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健 《法律与生活》2009,(14):17-17
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最先入眼的是什么?答案一定会五花八门。有人爱的是美食,有人瞧的是美女,也有人看的是美景。我这个人就有点怪,先入我“法眼”的往往是这个城市的“标语”和“告示”。如果说城市是有生命的机体,那么,这些花花绿绿的标语和林林总总的告示,就是陌生人和这座城市沟通的媒介,他们会无声地向你展示,  相似文献   

2.
胡健 《江淮法治》2009,(15):38-38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最先入眼的是什么?答案一定会五花八门。有人爱的是美食,有人瞧的是美女,也有人看的是美景。我这个人就有点怪,先入我“法眼”的往往是这个地方的“标语”和“告示”。如果说城镇是有生命的机体,那么这些花花绿绿的标语和林林总总的告示,就是陌生人和这座城镇沟通的媒介,它们会无声地向你展示这座城镇的零散琐碎、快乐忧愁和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3.
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最先入眼的是什么?答案一定五花八门.有人爱的是美食,有人瞧的是美女,也有人看的是美景.我这个人就有点怪,先入我"法眼"的往往是这个城市的"标语"和"告示".如果说城市是有生命的机体,那么这些花花绿绿的标语和林林总总的告示,就是陌生人和这座城市沟通的媒介,他们会无声地向你展示这座城市的零散琐碎、快乐忧愁和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4.
广州有多处天桥和高架桥底浇筑了这样的水泥锥,其目的是驱逐流浪汉。看到这幅图片,让我想到有关这座城市的传说:据说在周朝的一天,有五位仙人骑着口含六束谷穗的五只羊飞临广州,把谷穗留给广州人,并祝愿这里年年五谷丰登、永无饥荒,然后驾云腾空而去,羊化为石。从此,广州成了富饶的地方,广州也因此得名“羊城”。之所以想到这个传说,是因为这个传说表明广州起源于移民,“羊”和“谷穗”来自北厅文明。正是北方文明向岭南的输入,奠定了这座城市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场所,常常贴着一些标语提示或规章告示,它有助于增进人们的道德意识与安全意识,有益于维护公共秩孛与社会和谐,是必要的。不过,这些提示和告示,责在能化为人们的实际行动,而不宜只停留为墙上的口号。  相似文献   

6.
解放军军营,通常被人们称为“大熔炉”、“大学校”等。我有幸在这个“大熔炉”锤炼了整整23年,是这座“大熔炉”培养了我,锻炼了我,使我不断成长成熟。每每回味那段历史,常常有一种留恋,一种感激,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7.
“墙子”是谁?“墙子”就是天津市公安局河北分局墙子派出所,位于河北区王串场地区.不久前,笔者在大都市的一个角落找到了它.只见一座古朴的院内,五十年代的平房两厢排列,中间一条夹道,宽不过2米……走进会客室,环顾四周,除了“墙子哺育我长大,我为墙子做贡献”和“团结奋斗,永创辉煌”两条大幅标语和挂满墙的镜匾、锦旗、奖杯赫然醒目外,别的就有点不敢恭维了:本来就不大的茶几,面儿都已经龟裂;沙发也显然用了多年,难怪有人戏称:“墙子”简直是个“乡村火车站”.  相似文献   

8.
到北京去听到一个民谣,第一句叫做“贪污腐化成系统”,这个“成系统”当然是陈希同的谐音。车过闹市,有人告诉我说,这即是当日陈希同经营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尹祖光 《江淮法治》2009,(16):36-37
幡然醒悟从爱好打鸟到义务护鸟 在江西省新建县恒湖垦殖场乃至整个鄱阳湖地区,祖籍安徽的黄先银算得上是一位“名人”。不过,他这个“名人”当得并不轻松。有人把他誉为“正义的化身”,也有人骂他是疯子、神经病,甚至还有人对他恨之入骨,扬言要出20万元买他的人头。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多管闲事”,不顾一切地举报和阻止他人偷猎鄱阳湖候鸟。  相似文献   

10.
赵柒斤 《江淮法治》2009,(19):58-58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带给人们最深体验的恐怕就是速度。就拿我生活的这座山区新建小城市来说吧,她也像长了翅膀似的“一夜之间”飞向现代化。以往人们做梦也不敢想的高速公路、城市高铁、航空运输等立体交通眨眼就到了身边,而且它只不过反映着身边速度巨变的一个小细节。这能不让曾经饱受“乘车”之难和“速度”之苦的人们感慨万千吗?  相似文献   

