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朝鲜独立活动的情状──生气和杀气相冲 公理和强权苦战 且看最后那一天 到底是谁胜谁败这回朝鲜独立,朝鲜人说日本人不懂民族自决主义,日本人说朝鲜人误会民族自决主义。总归一句话:随便怎样说,总是和民族自决主义生了关系。到底是不懂呢,还是误会呢?必得要试验...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尹奉吉义士诞辰100周年,发生在76年之前的韩国志士尹奉吉的上海虹口公园义举,在韩国独立运动史、中国抗日斗争史、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近代中韩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发展史上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明末万历二十年(1592),朝鲜爆发日本入侵的“壬辰倭乱”,明朝出兵援朝,朝鲜成为当时中国人关注的焦点,由中国人编选的朝鲜诗选应运而生,最有影响的一本是吴明济所编《朝鲜诗选》。此书问世后,多为明清及朝鲜的一些著名文人的著述所述及或引用。现代学者也对研...  相似文献   

4.
因为互联网在朝鲜还称不上公共用品。美国新闻网站Vox认为,目前受这一问题影响的仅限于朝鲜的精英阶层、国家传媒和舆论宣传系统,普通朝鲜人还暂时没有机会享受网络带给他们的种种便利。  相似文献   

5.
余辉 《当代韩国》2018,(3):110-123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历史上有着非常密切的来往。自从明朝与朝鲜确立了朝贡关系以后,两国官方关系迅速密切起来。明与朝鲜经常互派使臣往来,朝鲜把明朝派去的使节称为天使。明早期多派宦官出使,中后期则多派遣文臣出使,两国文臣在朝鲜多有诗歌唱和。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明神宗派遣进士熊化为使节,出使朝鲜。熊化给朝鲜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其与李廷龟等朝鲜官员交游甚好,朝鲜官方选辑他与朝鲜大臣唱和诗刊刻成《皇华集》。本文即是论述熊化出使朝鲜以及与朝鲜人交游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甲申政变后,中国和日本有在朝鲜发生战争的可能,于是朝鲜一年里几次请求俄国在中日发生战争时保护朝鲜。俄国鉴于朝鲜复杂的国际局势和自己在东北亚地区的实力,没有答应,因而两国没有缔结俄国保护朝鲜、朝鲜给予俄国一些特权的秘密条约。但是各国对俄国插手朝鲜事务持有极强的警惕性,朝鲜的“引俄”行为及俄国的表现被夸大,都采取了阻止俄朝接近的措施,这就是第一次俄朝“密约”事件。此次事件无论是对当事国——朝鲜和俄国,还是对在朝鲜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国家——中国、日本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各国纷纷调整了对外政策或对朝鲜政策。  相似文献   

7.
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后,由于经济生活困难、日本强征劳动力等,有近200万朝鲜人移居日本。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后,尽管有100多万朝鲜人回到朝鲜半岛,但仍有60多万朝鲜人继续留在日本。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批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移居日本的旅日朝鲜人,在日本和朝鲜政府的协调、组织下,前往朝鲜定居。这些旅日朝鲜人为何不愿回故乡,而选择前往朝鲜定居?当时正在与韩国举行关系正常化谈判的日本政府,为何又不顾韩国政府的反对,将大批旅日朝鲜人遣送到朝鲜?本文将就这些疑问,对那个时期的"北送"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叶以前的朝鲜,从未进入西方世俗世界的视野中。这种状况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改变。实际上,在整个19世纪后半叶,西方列强和崛起的日本都将侵略的矛头对准了朝鲜。伴随着列强侵略的进程,“隐士之国”朝鲜被揭开了神秘面纱。在向世人揭开朝鲜面纱时,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教务杂志》(TheChineseRecorder)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西方传教士长久生活于朝鲜社会中,更少有功利性,因而反映的朝鲜面目更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9.
2016年1月6日,朝鲜宣布第一枚氢弹核试验成功。至此,朝鲜已经进行了4次核试验。①2016新年伊始。朝鲜自我宣称的“氢弹”核试验震惊了整个东亚。国际视线再次聚焦“朝核”问题。自2011年底金正日突然去世,距今已经4年多了。金正恩在过去的4年里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抛开朝鲜内部的各种变化,就外交而言,朝鲜变化颇多,推出了...  相似文献   

10.
读家     
《新民周刊》2012,(15):20-23
环球热点A朝鲜金正恩换上西装4月15日上午,朝鲜在首都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阅兵式,纪念已故领导人金日成诞辰100周年。央视报道称,参加检阅的军队人数估计有几万人,全部军民人数则超过了120万人。有报道称,当天的阅兵式是朝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阅兵式。A朝鲜金正恩换上西装阅兵开始前,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委...  相似文献   

