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彤 《廉政瞭望》2012,(9):59-59
听一个男人在电视上讲他和藏獒的故事。他说他的藏獒和他的感情非常深,首先。只认他一个人,只有他可以摸,可以逗。其次,他的藏獒非常有灵性。一次,他去新疆,玩了半个月,几乎玩疯了。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人当上了官。他高兴得好几天没睡着觉。几天以后,他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才睡着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个梦,一个他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梦。因为他在梦中梦到了一个棺材。他认为棺材和死人是连在一起的。他想莫非是这几天要有灾难?想到这,他那由当官带来的喜悦没有了。这天,他看到了一个算命的。于是,他就叫那人给算一下。他刚把那个梦说完,那个算命的就笑了,连声说:“这是一个好梦。这是一个好梦。”他不解,反问道:“梦见棺材怎么是一个好梦呢?”那个算命的不紧不慢地说:“你肯定是当官了。”他听了,没说是,也没说不是。那…  相似文献   

3.
一个颇具经济头脑的人,偶尔发现路边有一个树根。他摸着下巴,眼睛直直地盯着树根,心中大喜:“哈哈!这个树根略经雕琢必能成为一个很不错的根雕,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他越想越开心,就去找车子准备把树根拉走。可他万万没想到,在他走后,一个老汉拿着斧头,  相似文献   

4.
他虽平凡,但却有伟大追求;他虽平静,但却有满腔热血;他虽平常,但却有极强的责任感……他就是李文祥,一个坚守信念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淡泊名利的特级战斗英雄,一个勇于担当的基层人民公仆,一个默默奉献的淳朴农民兄弟。李文祥同志的事迹朴素真实、发人深省,他的精神感人至深。正如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活得干净     
《党课》2014,(15):1-1
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得好,也可以变得坏;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可以做一个艺术家,也可以锯木头,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他不能变成一个鬼,他不能说鬼话、说谎话,他不能在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  相似文献   

6.
德军 《廉政瞭望》2009,(8):62-62
左右一个人的命运的,往往并非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有时候极小的事也会影响一个人的生。 1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个幻想着发财的农村小伙,来到深圳找工作,盘缠用完了,工作还没有着落,他不得不露宿街头。 一天晚上,他蜷缩在人行道上打盹,落魄而邋遢,个过路妇女扔给他一元钱。就在他的手即将触到那张钱的时候,他身边一个擦皮鞋的女孩蹿过来,抢先一步拾起了它。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0,(10):91-91
大卫有两个小孩,一个5岁,一个7岁。 一天,他教7岁的孩子凯利怎样使用瓦斯驱动的割草机。当他正在教他如何在草地尽头将割草机掉头时,他的妻子叫他接电话。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医生。说他平凡,因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内科医师;说他特殊,因为他是北京劳教系统的一名医生。面对社会上一些医院高收入的医生,他坚守着自己作为一名公职人员的职责:“这里的患者需要我”。  相似文献   

9.
李建功 《共产党人》2005,(10):24-26
皮肤黑红,个子不高,身着一身牛仔服,相貌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偶尔你在街上碰见这样的一个人,一旦汇人人流,你既不会对他留下任何深刻印象,也不会在再次遇到他时认出他。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国电大武口电厂,人人谈论他就像谈论新闻焦点人物一样,有说不完的话。他,就是翁亚伟,一个37岁的普通工人,其貌不扬却本事一身。  相似文献   

10.
陈湘 《学习导报》2008,(4):24-24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位历史的伟人,日寸代的巨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爱读书。特别是在青少年时代,阅读使他长见识,明事理,是他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飞 《学习导报》2011,(21):36-37
毛泽东亲自提议为他开追悼会,“留却重任谁承受?”叹的就是他!据说,毛泽东一生只为3个人开过追悼会:一个张思德,一个陈毅,另一个就是他。在他的追悼会上,毛泽东评价说:“这个人很好,很忠实,很能打仗,很能指挥,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们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2.
原声回放     
《廉政瞭望》2008,(7):7-7
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冷静沉着的人。他的收放恰到好处,不卑不亢,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我想他是有领袖的那种大度和气质。  相似文献   

13.
陈湘 《新湘评论》2008,(4):24-24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位历史的伟人,日寸代的巨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爱读书。特别是在青少年时代,阅读使他长见识,明事理,是他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梦想 《党建文汇》2009,(10):47-47
1973年,他出生于台南小镇一个普通的家庭。 21岁后,他和好友合伙做生意,从健身器材到汽车用品,没一个生意超过半年。两年后,他进入一家公司卖韩国现代汽车。  相似文献   

15.
长平 《廉政瞭望》2011,(7):49-49
走出戴高乐机场大厅,我抬眼看天,始近拂晓,大约是一个阴天。出租车司机是一个华人,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我知道他会说他热爱中国,他果然说了,还说他每年都要带全家去中国度假。  相似文献   

16.
苗向东 《党建文汇》2011,(11):51-51
最近一部青春励志剧,说的是一个海归当V公司总经理。他能当上跨国企业的总经理,一个细节很重要,就是他说他在大学时,能把方便面煮出18种味道。  相似文献   

17.
不愿换房子 任弼时德高望重,大家都很尊重他。但是,他严格遵守规定,从不享受特殊的照顾 全国解放后,任弼时住在北京一所面积不大的房于里。这所房子面临大街,车来人往,非常嘈杂。他工作繁忙,血压又不正常,那种环境对他的工作和休息都不利。为了照顾他,机关给他选了一所安静的房子,建议他搬进去。 当任弼时了解到那所房子里驻着一个机关时,他坚决拒绝了。他说:“那里住着一个机关,而我是一个人,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一 有的同志又建议另外买一所合适的房子。任弼时说.“买房子要花钱!又要费手续,麻烦得很,还是…  相似文献   

18.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记者在湖南省湘乡市见到了谭伟文。他的气色比上一次见面时好多了。他说他要感谢党和政府为他做主,给他讨回了公道。他还说,他这辈子最难忘的日子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去年的“6·27”。  相似文献   

19.
宋凤英 《世纪风采》2006,(1):33-35,39
说起2005年7月去世的启功,很多人都会想起遍及全国各地的启功的字。未见其人,先睹其字。启功这些年名气很大,有人称他是“中国当代王羲之”。其实启功的本业不是书法,而是教师。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把他当作大书法家来采访,但启功声明他不是一个书法家,而首先是一个教师,然后勉强算是一个画家,书法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而已。  相似文献   

20.
长平 《廉政瞭望》2011,(1):63-63
周立波再次走红网络,不是因为他的海派清口,而是因为他的微博言论。他是一个逗人发笑的演员,但是他最近的表演惹人生气。无数的网民在谴责他、痛骂他,还有若干曾经捧红他的杂志主编在忏悔。他最主要的罪状,是发表了“网络公厕论”:“网络是一个泄‘私粪’的地方,当‘私粪’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变成‘公粪’,那么,网络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公共厕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