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富起来的广东人挥斥巨资支援四川灾区,捐款占国内外捐款总数的十分之一。这再一次印证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思想的无比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而,由于现实中个人收入分配悬殊,地区收入差距扩大,有人对“共同富裕”产生了怀疑,群众对先富  相似文献   

3.
老谭 《红岩春秋》2008,(2):88-88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历程,回首来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战略突破功不可没。但同时,在整体构建小康社会的历史进步当中,一方面国家综合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空前地提高了,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问的贫富差距也在拉大。多年以来积累,的若干基本民生问题,伴随着近年物价上涨过快,日益衍生成有损和谐,甚至于危及发展的不安定因素,引起各界深切关注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观随着我国实践的变化而不断深化和发展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是不断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上从“四个现代化”到“四位一体”,发展要求上从“多快好省”到“又好又快”,发展战略上从“两步走”到“新三步走”,发展道路上从“平均主义”到“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环境上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1994,(7)
如何看待“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据统计,全国目前有大约3000万人进入了富有看阶层,他们虽然只占全国人口的3%,但私人存款却占全国居民储蓄总额的40%。这些人的确是"先富起来"了,究竟如何看待"让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中国,对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大政策”、“大原则”、“新办法”——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可谓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自实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的政策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国人激奋...  相似文献   

7.
刘国光 《探索》2011,(4):54-57,76
去年年底以来,“国富”与“民富”及其关系成为社会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其实,科学地看,所谓“国富”与“民富”及其先与后的问题在我国并不存在。真正存在的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如何转向“共同富裕”的问题。多年的实践证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虽然在很短的历史时期中迅速完成,但“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却迟迟不能够自动实现。在市场化、私有化的大浪淘沙下,这也不大可能实现。相反地,随着市场化、私有化的发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趋势“自然出现”。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实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时候,对于私人资本经济往往偏于片面支持刺激鼓励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积极方面,而不注意节制和限制其剥削和导致两极分化后果的消极方面。解决“先富”转向“共富”的思路:一是从分配领域本身着手去解决;二是从所有制结构上,强化公有经济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去解决。  相似文献   

8.
其一,怕办“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营、外商独营)引进了资本主义。这种思想的产生是对“三资”企业的性质和作用不了解,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三资”企业等同于完全的资本主义。 其二,怕出租小块土地重新出现旧中国的租界或殖民地。这种思想是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一定期限里出租小块土地混同于过去旧中国的租界或殖民地,而看不到此项改革措施的价值。 其三,怕让一部分地区、部分人先富起来会产生两极分化。其思想源于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但不是同步富裕。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与剥削制度下的少数人…  相似文献   

9.
《党风与廉政》2000,(10):40-40
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不能先富起来”,应当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允许和鼓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这一政策着眼的对象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各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0.
“合理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一种完整的表述形式。当前,这种利己主义思想,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又有所抬头,甚至有人试图将这一理论作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基础。因此,分析“合理利己主义”的历史根源,揭露其错误本质,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利己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活中的表现表现之一:片面理解“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忽视“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关于“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构想的前提是勤劳致富、依法致富。同时邓…  相似文献   

11.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八千万人脱贫致富张宗斌,汤安中小平同志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理论的提出与贯彻执行,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沿海不少地区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我国目前尚有8000万人(...  相似文献   

12.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实现这一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影响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大政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允许先富,并引导先富帮助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  相似文献   

13.
1、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在分配领域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政策,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  相似文献   

14.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社会主义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以下简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①。这是1978年12月13日,被后来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的…  相似文献   

15.
人文荟萃     
■领导干部不应先富起来   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不能先富起来”,应当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这一政策着眼的对象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先富起来”的后果是严重的。领导干部想自己致富多了,心中装着老百姓就少了,群众就会有怨气;因其富得容易,只需一个暗示、一个公章便落得个盆满钵溢,群众就会不服气;因其物质上越来越富裕,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群众就会灰心丧气。如果不…  相似文献   

16.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利于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的理论所作的创造性发挥。一、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一项战略性措施。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方针的目的是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两个“共同”互为因果,没有前者也就不会有后者。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个体、私营、民办科技、外资经济等有了长足的发展,它们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拓宽就业渠道,推广科技成果,为社会培训各类人才,以及不断增加税收等方面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诚然,这些经济成份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实行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的政策以后,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个人开始先富起来了。据统计,目前,我国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者有430万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者有100万人。但是我国至今仍有相当多的人处于贫困境地,从农村来看,全国还有65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面对这种现实,有的人便对部分先富的政策产生了怀疑和不满,以为它是“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背道而驰。为了澄清人们对这一政策的模糊认识,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两极分化,当前这种贫富差异的现象到底是不是两…  相似文献   

19.
赶超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赶超”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发展实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等“赶超”思想。文章就邓小平“赶超”思想的渊源、主要内容及进一步丰富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邓小平对中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和马列主义个人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 针对长期“左”的平均主义的普遍贫穷的错误倾向,邓小平同志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