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沉迷网络色情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色情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威胁着人类的尊严,更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巨大的危害。本文详尽分析了青少年沉迷色情网络的根本原因和危害,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通过教育和防范双管齐下的办法来控制网络色情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研究》2010,(4):F0003-F0003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青少年学习、交流和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网络色情、网络暴力和网络成瘾也在危害一部分青少年身心健康。为了贯彻落实团中央书记处有关工作要求,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素养,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2010年5月17日至7月13日,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联合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国青年报社、中国网络电视台、新浪网共同发起主办“大家e起来——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活动,听众对象主要是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3.
扫除诱发青少年性犯罪的网上黄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上黄毒主要是指目前肆虐网上的色情音乐、淫秽图片、黄色小说和电影等,它们是诱发青少年性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仪如此,网上黄毒的泛滥无疑还将使人们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准则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而思想文化上的混乱,最终将影响社会安定。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学校的纷纷上网,如何使上网青少年远离黄毒,从而减少和避免由此诱发的日益增多的青少年性犯罪,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九九情色论坛”案是迄今为止国内公安机关破获的注册人数最多、抓获的网络管理维护人员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一起淫秽色情网络案,具有组织严密性、手段智能化、主体年轻化、目的双重性等特点。网络色情是色情文化的一部分,网络色情犯罪则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而产生,并兼具淫乐性和牟利性,因而表现出利益互惠,掩盖了网络色情本身的社会危害性,使网络色情有了广阔的市场。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采取多管齐下的监控与打击措施是整治网络色情泛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信息窗     
瑞士校园性犯罪引发社会大讨论近年来,瑞士的青少年性骚扰和性犯罪,尤其是青少年针对同龄人、同学和朋友的集体性犯罪案件已发生多起,有些甚至发生在10岁左右的孩子身上。面对愈演愈烈的青少年性暴力,人们将矛头直指色情网络和刊物。据瑞士苏黎世大学社会学院针对青少年的一项研究结果,全国至少有5万人可被视为“网虫”,他们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平均10个小时左右,主要是玩网络游戏、聊天、观看色情网站、下载网络音乐和影像等。人们普遍认为,青少年受到网络和黄色书刊的影响是造成青少年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日内瓦青少年咨询中心负责人戈尔巴指出,除色情影像和刊物外,人们每时每刻接触的电视和报刊广告中也充斥着暧昧的“情色”广告和过于“写实”的纪录片。这些广告和纪录片诱发青少年的幻觉,导致一些青少年以诱骗和强迫等方式向同龄或低龄人进行“尝试”,而且,从这些年轻犯罪嫌疑人的交代来分析,他们没有任何犯罪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瑞士的青少年性骚扰和性犯罪,尤其是青少年针对同龄人、同学和朋友的集体性犯罪案件已发生多起,有些甚至发生在10岁左右的孩子身上。面对愈演愈烈的青少年性暴力,人们将矛头直指色情网络和刊物。据瑞士苏黎世大学社会学院针对青少年的一项研究结果,全国至少有5万人可被视为“网虫”,他们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平均10个小时左右,主要是玩网络游戏、聊天、观看色情网站、下载网络音乐和影像等。人们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7.
美国青少年性犯罪若干重要理论问题简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青少年实施的性犯罪已经成为美国社会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包括美国犯罪学家在内的不同学者就美国青少年性犯罪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学说,而根据不同的成因理论,美国司法实践就青少年性犯罪人采取了不同的处遇措施,结合对于不同成因理论的评判,以比较的视角对于现行美国青少年性犯罪处遇措施加以分析,并借由对于前提的反思与批判将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出现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相关问题,如网上黑客的攻击、色情内容的传播、信息欺诈等,广大青少年也深受其害。认识网络接触中青少年被侵害及相关保护问题,有助于网络道德建设,加快青少年网络体系建设的步伐,使社会注重青少年网上行为教育,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使青少年在网络接触的过程中,尽量少受网络信息的侵害。  相似文献   

9.
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还不成熟,容易受到淫秽色情信息的感染,而走上错误的轨道。为了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的影响,必须建立有效的法律机制,通过立法、行政管制、技术防范、民间自律和教育等多种手段控制网络淫秽色情行为。  相似文献   

10.
网络接触中青少年被侵害及相关保护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出现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相关问题,如网上黑客的攻击、色情内容的传播、信息欺诈等,广大青少年也深受其害。认识网络接触中青少年被侵害及相关保护问题,有助于网络道德建设,加快青少年网络体系建设的步伐,使社会注重青少年网上行为教育,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使青少年在网络接触的过程中,尽量少受网络信息的侵害。  相似文献   

11.
手机上网在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淫秽色情信息的泛滥,毒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应尽快完善法律制度,出台《电信法》,加强移动运营商、增值服务提供商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出台相应政策扶持校规,学校应当制定灵活多样且合法有效的校规,从源头上根除“手机黄毒”,从而更有效地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网络犯罪令人忧网吧已成为滋生犯罪的重要场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从7月8日召开的邯郸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经验交流会上获悉,当前青少年犯罪日渐呈现出低龄化倾向,侵财犯罪和性犯罪突出,而且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这其中除家庭教育缺位、学校管理不完善的因素外,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和渠道。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主要分析了互联网上的色情信息、暴力信息以及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对青少年形成性犯罪心理、暴力犯罪心理和诈骗犯罪心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以期对解决这一现实严重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亟待解决、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在我国建构青少年犯罪预警机制无论是在防范犯罪发生,还是在避免公众遭受被害方面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机制应该围绕着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与披露三个环节作科学设计,从而构筑一种集中指挥,分级负责的,依托可靠信息渠道与科学分析方法的全国性犯罪预测机制。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在青少年犯罪的各类案件中,有六至七成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是因为沉迷网络。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网民有将近1.6亿人,占我国上网总人数的将近一半,甜艮告》显示,未成年人中网络成瘾者占十分之一。几乎所有的网络成瘾者都点击过黄色网页。未成年人网瘾患者中聊天、交友者的比例接近50%,网络游戏人数比例in,1超过40%。互联网为青少年展现出了“天使”和“魔鬼”两副面孔。一方面,网络为青少年开启了一扇“探索之门”,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世界难以自拔,网上充斥的暴力色情内容使得他们性格变得孤僻暴躁、不思上进甚至出现一些违法行为。网络,在继毒品之后,成为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又一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为了遏制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犯罪发展态势,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并从净化其生长的社会环境和保障其身心健康的原则出发,对青少年的行为予以一定的限制,大体包括:一交易方面的限制包括禁止向青少年贩卖、出租诱发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禁止以青少年为对象进行收买旧货、有价证券和贷款;禁止向青少年贩卖有害玩具和向青少年出售烟酒等。二进入某些场所的限制包括禁止青少年观看带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等内容的电影、电视、戏剧的演出;禁止青少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拟从探讨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法律规制及其防范对策出发,以期帮助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我国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对网络场所的执法力度、网络执法队伍及执法人员水平建设、网络法制建设、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以有效防治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8.
迷失于网络的青少年——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浅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青少年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中,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媒体的不恰当导向、父母抚育子女方式不当和青少年自身的同一性心理危机等,因此要防止青少年过分痴迷于网络,必须要靠社会和家庭的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体之一。因此为了保护信息原作者的权益,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一名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圈当中。因此,文章在此阐述笔者对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7,(6):17-19,16
网络成瘾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而新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国家都陆续出现了这一问题并呈日趋严重之势。目前在我国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青少年网络使用问题,网络成瘾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