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论语·颜渊》记载,鲁国大夫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此处所谓“政”,即政事,管理的意思。在古代,“政”字亦通“正”,作“正直”“公正”讲。孔子在这里巧妙地利用了“政”字的多义性,言简义赅地阐明了他的行政要正直、公正的从政思想和为官...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07,(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引起很多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的重视及研究。把古代思想史上这一遗产称为"和文化",作为一种思想资源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加以传播,这是个可喜的现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和文化",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肯定会大有裨益。和,主张人与自然之间、各种事物之间相协调,主张人与人之间和谐相  相似文献   

3.
周敦颐,湖南道县人,中国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之一、濂溪学派创始人。早在近千年前,他就主张"阴阳里而后和"、"天地之气感而太和"、"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并从"天道合一"、"宽容"、"无欲"和修德四个角度,系统论述了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身心和谐。周敦颐"和"思想中的精华,历经千年的积淀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思想 ,构成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主题 ,这一主题的具体表现就是儒家传统“德治”思想。一儒家传统“德治”思想 ,是儒家法律思想最高原则的体现。儒家所强调的“德治” ,其基本含义是“以德治理” ;其根本出发点是对人的尊重 ,对人性的信赖 ;其基本用心是力图以每个人的内在道德融合彼此间的关系 ,实现人伦社会的和谐 ,从而达到国家的治理和稳定。儒家一向重视人伦关系的和谐 ,崇尚人伦和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论语》中 ,孔子反复讲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人伦关系 ,要求做到“臣…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辩证思维与西方古代辩证思维相比,有注重和谐矛盾统一性的特点。张载的"太和所谓道"、"仇必和而解"两个命题是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特点的集中表现。张载"太和所谓道"的命题对周易的太和思想做了进一步发挥,把它提高到"道"的高度。而张载"仇必和而解"的命题,应从周易辩证法的源头大背景下来理解,它正是我们今天最值得珍视、发掘的中国辩证思维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6.
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追溯这一思想的形成脉络,既离不开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也离不开时代的发展背景,这一思想继承升华了我国古代治国理政中极为重要的"民本思想"。"民本"一词最早出自《尚书》,"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惟邦本"的思想反映了统治者与人民的相互依存关系,只有人民安定团  相似文献   

7.
周良英 《新湘评论》2007,(12):38-38
周敦颐,湖南道县人,中国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之一、濂溪学派创始人。早在近千年前,他就主张“阴阳里而后和”、“天地之气感而太和”、“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并从“天道合一”、“宽容”、“无欲”和修德四个角度,系统论述了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身心和谐。周敦颐“和”思想中的精华,历经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尽管儒、释、道、对其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汲取中国传统智慧"天人合一"有益思想去探索"救世之道"。借鉴儒释道"天人合一"思想的丰富内涵——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并将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确立科学的生态思维方式,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为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谋求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古代的和谐观被到处使用,然而,无形中主词却被省去了——和谐承担者是谁?从马克思实践的思维方式看,古代的和谐观本质上是一种自然观的体悟思维,它不过是脱离了人学生成的"抽象和谐"。谈和谐的构建,就必须有一个内在场域的转换。实际上,它应当首先作为一种主体性的社会范畴内在于现实的实践过程,接受现实实践的矛盾推动。由实践承载和谐,缘生和谐样态,生成展现和谐。和谐受到实践的规定,规定着和谐的问题域与和谐的维度及类型。同时,和谐也在反生成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了解“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及其发展演变,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有意义的。今天我谈谈这个思想,并分析一下这个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