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上世纪60年代起,庄浪县九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不懈兴修梯田、改造河山,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就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梯田精神"."庄浪梯田精神"是庄浪人民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命运弯腰的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它所蕴含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等内涵特质,与甘肃精神、南梁精神等红色精神一脉相承,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今年以来,庄浪县坚持把弘扬"庄浪梯田精神"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中汇聚起了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庄浪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2.
庄浪县委、县政府9届班子、11次易人,他们紧握梯田建设的"接力棒",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34年兴修梯田94.5万亩,占总坡耕地面积的92%,光靠梯田每年可增产粮食5197万公斤,全县人均产粮42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38元,全县基本解决了温饱.1998年7月6日至8日,由水利部在庄浪主持的项目鉴定会上,朱尔明等专家一致认为庄浪梯田化建设与开发项目是一项居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水土保持工程.庄浪人修出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也修出了令世人称赞的"庄浪精神".庄浪的做法和成就受到了姜春云、温家宝、陈俊生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庄浪,梯田王国。慕名前来考察的日本、以色列农业专家曾情不自禁地称赞:“这是庄浪人民在黄土高原上精心描绘的一幅景色迷人的风景画,简直是世界奇迹。”  相似文献   

4.
元阳的梯田     
张礼 《党课》2013,(19):116-118
红河南岸的元阳很小,是个哈尼族人聚居的地方,近些年以梯田闻名于世。到元阳前,我是做了许多功课的,从网上查了许多资料,看了不少梯田的图片。我惊叹于元阳梯田的博大,更惊讶于把这份美丽播撒到世界的竟是一个法国人、就在十几年前,  相似文献   

5.
杜浩 《党的建设》2014,(6):49-50
庄浪,人多地少,“田不川,山不林,雨少干旱,雨多则寒”,让这里早早戴上了干旱贫困县的帽子.  相似文献   

6.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庄浪县,是甘肃省“苦瘠甲天下”的18个干旱县之一,也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全县总土地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人口密度高达256人/平方公里。这里梁峁纵横,沟壑密布,不仅耕作条件差而且跑水跑肥,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面对严酷的生存条件,从60年代起,在历届庄浪县委、县政府带领下,全县人民树立了与自然搏斗,平田整地,重新安排山河的雄心壮志,坚持进行了34年之久的梯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到1997年,累计建成水平梯田94.5万亩,占坡耕地总面积的92%,7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  相似文献   

7.
庄浪是我省18个干旱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目前小康化程度仅为62.8%,低于全国17个百分点,贫困人口32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80%,扶贫攻坚任务紧,转型跨越担子重。“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相似文献   

8.
张正 《党的建设》2009,(8):24-24
庄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域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人口多,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比较大。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突出地方特色,找准发展着力点,努力实现由梯田大县向产业大县的转型。紧抓发展要务集中攻坚庄浪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农业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陇南市梯田建设始于50年代末,成长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辉煌于近10余年。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将梯田建设作为山区发展、振兴陇南经济和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尤其是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长江上游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以来,陇南市棒田建设进入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高速度发展阶段,棒田建设取得可喜成绩。截至2007年底,全市累计兴修棒田346.0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1.8%,农民人均1.4亩。已建成梯田化乡115个,棒田化村1177个。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实现小康中国的宏伟蓝图,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的庄浪县,更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梯田优势,发扬庄浪精神,壮大富民产业,探索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发挥增收富民的资源优势 梯田是庄浪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最大的资源优势.不仅为有效解决温饱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全县富民产业开发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十山九坡头,耕地滚了牛,麦子长得像马毛,亩产很难过百斤.”面对田不川、山不林、人多地少的困境,从上世纪60年代起,庄浪人靠着一把铁锹,一个手推车,征山不止、治水不休,三十四年如一日,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百万亩堪称世界奇迹的“庄浪梯田”.  相似文献   

