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建勋 《求知》2008,(5):27-2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农”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作为具有传统优势的农业县,应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推动宁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对此,我们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总抓手,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努力加快宁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陈勇 《求知》2008,(3):31-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保障。因此.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作一项全面的长期的任务来抓.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稳步推进。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地区没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荣建勋 《求知》2008,(10):25-2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农”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作为具有传统优势的农业县,建设新农村的机遇不可多得,任务也十分繁重。对此,宁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总抓手,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加快宁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求知》2010,(6):17-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宁河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李爱青  夏涛 《团结》2009,(5):31-3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贯彻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扩大内需,扭转“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现象的必然选择。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我国实际.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应注重处理如下关系。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培育和造就一代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使之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是需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农村经济建设,而且包括农村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必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党员、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8.
高振存 《求知》2008,(7):36-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也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关键的问题是要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探索出最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发展之路。东马房是武清辖区内一个偏僻的村庄。全村671户,2230口人,5128亩耕地。长期以来,东马房村既没有产业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更没有地缘优势.是一个以大农业为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村。在新农村建设伟大进程中.东马房村党支部从本村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创新发展思路,选准发展重点,以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荣建勋 《求知》2007,(12):15-16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推进宁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按照市委关于统筹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城镇发展规划、完善产业布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三次产业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冯彪 《求知》2008,(3):27-2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有很多紧迫的问题需要解决.而如何进一步运用公共财政的职能支持新农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急迫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农村党员干部是骨干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堡垒作用发挥的好不好,农村党员示范带动能力强不强、模范作用发挥的好不好,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重大部署,六中全会又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和全部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上了重要日程,并且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涵盏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彭十一  杨新荣 《学理论》2009,(10):105-10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为指导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制定及政府公共投资的决策,就需要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做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历史渊源,毛泽东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建.他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构思与实践探索,探索的不足及原因,毛泽东主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民国乡村建设及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对此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06,(6):41-42,44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和原则 1.根据中央阐明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内涵、方针、思路和提出的战略部署、各项措施。同过去相比,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鲜明的时代性。我国总体上已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二是内涵的全面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字要求”,包含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容,是对新农村全景式的描述。全方位地规划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影响的全局性。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全局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奕 《学理论》2009,(17):97-99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应涵盖农村文化发展机制建设、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文化产业建设、优秀民间文化保护建设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余炳良 《学理论》2010,(8):15-16,4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战略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指导农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经济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善,才能实现把我国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大目标。  相似文献   

19.
韩志元 《求知》2007,(1):30-31
武清区徐官屯街在城区规划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中心城区相比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偏低,与其它乡镇相比耕地资源相对较少.因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难度较大。街工委、街办事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拓宽发展思路.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利用后发优势,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街实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0.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是一项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要靠班子、靠干部、靠人才。我们必须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在不断推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