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对美国的民情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民情是美国民主形成的最为关键性的因素,民情是美国民主形成的坚实土壤。美国民情的形成是历史和宗教,乡镇自治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教育、习惯与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和探讨美国民情的形成,对当代中国民情的培养和民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充分解构伯林式的消极-积极自由观的基础上,佩迪特提出了区别于自由主义传统的"第三种自由"。为确保这种无支配自由的最终实现,佩迪特主张以论辩式民主弥补自由民主的缺陷,从而为新共和主义提供更佳的制度保障。论辩式民主并非在法治和分权间简单取舍,而是强调协商、包容和回应。这种新型民主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但也为更好地解决自由与民主的张力问题进而重释当代民主的新内涵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3.
从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分析美国民主制度得以成功的三个原因当中的“民情”角度出发,尝试分析中国政治民主的民情,并从道德中心主义的政治传统、政治冷漠社会心理和自治传统缺乏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阻碍中国政治民主发展的种种“民情”。  相似文献   

4.
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在总体上是反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其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主要包括自由、公正(平等)、互助,其自由观带有浓厚的空想性,把自由和专政对立了起来,同时又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其平等观是希望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实现公正的价值目标;其互助观是期望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5.
每当人类在智识和道德上出现危机时,我们就会回到从前,回到久远,回到飘渺的古希腊。每当民主病了,我们就会想到近现代民主的传播使者——托克威尔。2009年恰逢托克维尔(1805—1859年)逝世150周年,他是民主的蒲公英的种子,飘洒在这个世间。每当民主这个守门神露出兽面时,人们就格外怀念托克维尔,总感觉他活着,民主就有了希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从"同一性"的实现界定民主,施米特严格区分了自由与平等,由此对自由主义与民主进行了严格区分,并意识到了二者之间的张力。在制度层面,他指出现代大众的兴起对西方议会制构成了挑战。施米特基于特定的政治以及人民概念和实质平等概念,提出人民是制宪权主体,现代政治的唯一基础是民主,民主可以通过喝彩(民意)来体现。施米特对人民的弱点以及纯粹民主的局限亦有认识。施米特的民主观,不同于自由主义的代议制民主观,也不同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及法西斯主义。他的民主观暗示了人民革命之可能。施米特一方面指出民主对于现代政府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却又使得民主例外化。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从理论逻辑还是实践历史来看,宪政与民主间都存在着持续的张力。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念及其相互性标准在表达宪政意蕴的同时,承认民主的内在价值,把政治权力看作是作为集体性实体的自由而平等之公民的权力,它没有先验地划定民主不可僭越的范围,每个世代的自由平等的公民都可以依照公共理性公开检讨宪法根本及其它正义问题;罗尔斯通过对公共理性理念的阐发,使民主的诉求与宪政主义所要求的权利保护协调地平衡起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进行了评析。文章认为,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表现在民主和专政问题上,就是把民主超阶级化。其思想来源是拉萨尔、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国家观。这种国家观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思想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在哈贝马斯的视野中,协商民主是一个政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由平等的公民共同参与的协商程序对于政治合法性非常重要;正义是政治生活追求的目标,交往权利是正义实现的基石;协商民主过程是实现正义的理想形式.哈贝马斯的民主观和正义观拥有共同的理论来源--交往行为理论,共同的实现方式--理性商谈,以及共同的政治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0.
赵春丽 《唯实》2010,(1):83-87
民主的完善是一个历史过程,民主的实践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呈现多样性,其实现方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随着民主实践的推进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民主应运而生。网络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对自由、平等和广泛而真实的政治参与的价值追求具有契合性,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也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当前,应大力加强对网络民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