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奋斗》202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保障关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蓝图,确定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多层次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新目标。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回应民众诉求,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对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戴勇 《唯实》2023,(10):89-9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列为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日臻成熟的过程中,中国梦也随着社会发展需求和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而向前发展,它在一定意义上是民生全面发展之梦,是中国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科学发展、提高人民福祉的过程,更是人民不断获取幸福生活和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本文回顾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剖析民生思想与中国梦相契合的特征,在深入了解中国梦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以促进两者双向建构、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人民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本文阐述了在新时代以人为本理念下改善民生问题要坚持大力发展民生经济,以高质量发展固民生之本;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增进福祉创民生之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全民共享织民生安全之网;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以精准扶贫施民生之策;积极建设公共文化,以文化自信铸民生之魂五个方面,以此为当下改善民生问题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更高质量就业更高水平收入更完善社保体系加力补短板"十四五"再增民生福祉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释放了更多高含金量的民生红利。  相似文献   

6.
查颖冬 《唯实》2023,(2):29-32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单独成章,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胡乐明  刘梦圆 《前线》2023,(4):41-44
社会保障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城市与农村、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全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湖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提出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体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为我们牢记初心和使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情感认同、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上下功夫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 《先锋》2022,(4):5-8
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面向“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任务,分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明确完善的思路,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席忞禾 《当代贵州》2022,(11):56-57
多彩贵州闯新路,民生福祉再提升. 新国发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贵州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重磅民生大礼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贵州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导向,人民生...  相似文献   

11.
<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在实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相似文献   

12.
王玮 《学习月刊》2020,(1):26-2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彰显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深刻阐明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人社部门是重要的民生部门,人社工作全部工作对象涉及到人,大部分工作涉及民生,直接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做好新时代人社工作,必须把一切工作聚焦到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系统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制度法规体系日益完备,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就业总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  相似文献   

14.
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目标与期待,"让人民幸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施政目标。建设幸福中国,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必须逐步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树立发展是为了人民幸福的理念;着力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幸福价值观;更需要每个人成为幸福的参与者与创造者,一起追求幸福、传递幸福、分享幸福。  相似文献   

15.
杨彪 《当代贵州》2013,(1):46-47
铜仁市碧江区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大力破解民生难题,充分体现了碧江"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按照这一要求,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党委和政府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大力破解城区各中小学拥挤问题;全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李海钦 《当代贵州》2023,(Z1):58-59
<正>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历经“千年之变”,民生篇章浓墨重彩、分外夺目,成为多彩贵州“千年之变”最生动、最直接、最有力的注脚。发展镌刻民生历史性改善的印记。围绕攸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小情和百姓关切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全省上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全覆盖,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民生改善成为全省党员干部的切实作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切感受、成为发展最厚重的底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中创造的理论,是因时而生的民生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时代民生发展实际出发,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努力探索当代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系统回答了当代中国“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问题,提出诸多独到的新观点和新思路,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内容厚重、特色鲜明、富有创新价值的学术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中创造的理论,是因时而生的民生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时代民生发展实际出发,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努力探索当代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系统回答了当代中国“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问题,提出诸多独到的新观点和新思路,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内容厚重、特色鲜明、富有创新价值的学术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13,(1):58-59
吴乔在11月13日的《京华时报》上撰文指出:从民生角度看,十八大报告是一部增进人民福祉的详细图谱、如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的“两同步”、“两提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而当报告被审议通过.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本取向体现在四个方面: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根本立场,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以人民为中心"为发展思想,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的。这一思想的形成渊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史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深厚滋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本底色具有鲜明的实践要求,其最根本的来源是实践,其最后的归宿是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实践中,融会于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和具体举措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