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贷款诈骗罪的思考及立法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业务也日趋国际化、市场化,现有的法律、法规都在规范金融活动中体现出其滞后的一面,一些领域甚至少有规范,存在“真空地带”。一些犯罪分子为了牟取暴利,便纷纷将犯罪目标对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诈骗贷款的犯罪活动日益猖厥。为此,全国人大常委全在《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中规定了贷款诈骗罪,继之在1997年新修订的《刑法》中加以吸收,对遏制此类犯罪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现行《刑法》对该罪的主观方面限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但使司法实践面临操作上的困难,更使一些…  相似文献   

2.
贿赂犯罪的证据特点及证据适用规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贿赂犯罪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尽管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经济犯罪分子打击力度的进一步加强,贿赂犯罪活动受到一定遏制,但同时,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日趋隐蔽,反侦查、反审讯的经验亦愈加丰富,加之犯罪分子收受财物过程中证据的“一对一”特点,致使这类犯罪呈现出立案难、查证难、定罪难的新态势。针对犯罪手段的新变化,如果仍然坚持传统的犯罪理论、保守的分析方法、落后的侦查手段,将难以达到预防犯罪、惩罚犯罪以及消灭犯罪的目的。因此,探讨贿赂犯罪证据的特点,研究和借…  相似文献   

3.
建议增设“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罪”张平我国《刑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虽然在惩治国家工作人员读职犯罪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立法规定,但仍不足以更坚决、更有力和更准确地打击读职犯罪。因为在实践中,一些犯罪分子采用越来越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犯罪手段多样化、智能化和隐形化,使侦查与反侦查的对抗日趋复杂、尖锐和激烈,对检察机关侦查人员办案素质和侦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侦查员在钻研本职业务和现代技侦手段的同时,还应精修“五见”之功。一是要学会见缝插针。所谓“见缝插针”,是指在侦查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空间、证据等条件,不失时机地揭穿犯罪分子的谎言及骗术。此功“见缝”是前提,“插针”乃关键。要出击神速,善插快“针”。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犯罪证据一般都在犯罪分子的…  相似文献   

5.
杨扬  刘海辉 《政法学刊》2009,26(4):83-85
通过现场勘查,就是要查清事件的性质,即研究和了解犯罪分子作案情况、作案动机和手段;研究和了解犯罪分子本人的特点和特征;发现和提取犯罪分子作案遗留的痕迹、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各方面的犯罪信息。侦查人员依靠这些犯罪信息,“再现犯罪”,确定侦查范围,制定侦查计划,采取侦查措施,进行侦查破案。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发现有些犯罪分子由于反复多次地进行同一种类的犯罪,因而对该种类的犯罪,积累了比较多的犯罪“经验”,掌握了不少犯罪方法。这些犯罪分子不仅自己运用这些犯罪方法疯狂地进行犯罪活动,而且还在社会上或在劳教、劳改场所把自己的犯罪“经验”和方法猖狂地传授给他人,严重地危害着社会。对此,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中规定了“传授犯  相似文献   

7.
云峰 《内蒙古检察》2007,(4):25-26,20
1999年“两高”联合发布了《关于在办理受贿犯罪大要案的同时要严肃查处严重行贿犯罪分子》,要求全国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大查处行贿案件力度。在打击行贿犯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加强对行贿案件侦查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贿赂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一种职务犯罪,这一权钱交易的刑事犯罪活动,严重地损害了国家肌体的健康,历来是我国司法机关重点查处的犯罪之一。近年来,由于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日趋隐蔽,贿赂双方一般都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权钱交易,现行证据规则以及在侦查环  相似文献   

9.
文检人员应介入侦查活动包景慧,李明生当前,随着反贪污、贿赂斗争的不断深入,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犯罪手段也趋于多样化、复杂化、智能化。为了制服犯罪,反贪局必须在搜集犯罪证据上下功夫,而文检人员介入侦查活动则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一、可以为侦查...  相似文献   

10.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行为人故意以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和冒用他人信用卡以及恶意透支的方法,骗取钱财数额较大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明确规定了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上述四种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日益增多,信用卡诈骗犯罪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犯罪数量逐年增多,案值也逐年增长。在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信用卡诈骗犯罪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不仅会在“量”上继续增多,案件的案值及危害后果也将进一步加大。作案手段日趋隐蔽化、高科技化。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智能型犯罪,犯罪分子往往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知识,了解金融业务运作…  相似文献   

11.
微量纤维物证的检验周莉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变,引发了多种新型犯罪,而且犯罪分子的手段日趋科学化、智能化,如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吸毒贩毒、证券犯罪、保险犯罪、计算机犯罪、利用信用卡犯罪等。为了准确地获取犯罪情报,打击各种新型犯罪,微量物...  相似文献   

