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客观上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矛盾,而其背后深藏着的是现代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矛盾。生态马克思主义强调,应通过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生态社会主义以及变革人的存在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启迪的理论创见,对于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颇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其理论的主要特点是试图用生态学理论去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生态视域,以此来揭示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深层内在联系,并提出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这对大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思维方式、低碳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方式的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政治"合法性"危机及非正义和扭曲的文化价值观是造成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重要根源,指出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最终消除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生态危机根源批判的观点和主张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其进行合理评析。  相似文献   

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发掘和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质,并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了新的生态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异化消费理论以及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对于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它们对生态危机应负原罪责任;而技术异化和消费异化只是生态危机的替罪的羔羊。由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我们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龙丽波  李梁 《创造》2020,(2):69-73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生态危机,指出了人与自然应和谐一致,阐发了科学技术对生态的二重影响,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非绿色性,只有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积极扬弃,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蕴含着绿色发展理念,二者在发展目标上达到了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当代民族地区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的转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高亚春 《前沿》2013,(3):171-172,17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并且直接引向了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最终将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提出走向生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张泽一 《前沿》2010,(21):49-51
生态文明理论是马克思的重要思想成果。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出发,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基本维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解决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危机,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的生态文明理论,并以此为指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在《资本论》中提出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集中阐述,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掠夺与剥削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和生态危机,并且阐明这些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的资本逻辑。因此,要解决新陈代谢断裂,必须打破资本逻辑,实现自然—人—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不仅对于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佩珀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危机的理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论证了现代社会出现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生产方式,明确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主张生态正义与社会正义相结合,构建以社会正义为基本特征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他的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