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历所谓“百年和平”之后,在人们以为这将是生活常态的时候,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又100年过去了人类对大战为什么爆发还没有达成共识,而现实,却似乎和100年前有着令人不安的相似。同样地,时代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生着各种大转型和大变动,又一波全球化的浪潮汹涌席卷,全球货币体系再次被质疑,民粹主义开始抬头…一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共同面临未来向何处去的困惑。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在一战100周年之际,探寻战争爆发的根源,剖析当今世界面临的类似危机,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很大程度上,世界依赖精英去运行,当精英们失败时,秩序就可能崩溃。一战的爆发,可以说是欧洲政治、经济和知识精英的共同失败。  相似文献   

2.
何倩 《当代世界》2008,(12):53-55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作为唯一的一个“极”,它在国际社会的权势处于顶点。但阿富汗战争余烬未冷,伊拉克战争又使美国颜面扫地,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更使美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随着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的不断变化,作为一个“极”的美国似乎正逐渐失去曾经拥有的统治力。而俄罗斯、中国以及印度等新兴大国却成为潜在的“极”,再加上欧洲、日本等旧有大国,这一格局既非单极支配,亦非多极结构,是否预示着另一种“极”时代格局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陈和午 《南风窗》2014,(8):40-42
国际金融秩序巨变的背后,100多年来,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常言道:"历史总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如果站在历史长河中看待战争的起源,似乎也能从中找到一些相似的影子。《经济学人》认为,如今的国际形势和100年前一战前夕非常相似:一是世界格局相似,有一个超级强国和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二是全球民族主义情绪渐增;三是经济上存在自满情绪。尽管笔者并不认同其中的有些观点,但  相似文献   

4.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是战争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战争的最终目的。提高武器装备的“隐身”能力是贯彻这一战争原则、达成这一战争目的有效途径之一。提起隐身,人们自然会想起美国的F—117夜鹰隐身战斗机或瑞典维斯比级隐身性护卫舰等一批隐身武备,这些先进的隐身武备对现代战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老欧洲”的概念,是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提出的,他把法、德等反对美对伊动武的欧洲国家称为“老欧洲”,把积极支持美国对伊政策的中东欧国家称为“新欧洲”,并称“北约欧洲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新欧洲”。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严重的政策分歧不仅使欧盟在共同外交政策上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也使美国和欧洲大陆主要大国的关系滑入了二战以来最深的谷底。2004年5月欧盟正式接纳10个中东欧新成员国后,“新欧洲”成为了美国在欧洲保持影响的首要依托。  相似文献   