12.
梯田情结     
<正>梯田在故乡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宽阔平坦的梯田给浑圆高大的黄土大山增添了无限活力。每当爬上大山,层层梯田如同一道道弧线,像大气磅礴的画卷,在我内心涟漪,心神被山上风光无限好的梯田所吸引,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对于美丽的梯田,我情有独钟,那长期辛勤的劳作见证着我对梯田的缘分和情愫,走进美如画的梯田,勾起我对故乡梯田美好的记忆。梯田有着独特的风韵之美。因为独特而又有生命,因为亲身劳作而有情结。我常常看着那层层平整、一眼望  相似文献   

13.
在亘古流淌的洛河源头──庄浪,有一位视事业如生命,被广大干部群众交口称赞的人,一提起他的故事,就像这个县层层连接云天的水平梯田,数不清,讲不完。他,就是现任庄浪县教育局局长的杨棣。他用满腔赤诚和热血,在这块土地上谱写了庄浪教育的新篇章,用火热的情和爱,托起了庄浪明天的希望。 1993年,全省教学仪器设备配套现场会在庄浪召开;推广了庄浪县艰苦奋斗、改善办学条件的经验; 1994年,全县比规划要求提前两年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受到省地有关部门的表彰; 1995、1996两年,筹集资金1640万元,建…  相似文献   

14.
刘昕 《学习月刊》2014,(10):117-117
位于鄂西山区的建始县,是国家确定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辖10个乡镇410个村和社区,人口51万。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扶贫标准,全县目前还有贫困人口16.8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98%。特殊的县情,决定了林业在农业现代化、扶贫攻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林业在扶贫中面临诸多"短板"一是林果基地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扶贫帮困基础薄弱。  相似文献   

15.
红河哈尼梯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以哈尼族命名、具有独特"四素同构"特征的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之为世界最美梯田。本文以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梯田景区为研究对象,以"两保护一带动"为研究视角,以实现利益相关者多赢为目标,探索实施保护梯田、保护传统村落和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运作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来推动土地资源、货币资本和劳动关系的重构,着力体现叠加梯田保护的"体""魂""本"为"三位一体"的综合作用,确保红河哈尼梯田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镇原县位于庆阳市西南部,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山、川、原兼有,是国扶贫困县和我省中东部18个干旱县之一。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共辖19个乡镇,215个村,总人口52.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99万人,占全县人口的94%,农业增加值占GDP42%以上,农民人均收入60%来自农业,是比较典型的农业县。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原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从建国初的只有1所中学、128所小学,教职工315人,在校学生不超过8600人,城乡居民文盲率高达95.75%,到今天各级各类学校达到349所,教职工5753人,在校学生10.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6.8年。60年的薪火相传,一代代镇远人秉承着"崇文重教、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用他们的心血和智慧,使镇原的教育事业走上了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初隆德县开始搞梯田建设。几十年来,历届县委、政府领导认真分析县情,充分认识到梯田化建设的重要性,狠抓梯田化建设不放松,梯田化建设走在了宁夏各市县甚至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8.
陈朝龙  冯永宽 《求实》2006,(Z4):162-163
一、贫困现状及成因 古蔺地处川南乌蒙山区,幅员面积3182平方公里,全县辖29个乡镇,80万人口,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2001年至2003年,古蔺连续3年遭受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农村大量已解决温饱的人口返贫.据县扶贫办2004年调查统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有31.5万人,其中637元以下的就有10.05万人.扶贫开发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卢燕 《理论建设》2013,(5):108-112
<正>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一)县情:颍上县位于安徽西北部,是典型的农业及人口大县、工业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现有人口170万,国土面积1789万平方公里,辖二十九个乡镇,全县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4.2亿元,财政收入30亿元,全县外出务工48.7万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等地区,农民工年收入50亿元以上,是该县农民纯收入的重要来源。(二)县工业园区及返乡创业园:颍上县工业园是省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7.5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资10多亿元,现有入  相似文献   

20.
骞飞龙  肖莉 《党的建设》2008,(11):52-52
徽县把退耕还林作为水土保持和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常抓不懈,取得了显著成效。自1999年以来,徽县紧抓"全国退耕还林试点县"的机遇,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南北两山区域的梯田、自然平地和不宜修梯田的坡地地埂上,重点栽植速生用材林种,实现速生用材林锁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