11.
邵雍 《当代韩国》2009,(4):65-69
朝鲜义勇军的前身是1938年10月10日成立的朝鲜义勇队。1939年11月以后中共中央决定有计划地将朝鲜义勇队各部陆续调往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黄克诚率八路军南下华中,与新四军会师。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黄克诚部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1942年5月朝鲜青年联合会苏北分会在三师成立,7月改称为朝鲜独立同盟苏北分盟。1943年底在新四军一师建立了朝鲜独立同盟苏中分盟,独立同盟成员多为义勇军。1944年1月在淮北建立了华中分盟,同时组建朝鲜义勇军华中支队。1945年初在新四军五师中也组建朝鲜义勇军。义勇军作为一支特殊的从事政治和武装斗争的队伍,在平时主要进行对敌政治宣传工作;在战时一边对日军进行政治、心理攻势,收集情报,一边配合新四军和地方武装作战,起了重要的作用。日本投降后朝鲜义勇军随新四军迅速北上,走上了解放东北、光复祖国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2.
韩人无国可归之惨状 满洲之朝鲜人朝鲜之出国境以人满洲,困苦万状,而往北部者尤觉艰难。长途跋涉,间关来华,或乘汽车,或乘中国田车。尚有一大部分则安步当车,步行数百英里,令人见之殊足伤心。然而彼在祖国,时遭虐待,故竟愿履冰临渊,冒险以进。男女老幼,黄童白...  相似文献   

13.
有关朝鲜“三·一运动”的珍贵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提供编者按:今年3月1日,是朝鲜人民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爆发的伟大“三·一”人民起义运动75周年。“三·一运动”被中国人称为朝鲜的五四运动。实际上,三·一运动在前,五...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中朝文化交流史研究中,最为常见的历史现象之一就是两国之间频繁的使臣往来。据对(李朝实录)记载的统计,朝鲜朝派往清朝的遣使次数达697次,而清朝遣往朝鲜的派使次数则达169次。平均每年有3-4次使臣往来。使臣团的人数少则十几人,多则五百余人。这些来往于两国之间的使臣,在履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使命的同时,还起到了文化交流的媒体作用。他们把使行路上所见所闻或录之以诗文,或绘之以图画,并与遇到的文人学者互赠诗文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至今发现的朝鲜遣清使留下的各种(燕行录)多达65种。其中朴趾源的(热河日记)、…  相似文献   

15.
1876年,朝鲜便遭到了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的侵略,借口“云扬号事件”,日本强迫朝鲜签定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岛条约》。以后,日本更是利用一系列事件,变本加厉地辟阐和侵略朝鲜,直至19ic年丧心病狂地吞并立国达几千年、有着灿烂文明史的朝鲜,将其变成了自己独占的殖民地。为加强和巩固自己的殖民统治,日本殖民统治者疯狂摧残朝鲜的文化、掠夺其经济资源、残酷镇压朝鲜人民的反抗斗争,将朝鲜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朝鲜民族也是一个爱好和平,独立与自由,从不屈服的民族,从日本对朝鲜施加侵略和殖民统治的那一刻起,…  相似文献   

16.
王士禛是朝鲜文人热议的人物,其诗文集《蚕尾集》和《带经堂集》不久就传入了朝鲜。王士禛的“神韵说”既保存了汉民族文化的传统,又不对抗清朝统治,也十分符合此时朝鲜士人的心态,经过李德懋的倡导及众多文人的次韵、模仿,王士禛的“神韵说”及“神韵诗”对朝鲜诗坛产生了积极影响。朝鲜诗家承认王士禛的诗坛领袖地位,认为他是“海内诗宗”,总体诗风“清雅淹丽”,其诗歌有“守唐人声格”且“转益多师”的长处,也有体制、对仗方面的瑕疵。在朝鲜,围绕王士禛也诞生了一些诗坛佳话和趣闻。  相似文献   

17.
对“三·一运动”的评价可敬可佩的朝鲜人自从民族自决的声浪传到我们亚洲以后,那两千万自由夺尽,忍痛待死的朝鲜人,就欢天喜地的来运动独立。上书和平会议,通电各国,说他们自从被日本吞并以后,种种苛虐,种种残酷的待遇,简直是天上有地下无的。这十几年来,弄得他...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关注朝鲜问题,有一个逐步深入、不断深化的过程。本文试图从朝鲜甲午更张后、朝鲜沦为日本保护国前后、朝鲜被日本吞并前后等三个时期入手,研究分析梁启超相应的代表作,找出其在不同时期对朝鲜问题关注的重点,探寻其写作的目的和动机,梳理出内在的逻辑关系及变迁过程,揭示出梁启超关注朝鲜问题的根源,即对中国处境和命运的担忧,对清政府和民众的警醒,对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1931年7月,在日本精心策划和挑唆下,中朝民众因租地出现对立,酿成了万宝山事件。朝鲜民众不明真相,甚至以日本撑腰而将矛头对准在朝鲜的华侨,掀起了惨无人道的“排华运动”。朝鲜排华运动发生后,中国国民政府采取妥协的方针和立场,并借此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从而导致了中国驻日公使汪荣宝的被免职  相似文献   

20.
至今仍非常活跃的韩国传统音乐,大部分是朝鲜时代中叶以后扎根或形成的,其底蕴来自儒教的礼乐思想。朝鲜是一个把儒教视为统治理念的国家,甚至比儒教发源地中国贯彻得更为彻底。礼乐制度传统在朝鲜比中国发展得更为顽强。本文从雅乐的存续与变容方面考察在朝鲜体现的礼乐思想,并提出其具体的根据(朝鲜宫中的祭礼乐和宴礼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