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海林 《创造》2004,(11):35-36
一、两个"瓶颈" 2003年我国有大学毕业生216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2005年340万人,这是近几年来高校扩招的成果,也是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标志.然而,随之而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在高等教育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云南,一方面社会和媒体天天在说"云南最大的贫困是人才的贫困",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又存在着本土大学毕业生回乡后数年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的问题,令人无比感慨.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高校扩招后第一批大学毕业生就业,据教育部负责人透露,截至8月20日,除去一些临时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没有履行签约手续,尚有5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重大举措,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扩招后的高校毕业生于2002年和2003年先后进入劳力市场,目前每年高校毕业生已经超过600万人,预计2020年超过900万人。近年来,社会上对于高校扩招有种种议论,指出了一些负面效果,如大学毕业生数量庞大导致就业难,进而造成  相似文献   

4.
武春梅 《前沿》2009,(12):155-159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伴随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市场化转向,我国大学毕业生总量大幅扩张。然而,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与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增长不同步,大学毕业生失业人数也大幅攀升,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5.
贺江平 《湖湘论坛》2005,18(2):83-84
近年来高校扩招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便凸现出来。为此 ,我们必须从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就业的社会环境、就业机制等方面为大学毕业生创造就业条件。  相似文献   

6.
2004年是我区高等教育实行“并轨”扩招后,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的第二年。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崔栋成主任说,今年内蒙古全区将有3.5万名大学生毕业,比去年净增了9000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及早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去年岁末自治区和各高校先后举办了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当前存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扩招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剧增;而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就业指导部门工作质量不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等重要原因。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高等院校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就业指导部门应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大学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汪如春  黄瑶 《新东方》2010,(4):63-66
近些年,由于高校持续扩招,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使得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加凸显,这对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广大毕业生都是严峻的考验,因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吉林省毕业生人数从2004年的7.4万余人增加到2008年的13.3万余人,增幅达到44%。随之而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就业形势的变化,使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日益突显出来。尤其面临世界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问题将更加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研究》2003,(10):21-25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自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求职中正确选择的七个步骤2003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216万人,比2002年净增67万人,而200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40万人,这是近几年来高校不断“扩招”的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但实际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加大,很多单位苦于“招人难”。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招人难”,问题出在哪里呢?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和人才市场尚不完善的矛盾。在取消了分配制度以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一直没有建立、健全起来…  相似文献   

11.
期刊浏览     
大学生就业是天大的事2009年中国有超过600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加上前两年毕业至今仍未能实现就业大学毕业生,总数超过了1000万。这些几乎没有遭遇过什么人生磨砺的"80后"们,在准备步入社会的时候就遭遇到他们未曾料想到  相似文献   

12.
犤编者的话犦2003年是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大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新增67万多人,增幅达到46.2%。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2年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为80%,有近30万毕业生未能就业。据有关专家预测,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将有64万人落实不了工作岗位。由此发展下去,到2004年将有75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追其根源,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大学生就业难,一些人把“源头”归结为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制度之后,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成为很严峻的社会问题。随着大学的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在整个"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仍将处于一个就业人数的高峰期,年均700万左右。所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新闻记者会上指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们把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高校就业情况,特别职业学院的就业情况成为了社会、家庭的关注点。本文以就业难为出发点,从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自身竞争力、培养创业意识等方面探讨了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们从未意识到作为社会精英群体的大学毕业生会遭遇“待岗”问题,更没有意识到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会如此严峻。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市场化转向,我国大学毕业生总量大幅扩张,大学毕业生待岗人数也大幅攀升,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约为70%,目前累计已有数百万人以上的无业待岗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待岗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郑娟  邬亮 《重庆行政》2013,14(1):42-45
一、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关键症结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热点且是治理难题,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具体表现在:一是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但就业岗位供给数量并未同比增长,当年未及时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逐年累积,整体形势日益严峻。根据教育部相关统计数据,1999年我国高校首次实行扩招,自2003年至2012年  相似文献   

17.
见习制度好     
张新实 《创造》2009,(4):89-89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提出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这一制度很多人看是缓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权宜之计”,有人还将之与1997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而采取大学“扩招”延缓就业难的举措而类比。而在我看来,大学毕业生见习制度将成为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扩大招生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将在2003年毕业,届时全国各类大学毕业生将达到212万人,比上一年猛增60余万人,成为有史以来毕业生人数增幅最大的一年。在惊叹我国高等教育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同样感到,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迅猛增长,大学生就业将成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难点。有专家预言,随着大学毕业生的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将成为继下岗职工再就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社会就业问题。据了解,2003年仅北京高校毕业生就达11万余人,而就业岗位相对不足,就业压力增大。据报载,目前上海青年失业重点已经由中专、职校、技校毕业生向大专、本科毕业生转移,大专学历的失业者已经占到青年失业群体的16.2%,研究人员预测,今后10年,上海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失业率也将走高。  相似文献   

19.
刘潇 《青年探索》2007,(6):43-47
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连续大规模扩招,大学毕业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毕业生的就业难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文考察了近年一次就业率的变化趋势并讨论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已有文献和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来探究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状况,寻找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检验有关理论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董伟 《就业与保障》2013,(Z1):19-20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2年12月18日发布报告称,尽管大学毕业生的心态已经发生转变,能够接受更低薪金的岗位,且采取多种策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是仍难以避免在就业和生活上面临诸多社会不平等状况。在此种情形下,大学生就业难正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面貌。该报告依据于自2010年开始的一项追踪研究。研究对象是12所高校(6所"985"高校和6所普通高校)约6000名毕业生。通过问卷调查和焦点组访谈,研究者试图了解2003年(第一届大学扩招后毕业生)以来历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收入、生活状况与消费方式、婚恋与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