12.
浅谈洗钱罪     
近年来,许多地方出现了贬毒、走私的犯罪分子通过存款、投资等方式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钱物的非法性质和来源的“洗钱”行为。为了打击这类犯罪,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1990年12月28日第十七次常委会会议上作出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中将毒品犯罪分子的洗钱行为规定为犯罪。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专门设一条规定了“洗钱罪”,刑法第191条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
“悔罪”一词,虽然只在我国《刑法》第67条中看到,在司法解释中也不多见,但悔罪却是几乎每个刑事案件都会涉及到的情节。尽管,把它作为酌定从轻量刑的情节无法律依据,但在司法实践中,已把它作为从轻量刑的根据了。笔者认为,悔罪应作为法定从轻量刑的情节。一、悔罪的概念悔罪,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国家裁判前认罪并悔悟的情况。它是犯罪分子犯罪后,对自己罪恶的悔恨表现;体现了犯罪分子犯罪后,相对犯罪前积极的思想变化。它是确认犯罪分子不再具有人身  相似文献   

14.
在新形势下,职务犯罪分子自我保护意识和反侦查能力不断加强,犯罪形式日益翻新,犯罪手段更具智能化、科技化和隐蔽性,查办案件的难度加大。在侦查实践中,有些案件久侦不破,一旦用了谋略,即顷刻破案。由此可见,在反腐斗争中,侦查谋略决定着胜负成败的后果。  相似文献   

15.
<正> 麻醉抢劫犯罪,即指犯罪分子采用药物麻醉手段实施抢劫的行为。这是当前抢劫犯罪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同刑事犯罪斗争的不断深入,犯罪手段日趋复杂多样,一些犯罪分子或利用其职业专长,或利用一定专门知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洗钱犯罪的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平  姚秀萍 《政法学刊》2006,23(6):68-71
目前,我国的洗钱现象明显增多,洗钱或者明显带有洗钱性质的案件发案率正在迅速上升。我国洗钱犯罪体现了以下的特点:利用金融机构进行洗钱活动、利用公司进行洗钱活动、国际犯罪集团入境洗钱活动频繁以及国内腐败犯罪分子通过洗钱手段大肆转移赃款。要有效防治我国的洗钱犯罪,必须采取加强洗钱犯罪立法及制度建设完善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7.
财物是犯罪分子追求的目标。当犯罪分子非法获取赃物后,总是要设法尽快把它处理掉,以逃避司法机关的侦察、制裁并换取金钱供其挥霍享受。正是犯有销赃行为的人帮助犯罪分子将赃物脱手变卖,以逃避制裁,从而干扰了司法机关同犯罪的斗争。销赃犯罪是经济犯罪派生出来的产物。由于销赃行为的存在,又鼓励、助长了经济犯罪的发生、发展,因此,销赃对社会具有较大危害性,应当依法惩治。当前我们虽然对经济犯罪从严打击,但犯罪仍很猖獗,这和我们对销赃犯罪惩治不力具有一定关系。对销赃罪,各国立法主旨不同,过去多有主张销赃不是独立犯罪,被视为共同犯罪的事后共犯。如我国《后魏律》中规定:“知人掠盗之物而故买者,以随从论”。然销赃者对先前的犯罪没有共同故意,  相似文献   

18.
试析有组织犯罪分子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贿赂腐蚀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贿赂腐蚀国家工作人员,是有组织犯罪分子隐瞒犯罪活动、逃避打击、继续作恶、获取巨额经济利益的有效手段.而党内存在的大量腐败现象,少数基层政权组织软弱涣散和犯罪组织雄厚的经济实力,给犯罪分子运用贿赂腐蚀手段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从而使腐败和犯罪互相利用,狼狈为奸.这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犯罪催化剂的作用,直接妨碍对有组织犯罪的打击,同时也使腐败现象愈演愈烈.本文对有组织犯罪运用贿赂腐蚀手段的普遍性、客观必然性、社会危害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要从根本上防止贿赂腐蚀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有赖于我党廉政建设力度的加强和反腐败斗争成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宋燕静 《法制与社会》2010,(16):268-269
当前,随着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的不断深入,犯罪分子的犯罪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手段上都日趋隐蔽和狡猾,侦查人员获取和证实犯罪的证据变得越来越困难。鉴于此,测谎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侦查和审查证据的重要手段,将越来越多地在侦查和审查证据中发挥作用。检察人员、特别是侦查人员,有必要对“测谎仪”的基本原理、相关的法律问题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有一个较为深入全面的了解,才能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正确把握,并适当和充分地利用之。  相似文献   

20.
腐败资产追回是侦查机关或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有关人员的合法利益,对犯罪所得的相关财物进行的查找、控制、处理等活动.2013年1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编”中增加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一章.作为腐败资产追回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程序对严厉打击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严重犯罪活动,及时追缴犯罪活动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物,协调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