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末年,数量众多的明军在对清兵、农民军的军事斗争中接连失败,直接导致了大明王朝的覆亡.对于明朝军事失败的原因,如果用政治腐败一类词来解释显得较为空洞.具体分析,重文轻武的体制、军事体制上的弊端、战略抉择上的失误、财政严重困难,是导致明朝军事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贽是明朝中后期一位进步的思想家,也是很有建树的史学家.明朝中后期的文化和思潮丰富了他的思想理论.泉州的地理环境及其个人家世、经历给他的思想理论注入了新时代的因子.家族责任与个性的冲突形成他思想中的叛逆特色.  相似文献   

3.
西宁卫是明朝边陲要地,系河西走廊的屏障,历史地位十分重要.明朝占领西宁卫后,十分重视对它的经营,设置卫所,建立统治秩序.同时,招抚少数民族,优容宗教,实行"土流参治",扩大西宁卫与中原内地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万历二十四年(1596),丰臣秀吉声言将北上再次攻打朝鲜,朝鲜遂派使团前往明朝请兵求救,最终明朝发兵再次救援朝鲜。朝鲜使臣柳思瑗将使团出行明朝的一路见闻记录在《控于录》中,"控于"的意思是仰求明朝。这篇文献收录了大量明朝官员讨论出兵决策的奏报,显示了朝鲜使臣对推动明朝出兵救援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万历二十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朝鲜一败涂地,求援于明朝.明朝政府派宋应昌率军救援,宋应昌在入朝作战前后,对中国北部沿海地区做了一番战略部署,通过调兵遣将,筹措武器、船只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北部沿海的军事力量,为援朝御倭战争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解家麟 《北京观察》2004,(12):20-21
公元1644年是甲申年.这年3月,明王朝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推翻;刚夺了明朝帝祚40天的大顺朝皇帝李自成又被吴三桂和清军追赶,仓皇逃离北京.  相似文献   

7.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中有关导游的资料十分丰富,从中可看出,明朝晚期中国已出现了地方导游和导游全程陪同服务的雏形。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朱元璋统治下的明朝,会得到清朝康熙皇帝“治隆唐宋”的赞誉呢?为什么明朝经历了那么多变故还延续了277年呢?为什么明朝亡了清朝还要沿用明朝的制度呢?也许,在朱元璋的平民情结中,可以找到回答这些问题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自藏传佛教"后弘期"以来,藏传佛教与藏区社会之间已结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着种种问题.究其根源,重要原因就在于宗教问题的存在,有时宗教问题就以民族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因其政治统治需要,元、明、清三朝均"因俗"实施了推崇和扶持藏传佛教的治藏之策:元朝独尊萨迦派,清朝格外优待格鲁派,明朝则以与藏传佛教各派等距离交往为策略.弱势的明朝之所以能保持藏汉关系亲善和睦与"西陲宴然"的政治局面,务实的藏传佛教政策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许作海  张庆君 《传承》2009,(24):100-101
由于明朝自身政治腐败,以及军事策略和相关民族、贸易政策的不当,造成明朝中后期严重的北部边防危机。在此背景下,分析《皇明九边考》的成书原因和内容,进而探讨该书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万明 《北京观察》2016,(8):74-79
2016年是郑和下西洋611周年.611年前,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以强盛的综合国力为后盾,明朝永乐皇帝作出了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决策,郑和统率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开始了伟大的航海活动.这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七下西洋,持续28年之久,“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航海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标志明代中国外交达到了鼎盛,发展至中国古代航海外交的巅峰,在中国古代中外关系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明朝为了应对北部边疆严峻的军事形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捣巢则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亦是明朝在边地采取的积极的军事行动之一。由于明朝在捣巢行动上态度暧昧,致使捣巢行动有诸多随意性,往往出现贻误战机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捣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明朝的社会福利措施和政策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国号黾吼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明朝灭亡,共统治277年  相似文献   

14.
明朝末年,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农民军和以张献忠为首的大西农民军,沉重打击了明王朝的反动统治。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建立大顺农民政权,明王朝宣告灭亡。当农民起义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以洪承畴、吴三桂等为代表的官僚地主阶级勾结清兵,对农民起义军进行疯狂镇压和报复。明朝覆亡以后,清兵把对付明朝的斗争力量转而对付农民军,并联合明朝的汉族大官僚、大地主中的投降妥协分子,一起镇压农民军。清朝统治者对农民军的征剿和对各族人民的镇压,使各族人民的生活遭到破坏,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于是形成了以农民军为领导的包括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15.
明太祖朱元璋基于"宗藩"地缘政治理念和明初的地缘政治形势,确立了明朝对外政策两大支柱——海禁政策和朝贡贸易。他的后世子孙根据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对涉外政策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反过来又影响到明朝的地缘政治形势,二者在东亚"宗藩"地缘政治格局内互动。  相似文献   

16.
旧港位于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之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的重要港口。终明一代,中国与旧港保持着交往,其中永乐时期旧港宣慰司的设置是明代中国与旧港之间的重要事件。旧港宣慰司由明朝任命当地人治理,享有独立的外交权、管理权、制定赏罚的法律权,明朝不干涉其管理。旧港宣慰司的设置是明朝处理海外关系的一种文明形式,为今天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各国命运共同体提供文明经验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罗彩阳 《传承》2009,(16):90-91
李贽是明朝中后期一位进步的思想家,也是很有建树的史学家。明朝中后期的文化和思潮丰富了他的思想理论。泉州的地理环境及其个人家世、经历给他的思想理论注入了新时代的因子。家族责任与个性的冲突形成他思想中的叛逆特色。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吊诡     
俞雷 《观察与思考》2007,(4):115-115
我这里要感慨的历史不是"明朝那些事儿",而是发生在1978年之后的中国商业历史.近30年来中国商业的这些变迁,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历史上,都是相当重要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刘喜涛 《求索》2014,(7):153-157
以明代中朝封贡关系为背景,考察明代君臣的天下观。明代东亚封贡体系以传统的正统观为前提,天下观念由“天下一统”的传统“单-世界”向“多个中心”转变;在封贡功用上,由原来的侧重政治礼仪向经济、军事、政治多元并重方向转变。具体表现为:朝鲜王朝在政治正统性上依托以明朝为主体的封贡体系;进而利用与明朝的关系确立其在周边国家中的“小中华”地位;同时借助明朝的军事保障其在封贡体系内的安全。通过对封贡体系运行的史实阐释,可知朝鲜极力维护与明朝封贡关系的原因,即明朝的传统汉文化圈的吸引力是朝鲜积极同明朝建立封贡关系的历史因素;以“小中华”自居的心理优越感是朝鲜维护封贡关系的重要因素;以追求朝鲜王朝自身利益及适应周边环境变化的需要是其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朱厦飞 《传承》2011,(9):68-69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封建主义专制的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个人集权政治转化的关键时期,其各种政治制度在中国整个封建主义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几乎达到了顶峰,而明朝的监察制度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为此,通过阐述明朝的监察制度、监察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基本职能等内容,并总结其规律特点结合现时代实际情况,对其中精华要点予以提炼,以备借鉴,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监察体制提供积极有效的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