提出:“可划出一块地方来,叫做‘特区’。”1980年8月,邓小平在接见意大利记...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一生有过许多第一次经历,而且这些“第一次”是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久远的影响、,正是他的这些“第一次”,才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历史改变了发展方向。为纪念毛泽东120周年诞辰,我们特在“红色记忆”栏目中选载中共党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毛泽东的81个第一...  相似文献   

10.
《支部生活》2005,(12):32-32
今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为主要议程。为人民谋发展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抓好发展是执政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如何加快发展、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如何取得健康的发展,是“十一五规划”的核心内容。在当代中国,发展是硬道理,为人民谋发展更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贯穿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9,(12):53-54
徐友渔在10月5日的《时代周报》上撰文指出: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和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思想解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民族要想兴旺发达、有所作为,必须把思想解放当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断深化、不断提高。30的经历表明,思想解放的第一波之后,并没有形成持续的潮流,回潮时有发生,旧的“凡是”没有了,新的“凡是”不断出现。30年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只是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用严格的标准衡量,中国人的思想其实还是似解放而未解放。我们不能满足于一次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1,(17):64-64
坐落于后海边上的“望海楼”,早已人去楼空。我常想,每每从此经过的小文,是不是都会思绪万千,于是乎文思如涌,下笔有神,遂成为一篇篇举重若轻、似轻却重的“小文”,一次次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这个平面楼台上绽放,遂有今日之《望海楼札记》。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许多党史或军史的论著中,经常可以看到以下内容:1930年12月30日,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役中,活捉了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缴获了敌军的一部电台,这是我军首次缴获的敌军电台。不久前,笔者在江西永丰参加纪念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还看到了这样的观点:龙冈战役“创造了十个第一次”,其中有“第一次缴获敌人两部电台和电讯人员,为建立无线电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翻读二十四史,发现先哲在剖析历朝历代的奸臣和贪官时,多次使用了“大奸似忠”这一评语、在这里,“忠”是假象,“奸”才是实质,而“似”却是“忠”与“奸”的混淆反映似是而非的现象,最容易迷惑人,最容易使人误入歧途,《吕氏春秋》一书中,曾专门对“似”进行过研究并进行了深刻地剖析,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将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世纪的“第一次”——仅仅这一点。就足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一笔。而如果进一步在自身的内容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那么,十六大就有可能以真正具有深刻内涵的“第一次”而载入21世纪的史册,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第一次”毕意是“第一次”。没有开拓进取,就称不上真正有内涵的“第一次”;没有重要创新,也称不上真正有价值的“第一次”。“第一次”要名副其实,就  相似文献   

16.
慎说“第一”任炳近些年来,人们对“第一”两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口头上讲的,文字上写的,随时随处可听可见。“第一城”、“第一泉”、“第一园”、“第一店”、“第一桥”、“第一路”、“第一人”、“第一次”……以及类似的“首佳”、“首创”、“首先”、“最大...  相似文献   

17.
新年伊始,2014年全国地方两会陆续拉开大幕。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改革之后的第一次地方两会,本次两会,各地如何绘制改革和发展的“路线图”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8.
第一印象,是指在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对方的第一印象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这就是第一印象所产生的首因效应。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三把火”也就是要给人(包括上级、同级、下组等所有交往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领导活动中,年轻干部给人的第一印象.对其威信的形成超着重要的作用。如何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回象呢?一、亮好第一次相。年轻干教第一次亮相前.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举止要大方.谈吐要优雅.神态要自然.待人要亲切.着装要得体。应该摒弃那种“又不是去相亲.讲究仪表图…  相似文献   

19.
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明确要求:“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服从和服务于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如果能正确看待人隋,守住底线,就不会越来越妥协!’,“如果能守住第一次,抵挡住他人诱惑,就不会越陷越深!”他们懊悔的心声响彻牢房,但人生没有“如果”。在你越过底线、打破“第一次”的时候,人生“正负”逆转的阀门已然开启。曾经,他们都是所属行业的“标杆”,如今却身陷牢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