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法学上,无论就其学术价值还是就实际影响来说,功利主义均是一极为重要的学派.边沁作为功利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对立法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的立法思想对十九世纪英国法律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先从其理论发展入手,然后阐述了边沁功利主义的立法原则和基本方法,最后在对功利主义立法观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立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
苟卫锋 《学理论》2010,(21):90-91
自近代以来,功利主义观在西方理论界占支配性地位,罗尔斯认为,功利主义正义观存在三大理论缺陷,他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对抗功利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原则,以他的“正义优先于善”的思想反对功利主义的“善优先于正义”的思想,突出了“正义优先于善”的正义观,实现了对功利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6)
战国时期的墨子和英国18世纪的边沁,分别是开中国与西方功利主义先河之第一人。以墨子的弟子记录整理的其言行的《墨子》以及边沁所著的《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两本著作为出发点,对墨子与边沁的功利主义进行分析比较。两者共通之处在于人性基础乃趋利避害、终极归宿乃社会利益。差异之处在于内在根基、实现手段、道德评价,分别体现为"天志"与"人性"、"兼士人格"与"自由享乐"、"志功合一"与"唯效果论"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是20世纪初较早宣传西方政党政治思想的革命先驱,他对国外政党的观察和民国初期政党现象的思考所形成的早期政党观,反映了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政治追求.随着革命形势变化,李大钊对于政党的认识也发生改变,十月革命后,他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观,并积极投入到新型政党的活动中.李大钊政党思想演进的轨迹体现了其政治观和革命观的转变,这一转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以及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薄一楠  武琼 《学理论》2013,(30):36-37
作为16世纪意大利的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全部的政治思想都融汇在了其权力政治观中,并通过《君主论》一书详尽地表述了出来。以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为基础,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认为统治权是国家的根本问题,而夺取和保持权力则是政治的最终目的。以《君主论》为依托,从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角度对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位满怀爱国之情的意大利政治家给予了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1843~1844年间是马克思社会革命观的初步确立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的革命观,实现了政治革命观向社会革命观的初步转变.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是其社会革命观生成的逻辑起点,马克思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明确了市民社会在社会批判中的基础地位.马克思对“政治革命”限度的揭示是其社会革命观生成的中介,阐明了政治解放只是形式的解放.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论析了超越政治解放的历史主体、主体所承载的历史任务和现实革命道路,并通过辨析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整体上对社会革命的合理性做了进一步论证,标志着马克思社会革命观的初步确立.  相似文献   

7.
王连伟  周骁男 《行政论坛》2004,(1):21-21,46
约翰·密尔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一方面以自由主义放任原则为基础,认为一般情况下社会事务应由个人自愿去做,政府应奉行不干预政策;另一方面,他又根据功利主义原则,赞成政府为增加人民福利对经济事务和个人活动进行非命令式干预。以此为基础,密尔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适度政府干预思想,为形成新自由主义政府干预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他的人性论和个性观基础上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他主张通过革命改造社会,然后达到"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的目的。同时他认为改革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他把"真正共产主义者"作为一种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并多方面论述了其独特的时代和阶级特征。毛泽东的这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对他早年"新民"思想的扬弃,同时也对他建国后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楼平 《学理论》2012,(25):56-57
作为一种维护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政治美德,宽容观念是自由主义得以产生的思想来源。本文试图从罗尔斯超越功利主义宽容观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关于宽容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曹金龙 《学理论》2013,(17):376-377,390
"生命线"是对某一特别重要事物的形象比喻,以突出该事物的重要性",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起初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时提出的论断,用以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对革命斗争的重要性。后来在不同的时期,这一内涵被不断地丰富,并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