11.
吴成良 《政府法制》2013,(16):38-39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是谁?”或许有人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但真有人答不出,不知道时事政治,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缺失。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没有政治课,“政治教育”却贯穿整个社会,美国的一些做法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让孩子能报上名校,便将孩子户口落到厕所上。这事儿绝非广州独有,在全国许多城市都曾出现过。最“牛”的要属昆明的一座公厕。这座公厕的门牌号上竟然落了24个人的户口,原因是一座优质小学就建在这座公厕旁。  相似文献   

13.
唐登琼 《政府法制》2009,(20):35-35
“广场是一座城市的客厅。”这句话在当今中国被广泛认可,于是一座座超级广场不断诞生。我曾经在一个不起眼的地级市看到一座面积惊人的广场,相当于十多个足球场加起来那么大。可是大未必佳,放眼中国城市的广场,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而各个城市彼此也是“孪生兄弟”。  相似文献   

14.
张雷 《政府法制》2011,(29):21-21
“警告!此处专偷电动车。”当您看到这标语,还会将自己的电动车停在这里吗?张贴在陕西省疾控中心门口这则标语,让不少路人感到很意外。院方负责人称,此举是为提醒患者防小偷。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天价鱼”事件曝光以来不断反转,至今难言尘埃落定。最新说法是此店的餐饮证照已过期、店方的结账单是服务员代签、导游带客有提成等。一条“天价鱼”游来游去,就是露不出有无宰客的真相。每一起网络热点,最终能将当事方的里里外外翻个遍,好像一个人若有不好,围绕他的一切都是不好的,这个行业、这座城市都不好。  相似文献   

16.
亦明 《政府法制》2012,(26):48-48
世界上的“李鬼”真的是很多,不仅李逵遇到过,高尔基也遇到过。 有一年,高尔基出访意大利,在一座小城里看到一张海报,上面写着:“今天剧院将上演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话剧《敌人》,演出后高尔基将亲自登台与观众见面。”高尔基感到很吃惊,因为没人知道他已来到这座城市。  相似文献   

17.
千古洲 《中国律师》2005,(11):12-15
作为“国际访问者”,我第一次来到了被称为“住在这里的100个理由”的纽约。对于纽约,有人说是天堂,也有人说是地狱;有人非常迷恋它,也有人非常厌烦它;有人说“我有100个要住在纽约的理由”,也有人说“我有100个搬离纽约的理由”。爱也好,恨也好,全在于每个人的心态。其实纽约还是纽约,纽约还是没变,纽约还是在与时俱进地变。对于我这个短期访问者来说,来到纽约还无法谈到对这个城市是爱还是恨。主人告诉我们,希望我们看到“真实的美国”。这个“真实的美国”,当然也包括真实的纽约,一个真实得有人爱有人恨的纽约。同时“,真实的美国”当然也包括美国人天天挖苦、揶揄又天天离不开的美国律师。我们知道,在百万美国律师中也有不少华人律师、不少被人赞誉有加的华人律师。此次在纽约,我就见到了一位老朋友、一位华人律师。这位华人律师就是远近闻名、内外皆夸的胡知宇律师。去年冬天,在北京建元律师事务所,我见到了这位由鲁哈达律师介绍相识的华人律师,这位应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之邀回国访问的法律界知名人士。此次纽约再见,自然高兴万分,兴奋异常。胡知宇律师给我留下印像最深的并非他高超的办案能力、精深的研究能力、周到的活动能力、长远的判断能力……而是他对“命运”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听闻过九鲤飞仙的美丽传说,品赏过“仙作”家具的馨雅韵味,笔者对于仙游——这个枕着温软丰润的木兰溪水的县城,有着深深地着迷与好奇。当“全国优秀法院”的荣誉称号花落仙游县人民法院时,笔者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迫切地想要去了解这座山川毓秀的海滨城市,酝造出一批怎样的天平“脊梁”。  相似文献   

19.
李磊 《政府法制》2008,(15):18-19
中国人喜欢“大”——开发要搞“大开发”,建设要搞“大建设”,都市要搞“大都市”……这还不算,在“大”字前面还要加上“现代化”、“国际”缀词而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但国内经济基础较好的几座大城市提出这个“宏伟”目标,就连一些小地方也不甘人后——据悉,全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有183个提出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设想!国人的理想何以如此远大?而我们国家是否真正需要这种所谓的“国际化大都市”?  相似文献   

20.
实施“一把手”工程,上下协力共谋大平安八桂大地,红水河畔,一座广西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正在崛起,这就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桂中新城——来宾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