6.
小布什政府上台后,为实现谋求世界霸权的战略目的,公开提出要把美国的战略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并为此作了大规模的舆论造势和一系列相应的战略部署.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在亚太地区拥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它的这一战略态势将不可避免地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产生重大的、意义深远的影响,值得人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1914年爆发了一场战争,而1814年建立了一种秩序。1914年并不是政治家们试图建立或孕育一种新的世界秩序的年份,他们甚至没有注意到这一任务;它反而是一个广为接受的秩序四分五裂的年份。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最需要的就是重塑并强化1989—1991年关于冷战的局部协定以在战争爆发之前在主要国家间形成一种新的平衡,而不是坐等危机、冲突及后果。出于这一原因,1814年比1914年或1919年更具指导性。本文总结了维也纳体系和一战后的欧洲协调对当今世界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秩序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和1989-1991年的苏联解体可能是20世纪欧洲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对欧洲劳工运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对其邻国,即最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并组织得最好的德国工人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德国工人运动的最早理论家和发言人是罗莎·卢森堡.1917年的十月革命,这一预示着残酷的一战结束的伟大历史事件,向每一位社会主义者发出了号召,各就各位,准备战斗.但是曾经积极支持帝国主义战争的德国社会党右翼领导人却严厉地反对俄国革命,并反对德国共产主义者追随布尔什维克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正>在经历二战浩劫后,欧洲之父们勾画了心目中的欧洲蓝图,这些欧洲早期规划者包括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和比利时人,他们之间曾经作为敌对方进行了一场极为残酷的战争。然而,战争结束后,他们共同设计伟大愿景,携手构筑美好梦想:以和平与合作化解战争与冲突。战后欧洲的发展既吸取了过去悲惨经历的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美国与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动用军事力量干涉利比亚内战。在战略层面,利比亚战争显示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欧发达国家依然具有军事优势,其军事战略也保持外向性,倾向于运用军事力量塑造全球和地区格局。在战役层面,利比亚战争不仅体现出西方军事同盟的灵活反应和适应能力,而且在作战过程中,美国及其主要盟友实现了前所未用的分工。在联合作战层面,美欧参战国家的海空力量实现进一步的整合。美欧均势力量对利比亚战争的干涉为中国的中东地区政策、亚太战略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结束了。这场战争虽然还称不上是一场世界大战,但就其在国际社会新旧格局交替这一时期发生所造成的影响来说却具有世界意义。一方面它几乎牵动了整个国际社会,另一方面现在战争虽然结束,但这场战争对未来世界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世界格局和未来世界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英国海洋战略理论家朱利安·科贝特提出了英国式有限战争理论,该理论是对克劳塞维茨有限战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后由于利德尔·哈特提出"英国式战争方式"概念使其得以广为传播。科贝特首次将有限战争的研究对象延伸到海洋国家英国,他认为,由于海洋或强大海军的隔离,只有世界性帝国才能永久性地进行真正且富有成效的有限战争。与哈特夸大这种战争方式的效果不同,科贝特强调,这一战争方式由于往往无法有效打击大陆国家的权势基础,从而不能决定大陆战争的结果。英国式有限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小规模陆军和优势海军的联合作战,它只是统筹陆海行动的海洋战略的一部分,必须根据战争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东亚地区格局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战后至今近半个世纪经历了复杂的演进历程。但是,东亚地区格局的变化却与欧洲有着明显的差异,不能简单用欧洲格局和世界格局的一般模式来衡量;同样,它的未来演变趋势也将呈现现出与欧洲不完全相同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后的欧美关系:欧洲视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认为,美国对后冷战时代国际格局演变特别是欧盟崛起的无视或误读尤其是布什政府采取的“美国主义”或单边主义的国际与欧洲战略,刺激或促成了法、德等欧盟主要国家在伊拉克战争中对一种成长中的“欧洲立场”的理论阐释与政治表达。但是,欧盟的首要目标仍然是实现欧美双边合作关系的强化而不是弱化,在此前提下逐步将其从传统的“跨大西洋联盟”关系转变为一种竞争、补充和合作相结合的平等伙伴关系,因而并不希望看到双边关系由于某一议题分歧而出现实质意义上的分裂与对立。  相似文献   

15.
8月下旬,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研究室组织召开了关于伊拉克战争后的欧洲局势研讨会,来自上海各个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学者就伊拉克战争后欧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新形势下欧洲安全结构和机制的走向、中欧关系以及中东欧国家的新动向等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战争虽然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 ,助长了美国的世界霸权战略 ,使大国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动 ,但是国际基本格局和发展态势并未改变。面对伊拉克战争所引发的国际局势的新变化 ,中国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国际战略并作出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但国际社会对这场战争的思考却远没有停止.这场战争何以发生?这场战争对未来的大国关系尤其是国际格局走向将产生多大的影响?在当前国际格局转换的背景下,它是否作为一个转折点向国际社会宣告一个新的"罗马帝国"时代抑或一个更加多极化时代的来临?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刊编辑部特约请有关专家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中国在春秋战国之后最终走向“大一统”的普世帝国,而欧洲在罗马帝国覆亡之后就一直保持多国均衡的分裂局面?为什么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权力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结构”,而“公民社会”则始终无法孕育,而欧洲国家却能够发育出公民社会和宪政民主?美籍华裔学者、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许田波(Hui,Victoria Tin-bor)的《战争与国家形成:古代中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以下简称《战争与国家形成》)一书试图通过构建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来解释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民主主义阵营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过,与其他一些欧洲社会民主党的大党相比,法国社会党的政治发展轨迹较为特别,并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表现。一战以后,当其他社会民主党迅速崛起并进入执政党行列之时,法国社会党却由于内部的分裂而表现出滞后的特点。而到20世纪30年代,当欧洲陷入法西斯主义的阴霾、德国社会民主党和英国工党等纷纷陷入政治困境的时期,法国社会党领导的人民阵线政府则成为欧洲左翼政治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剧变,对于战争与和平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冲突与战争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趋势,人们对于和平与安全也有新要求和新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新特点与新趋势 冲突和战争的主要形式在冷战时与冷战后不同。冷战时期的战争主要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的战争,第二类是苏联和美国两个阵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